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EIA被“除名”或并非终局
2025年05月15日 17:3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朱润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欧佩克把美国能源信息署剔出二手来源名单,美国能源信息署依然有必要维持相对客观和丰富的石油数据支持,不排除未来某个时期再次被欧佩克引入二手来源名单。

 

  欧佩克官网近期发布了第58次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的会议通报。通报称,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用Kpler、OilX和ESAI取代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作为评估欧佩克+原油产量及合规性的次要信息源。

  早在2022年3月31日,欧佩克第183次特别会议决定以Wood Mackenzie和Rystad Energy取代国际能源署。至此,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均被排除在欧佩克组织二手来源机构之外,隐含着国际石油行业三大机构欧佩克、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三者之间的关系今非昔比,全球石油行业发展形势出现了显著变化。

  2022年,国际能源署被剔出名单,是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利益分歧扩大和能源转型的必然结果。近些年,国际能源署针对石油行业的投资、需求、供给发布了一系列与欧佩克组织利益相背离的言论、数据和报告,与之前该组织需要依赖欧佩克石油时的态度截然不同。据英国能源研究所数据显示,1965—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石油需求从2005年最高超过5000万桶/天下降至2023年的不到4500万桶/天;年度日均供需缺口从2007年最高超过3000万桶下降至2023年的1350万桶;对组织外的石油进口年度依存度由1976年最高超过66%下降至2023年30%。欧佩克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之间的石油依赖关系已然不再有,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被弱化也在情理之中。

  此次美国能源信息署被剔出名单,与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成为欧佩克的强力竞争对手和美国政府的态度不无关系。据英国能源研究所和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信息,继1976年从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位置跌下来之后,2014年,美国重返世界最大产油国地位;2020年,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当年平均净出口石油63.5万桶/天;2023年,超越沙特、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2024年日均石油净出口达到233.7万桶/天,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与国际能源信息署大幅降低对组织外进口石油供应依赖相比,美国却成为了欧佩克组织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更有甚者,美国政府,不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均一再对欧佩克施压,敦促欧佩克组织在减产限产时期增产,甚至指责欧佩克将石油“武器化”,还一度于2007年在众议院以345票对72票通过了《禁止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尽管如此,相对于国际能源署、欧佩克而言,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得更加客观、更具连贯性和参考价值,国际上鲜有能与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相比的。欧佩克把美国能源信息署剔出二手来源名单,出于政治目的的成分远远多于客观价值的成分。

  随着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石油需求的触顶回落进入下行轨道,石油数据跟踪分析与研究在国际能源署工作中的分量将逐渐弱化,其数据对欧佩克的引用价值必然逐渐降低,国际能源署与欧佩克的合作或再难重返历史巅峰。但是,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情况不一样,尽管美国石油已成为欧佩克组织的主要竞争对手,但还保持石油生产和供给之间的紧密关系,美国能源署依然还有必要维持相对客观和丰富的石油数据支持,不排除未来某个时期再次被欧佩克引入二手来源名单。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