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石油受伤
2025年05月15日 17:17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敬 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美关税政策一再升级,对能源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油气大买家、美国是油气大卖家,大卖家与大买家如果携手合作,就是对世界油气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贡献。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发起反制,对能源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油价波动难预测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在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政策的冲击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波动态势。

  关税升级直接影响全球原油需求预期。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任何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都将导致市场对原油需求的担忧加剧。这种担忧反映在国际油价上,表现为油价剧烈波动。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一个月里,国际油价一路下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破70美元/桶,盘中更是跌至3年低点68.33美元/桶。自特朗普就职以来,国际油价每桶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10美元之多。截至4月12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4.69美元/桶。

  惩罚性关税政策将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迫使石油贸易改道,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加征关税,增加国内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成本,间接推高油价。同时,贸易摩擦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预期,又对油价形成了下行压力。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国际油价的波动更加难以预测。

  此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政策调整存在较大变数。为了应对美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在积极谋划应变之策。其中最大的政策变化就是宣布从4月起取消2019年开始实施的每天220万桶的减产计划,预计增加的产量为13.8万桶/日。不过,这一重大变化“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暂停或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欧佩克的减产政策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特朗普上一任期以来,美能源独立政策使得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攀升,成为全球主要原油供应者之一。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今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40万桶/日,达到1360万桶/日,巩固其作为全球最大产油国的地位。所以说,欧佩克的减产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所抵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欧佩克的内部矛盾,一些成员国越来越不能忍受在限产保价的同时失去市场份额。欧佩克因此不得不更多地顾及地缘政治影响,虽然该组织声称不会将市场和政治混为一谈。

  事实上,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一直被供应过剩、需求不振所困扰。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向欧佩克和沙特阿拉伯施压,要求后者提高产量压低油价;另一方面又拒绝补充库存。美能源部长计划与国会合作取消今后5年强制性购买战略石油储备的规定。此外,美国加大对伊朗极限制裁以及俄乌冲突解决后是否放松对俄能源制裁等都是未知数,更何况美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各主要经济体的能源供应及需求变化,市场短期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美国关税政策造成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并由此产生连锁反应,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重要挑战。

  油气交易受到抑制

  美国的油气目前主要出口欧洲,缘自俄乌冲突后欧洲制裁俄罗斯导致进口俄油气数量下降,下降的油气进口数量由美国来补缺。但美国的油气可不是免费的蛋糕,因路途遥远,美气运往欧洲后成本及价格远高于俄气,欧洲政界及商界对此颇为不满,屡次要求美国降低天然气价格但效果极其有限。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欧洲也在制裁之列,欧盟决定发起反制,对美国的油气出口某种程度上会形成抵制。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供应问题,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将继续加大本土油气勘探,同时继续在新能源上发力以形成对化石能源消费替代,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关税政策长臂管辖,影响到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花样翻新,利用关税手段对俄罗斯、委内瑞拉发起制裁,业界称其为二级关税。意思是特朗普要对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发起制裁,制裁的重点是两国油气出口。自4月2日起,美国将对从任何直接或间接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25%的关税。继发起对委内瑞拉石油出口二级关税制裁之后,近期特朗普又声称将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发起二级关税制裁,随后提出500%的惊人的关税清单,如果这次法案通过,受影响最大的可能不是俄罗斯,而是那些依赖俄能源的国家。比如欧洲,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如果被迫停止使用俄能源,它们面临的不只是能源危机,还有工业生产成本的飙升。

  事实上,对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二级关税制裁针对的重点是中国,中国是上述两国石油出口主要国家。虽然长远来看,俄罗斯可能加强与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能源合作,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圈,但短期影响不可必免。

  中美轻烃交易受限

  美国油气副产的轻烃资源出口主要目的地是中国。从市场规模看,美国是当前全球唯一规模化出口乙烷的国家,2024年美国出口规模达885万吨。特朗普发展化石能源核心的能源新政实施后,美国轻烃资源供应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本土供应持续宽松,轻烃资源过剩局面将在短中期内延续。根据美国能源署最新预测显示,美国轻烃资源产量将受天然气增产的提振而大幅增加,2026年轻烃资源增加600万吨以上至1.3亿吨,远超本土需求增幅的130万吨。二是出口流向东移。欧洲地区受老旧产能出清、消费动力不足、能源价格拖累等一系列因素制约,轻烃需求增速下降。而亚洲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能源消费增长极,将持续强化对美国轻烃资源的进口依赖。2024年美国乙烷、丙烷、丁烷出口至亚洲地区占比分别为72%、64%和42%,其中中国和印度是美国轻烃资源的主要进口国。中国是美国轻烃资源主要的进口国之一,2024年美国乙烷出口57%流向中国。

  “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将极大程度限制轻烃出口。针对“对等关税”,我国发起反制,反制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轻烃资源进口成本增长,依赖进口轻烃资源的企业将面临较严重的成本压力,我国乙烷裂解、丙烷脱氢(PDH)装置竞争力将下降。一是我国乙烷市场在中美互征关税冲击下,将面对需求受挫、进口成本增长的复杂局面。二是高关税提升丙烷进口成本,PDH装置或受重创。美国丙烷以“价低质稳”优势占据中国进口总量半数左右,如今关税叠加后到岸成本每吨骤增逾百美元。丙烷到岸价若冲高至600美元/吨,丙烯生产成本每吨激增逾千元,PDH装置毛利润恐现深跌,开工率或从当前平均水平的60%下降30个百分点。三是中国丁烷进口量较小,关税加征也会有一定影响。年进口维持在60万吨/年水平,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其中自中东进口占总进口量的70%,成本为500~600美元/吨;自美国进口丁烷主要来自页岩气副产品,成本具有一定优势,为400~500美元/吨。若加征34%关税,自美进口丁烷成本将增加120~150美元/吨,美丁烷进口价格优势将消失。若按照125%的反制税率,无疑成本会更高。

  石化产业受影响最大

  石化产业是基础产业,产品应用面广,遍及工业、建筑等制造业方方面面。“对等关税”提升各国输美商品成本,自然会延伸至石化产业和石化产品。中国作为石化产业大国,自然不能幸免。

  2024年中国对美能源化工及下游产品出口820亿美元,占此类产品出口金额的14.3%。其中,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分别对美出口3.6%、1.4%和1.3%。下游制品对美出口比重较高,其中塑料制品和纺织服装比重最高,对美出口占比分别达到20.8%和20.3%。

  同时,若考虑美国对墨西哥、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经济体的“对等关税”对中国转口贸易的影响,将对三大合成材料及下游制品16%~36%的出口份额造成冲击,其中,对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及制品的影响较大。2024年中国石化出口到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的化工产品约100万吨,占总出口的50%以上,这些产能和产品出口面临着极大挑战。比如,美国增加关税将极大增加中国橡胶制品出口美国的难度,基本上很难再出口。以轮胎企业为例,不少轮胎企业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的方式将产品出口至美国,然而东南亚也是此次美国关税政策的重灾区,阻断了中国轮胎企业的“另辟蹊径”。

  当前,能源化工产业供应链具有高度的全球性,贸易争端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成本上升,特别一些依赖进口石化原料的国家可能需要寻找替代供应商,而出口国则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因而,加征关税对整个产业链布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