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关税大战
2025年05月15日 17:13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敬 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对等关税”引发了经济领域“大地震”。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关税政策较上一任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全球发起挑战。

  特别是近日,中美关税政策进入白热化,贸易摩擦的烽火从2018年一再延续,如今已将全球经济格局推向重构的边缘。这场博弈引发一场经济领域的“大地震”,直接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暴跌37%,全球供应链陷入深度震荡,世界经济的稳定基石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关税政策不断升级

  特朗普上一任期关税政策与行动,可称之为1.0版。

  对华加征关税(301条款),具体实施节点是2018年7月起,分三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覆盖约3700亿美元商品,税率从10%到25%不等。2019年8月宣布对剩余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关税(后降至7.5%)。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借口是中国存在“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盗窃”等不公平贸易行为,法理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发起调查。加征关税的后果是中美贸易额短期下降,但中国对美出口韧性较强,部分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

  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特朗普对欧盟国家也不手软,加征钢铝产品关税,2018年3月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关税。对印度、土耳其等国的钢铁和铝加征关税,引发欧盟报复性关税(如对美国威士忌、汽车加税),美欧贸易摩擦升级。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提出吞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岛、退出《巴黎协定》、宣布国家进入能源紧急状态、释放阿拉斯加油气资源潜力、解除美国外大陆架油气勘探禁令,言行和政策颇为奇葩。他的2.0版关税政策,力度更大手段更狠。

  特朗普提出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关税,受到抵制和反对之后依旧迷恋关税经济学,终于在4月初提出“对等关税”。具体内容是对超过60个主要经济体征收“对等关税”,并对其他国家实施地毯式轰炸,征收10%基准关税。对中国税率为34%,对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尼、印度的税率分别为49%、46%、36%、32%、26%,瑞士、韩国、日本、欧盟、英国分别为31%、25%、24%、20%、10%。

  不过,没几天,特朗普叫停了于4月9日生效的全面“对等关税”,暂停期现为90天以期进行贸易谈判,但仍保留了对全球范围内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

  叠加之前对中国征收的20%的关税,对华关税总体加征54%。中国出台对等加征自美产品进口34%的关税后,特朗普再一次表态,若中国不撤销对等加征关税政策,将继续加征中国产品50%的关税。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为此,4月11日,中国宣布对美所有商品加征关税,由84%提高至125%,并表示,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

  美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制造业竞争力下降。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减少贸易逆差,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维护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特朗普希望美国“再次伟大”,期望借助关税手段吸引制造业回流,并以此拉动就业,促进美国经济持久增长。特朗普不主张美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过大,主张发展制造业,这一思路应该说比较务实的,发展制造业可以有效避免产业空心化。第三产业比重过高有其弊端,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虚拟经济过热惹的祸。特朗普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增加美国财政收入,依靠增长的财政收入对国内民众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消费补贴,消除财政赤字,消除政府债务压力。

  然而特朗普要实现自己的上述施政目标,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就特朗普上一任总统任期实施加征关税情况看,关税的负担最终是要转嫁给进口商和消费者的,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据统计特朗普上一任期每个家庭年多支出450美元~1200美元。本轮关税加征接近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水平,可谓力度空前。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当前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在国际上树敌,国内人民也不买账。要知道美国正是因为全球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输入才被称之为购物天堂,美国也才因此享受到了充分的消费红利。中国对等反制关税加征后,国内消费者因担心物价上涨出现了抢购潮,多地因不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民众上街游行。

  可能拖累世界经济

  过去几年虽然美国一直在加征关税,但令美国不愿看到也想不到的是美国对中国、欧盟等国的贸易逆差反而越来越大,这说明美国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美国虽希望通过关税政策促使制造业回流,但需要时间,到特朗普卸任也未必能完成,且美国不可能将所有高中低端制造业产业链悉数本土重建,这一点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相互之间关税一再升级,对世界经济特别是贸易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美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及“对等关税”落地后,中国出口美国商品规模必然下降,目前的美对华关税加征已经到了125%的水平。“对等关税”下中国前些年为避免关税而选择出海的东南亚企业经营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转口贸易也将因为“对等关税”的“落地开花”受到限制。作为反制,中国对重要矿产品诸如稀土等产品的出口发起管制,对美国可以说也是一记重拳。美国调停俄乌冲突效果不佳,寄希望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稀土资源获取或将变得遥遥无期。即便达成与俄罗斯、乌克兰的稀土资源供应协议,从勘查、精炼到成品供应也得需要一定的周期,美国到特朗普任期期满也未必能够完成这样的宏伟目标。

  变通是必然也是必须

  如果美国十分严苛地执行现行关税政策,将产生破坏性效果,破坏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则,也终将反噬自己。美国内部存在这样的纠偏力量与机制,豁免就是典型表现。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涉及近千种商品的关税豁免清单,涵盖能源、矿产、化工、金属等多个领域。根据新规,六类商品将不受“对等关税”限制:一是涉及国家紧急经济权力的特定物品;二是已受232条款关税约束的钢铁、铝制品及汽车零部件;三是铜材、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战略物资;四是未来可能适用232条款关税的商品;五是黄金;六是美国本土无法生产的能源和关键矿物。这份22页的清单特别强化了对清洁能源产业(如太阳能板原材料)和关键制造业供应链的支持,半导体、医药等高科技行业也获得政策倾斜。此举既缓解了美国制造业成本压力,也透露出在关键领域减少对外依赖的战略意图。

  美国的这波关税操作,看似是一场对中国的“精准打击”,实际上却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博弈。逼迫各国选边站队,可能短期内让一些国家屈服,但长期来看,不确定性非常大。毕竟,全球贸易的复杂性,远超任何一国的单边政策。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互相打关税牌,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一定是不妙的。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