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专栏】责任与肉身:AI无法跨越的边界
2025年05月22日 21:05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2期   作者:李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人类正处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AI客服回答客户问题,到智能算法完成医疗诊断,再到机器人协作完成制造任务,技术的触角无处不在。

        然而,人类的肉身,不仅是我们的技能,而且是我们作为鲜活个体的存在,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即便技术能够逼近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巅峰,却依然无法跨越一条重要的边界,那便是责任,一种与“肉身”密不可分的特质。

        责任不仅是一种履行承诺的能力,而且是社会运转的基石。其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条,成为情感与关系的纽带,也是面对问题时的担当与面对未来时的可靠性。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责任的意义,不妨通过三个熟悉的场景加以探讨。

        以汽车销售为例。如今,大部分汽车品牌已经开通了互联网订购功能。用户可以通过APP直接完成车型选择、支付的全过程。然而,当我们观察现实消费行为时发现,即使是新能源车的领头羊特斯拉,其绝大部分客户也会选择在购车前找到一家4S店或展示店来订车。事实上,4S店中的订购操作依然需要掏出手机,流程与在家中一致。那么,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去实体店呢?答案在于责任的存在感。展厅里有具体的销售员、店长。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为你的决策提供了肉身保障。如果车辆出现问题,你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如果你在家通过冷冰冰的网络下单,消费者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万一出事,我找谁?在4S店中,销售人员的存在让消费者获得一种安心感。这不仅是服务,而且是一种责任的寄托。

        在微信群中,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让人惊叹但并非万能。当你并未明确指向某人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得到大家回应时,常常会等来石沉大海的寂静,甚至怀疑这条信息是否真的发送。然而,如果同一群人坐在会议室中四目相对时,你提出相同的问题时局面会完全不同。沉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种差异的本质,正是在于肉身的存在赋予了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感。

        召开线上会议时,与传统线下会议相比,线上会议在技术层面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然而,这种便利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不开启摄像头,每个人隐藏在屏幕背后,似乎缺席了会议本身。一旦摄像头打开,情况大不相同。参与者之间能够相互看见,责任感瞬间回归。这种现象再次证明了肉身的存在与责任感之间的深刻联系。即便技术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无法真正重现那种因责任感而带来的推动力。

        技术可以复制流程,能够优化效率,但无法承担责任。责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涉及信任、关系与伦理。比如,当医生对患者做出诊断时,患者并不只是依赖诊断结果,而是相信医生背后承担的专业与道德责任。同样,消费者选择4S店而非APP,是因为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的对象;参会者在会议室发言,是因为他们不能逃避彼此的目光;对于需要有人担当的会议,摄像头的开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类的独特性并非技能多么卓越,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并因此成为彼此信赖的对象。技术愈发强大时,人类的责任感反而愈珍贵。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极限,但其永远无法取代人类作为鲜活个体的存在。无论技术如何改变世界,人类的血肉之躯、独有的情感与责任,依旧拥有不可复制的永恒价值。

责任编辑:曲绍楠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