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为建设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打气
2025年05月16日 11:4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绍牧

 

  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国家层面给予支持。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居全国各大盆地之首,累计探明储量7.5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党和国家将四川定义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提出要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等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是坚决把握发展定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使命。

  针对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面临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田开发首席专家文绍牧提出了相关建议。

  面临多个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文代表,您好!据悉,今年全国两会您提出了《关于保障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的建议》。请问动因是什么?

  文绍牧:过去10年,四川盆地天然气累计产量达到5252亿立方米,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8.3%。按照《推进川渝地区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30年,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然而,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需国家层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因此我提出了这一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文绍牧:首先,国家矿权硬退减政策给油气增储上产带来影响。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特点,对专业性、技术要求高,需要长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以及持续的工作量和资金投入。长期稳定的矿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硬性规定油气探矿权到期硬退减、探矿权延续次数,不符合油气勘探开发规律,将制约现有探矿权人持续稳定地增储上产。而新探矿权人需要重新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和技术,造成资源发现与产能建设周期大幅延长。

  其次,项目用地审批周期长严重影响上产进度。四川盆地天然气普遍含硫含水,需建设净化厂、脱水站等地面设施,完成脱硫脱水处理后才能外输。当前,油气地面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周期长,普遍在360天左右,对持续加快产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再次,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面临较大挑战。四川盆地内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资源量5.4万亿立方米,是未来增储的主力军和产量的主要增长点。预计到2030年,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成时,深层页岩气将贡献150亿立方米以上的产量,占比15%。但受深层页岩气埋深增加、裂缝发育、地应力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套变压窜频发,整体开发成本升高,当前尚无专项补贴支持,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将影响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进程。

  最后,地企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资源地政府在行政许可、土地供给、安全环保、拆迁安置、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鉴于国资委对央企法人单位压减、国家对天然气资源全国统筹销售政策、企业产值等数据只能在注册地入统等实际情况,地区企业无法全面满足资源地政府留税、留量、留GDP等诉求,导致协调成本增加,影响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提出四点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为促进四川盆地油气能源供给战略基地高质量建设,您有何建议?

  文绍牧:我建议要保障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主体的矿权稳定,将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纳入国务院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配套实施条例规定,纳入国务院重大建设项目的现有油气探矿权到期不退减,不限延续次数。这将切实保障建设主体单位的矿权稳定性,夯实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的资源根基。

  建议加快油气地面项目用地审批周期。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TD/T1099-2024),将集气站、脱水站、增压站、净化厂等地面和管道建设项目纳入油气钻井及配套设施范围,采用“先临时后永久”用地模式,最大限度缩短用地审批周期,并允许与钻井工程同步实施。

  建议给予深层页岩气专项补贴。加快出台深层页岩气专项补贴政策,优化补贴拨付流程,进一步调动油气企业加大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积极性,助推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页岩气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全面支撑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高质量建成。

  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支持力度。逐步推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重点经济指标在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统筹考虑对地方政府产值等入统指标的分配,优化考核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减少企地协调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石油石化:您所在的西南油气田为高质量建设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绍牧:尽管面对产量基数大、非常规占比高、老井递减快的挑战,西南油气田在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生产天然气超4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天然气年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西南油气田的高速上产,为川渝地区打造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提供强力支撑,为万亿级绿色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铺设坚实的能源道路。

  中国石油石化:助力实现四川盆地建成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的目标,西南油气田有怎样的底气?

  文绍牧:首先,资源有保障。2024年,西南油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SEC储量,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占比保持在30%、40%左右,斩获5项勘探发现大奖,获奖数量连续3年位居集团公司之首。

  其次,西南油气田长期以来聚焦页岩油气、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及新能源等领域,全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人才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培养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储备一批青年复合型人才;推进管理创新创效,着力实现从精细管理向精益管理的转变;推动产运储销一体化统筹,建成我国首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这些都为天然气高质量上产奠定了十足底气。

  目前,西南油气田已确定2025年高质量上产500亿立方米目标。这是西南油气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担当,也是西南油气田以实际行动助推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的生动缩影。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