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回答“ 《关于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实施后给加油站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个问题时,多位业内专家及从业人员的回答总会涉及弹性监管和协商原则。“供需双方协商下的动态调整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减少运输成本高企的问题,从而降低整体油品成本。弹性监管则为成品油销售企业这一权利保驾护航。”石油流通协会研究员郑凯说。
- 物流成本下降提升竞争力
由于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有观点认为成品油消费或将于今年达峰。无论是否达峰,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时代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消费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留给传统成品油市场的“一席之地”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国内外成品油销售企业受“物流是继资源、人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思想的影响,已经将优化物流体系作为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了。
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所长丁少恒看来,《通知》的出台有助于销售企业的物流优化,降低整体成本。那么,物流的优化对成本降低产生多大的影响呢?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东北销售)通过管网对物流优化的有益尝试是最好的回答。
2024年,东北销售以抚锦郑管道投产运行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协同重塑东部地区物流优化新格局。抚锦郑管道项目是国家实施“北油南调”的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中国石油和国家管网集团的合作项目,全长1595.36公里。以往河南、山西等地的油品,主要依赖铁路和公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其效率偏低、成本偏高对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形成了制约。抚锦郑管道的正式投用打破了这种制约,并与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连通,在我国中原腹地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成品油供应网络。2024年12月9日,随着抚锦郑管道的贯通,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5家炼化企业的成品油实现了跨区域向中原腹地输送。“跨区配送业务开通后,可以不断提高山西地区的资源保供能力,降低一、二次物流整体运费成本近千万元。”中国石油东北业务运营部吴贺说。经测算,在管输阶梯降费政策的影响下,通过“管道+公路”替代原来的“铁路+公路”联运方式,预计全年可节约一、二次整体运输成本200万~1100万元。据测算,对比现有运输模式下管道对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铁路和公路可替代量影响,吨油运费将下降52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销售物流的优化为下游21家销售企业带来了吨油成本的降低,提升了运营效率。正是成品油管输物流定价机制的变化,让成品油托运和承运两方的合作有了更灵活的方式。这种变化对当前面临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加油站来说,给了他们更多“喘息”的机会,提供了更多降本增效和业务拓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油品的运输与配送环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原有的成品油管输定价机制往往无法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造成运输成本高,从而影响了下游的成品油价格。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推动运输行业的集约化发展。这对于成品油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减负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油价波动的背景下,降低运输成本将直接提升加油站市场竞争力。
- 价格更加贴近市场化
《通知》的颁布,一方面让成品油销售企业看到了物流优化带来了成本降低的可能,另一方面让终端加油站销售价格更加贴合市场变化。在当前政策框架下,加油站的定价模式允许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调整。但在这一方面,传统国企加油站可调减的空间相比民营加油站并没有优势。“每次看到民营加油站在价格上适时推出降价幅度优惠活动时,我们总是特别着急。”华北地区一家加油站负责人说,“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油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我们的价格是由销售公司根据成本测算确定下来的盈利区间内的合理价格。因此,我们在价格上可做的文章并不多。”
本次《通知》中协商定价的原则,让成品油的成本价格不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价格水平,而是随着市场情况反映到管输情况再反映到加油站油品的成本上。国家管网集团独立运营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以及中国航油分别自建自用成品油管道设施,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以中国石油为例,主要采取三级管控运行模式:经营管理、销售与管道等总部机关沟通对接管输计划总量;大区销售公司与油气调控中心对接制定批次管输计划;大区公司分公司与管道属地分公司对接备油、进线、分输等具体实施操作。
成品油管道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剥离后,成品油管道运营单位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转变,原来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被打破了。2.66万千米成品油管道由原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自建自用,转变为整体独立开放运营,管道运行模式由企业内部计划管理为主,逐渐转化为市场多元竞合。同时,随着油气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物流业的快速崛起,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优势在增强,成品油产销和运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原本各自限制在企业辖区内的成品油运输管网设施有了更多的客户主体,有利于采用市场的模式制定更加符合市场的价格,打破加油站固定的油品成本桎梏。“在微利的大环境下,运输成本的降低将为终端加油站增加更灵活的调价空间。”能源战略专家许磊说。成品油销售企业协商原则,将成为以后成品油销售企业与国家管网合作的主要方式。“成品油销售企业需要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尤其是协商原则下成品油销售企业在与国家管网高效协商时,要充分考虑下游销售终端的价格调整空间来实现共赢。”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物流部门一位负责人说。
打破原来模式,协商的质量尤为重要。《通知》出来以前,成品油销售企业与国家管网在协商方面就有了一定的探索。2024年9月12日,国家管网集团华北公司与中国石化销售华北分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致力于推动提升成品油管道输送市场占有率,实现管道企业增输增收与托运商降本增效的合作双赢。值得注意的是,备忘录中尤其提到双方将在管铁联运、管汽联运等关键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探索和优化能源运输模式,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实现管道与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能源运输体系,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成品油管输定价新机制理顺的是成品油价格中承运商与托运商的关系,供需双方定价的原则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行中,有着更复杂的情况需要具体考虑。如何以共赢的目的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业务领域,深化在成品油管道运输领域的合作,是成品油销售企业需要重视的一课。”郑凯说。
- 促进能源转型
近些年,在绿色转型浪潮下,国家管网与成品油销售企业正在新能源领域内探索合作的项目。这些探索的新“副业”丰富了加油站经营的业态。《通知》的出台,为两方在新能源领域的管输合作提供了参考借鉴。其中,甲醇燃料的运输成为成品油管输量下降后首选的补充对象。而这与正在探索新能源转型的加油站,是“不谋而合”的。
除充换电业务等热门的转型方式外,加油站在甲醇燃料的终端布局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24年8月27日,中国航油石油贵州公司机场加油站M100车用甲醇燃料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2024年3月16日,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与中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推进风光耦合制氢制甲醇项目加快落地等事宜进行了深度沟通交流。2023年3月15日,山西销售晋中分公司开发区北六堡加油站正式投运。这是中国石油在山西省内首座M100甲醇燃料加注站……
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指出: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至此,甲醇站被正式明确了绿色转型中的地位。
同加氢站、充换电站类似,甲醇加注站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补给站。甲醇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尾气排放量较少,对环境更加友好。因此,它与传统加油站相比,在绿色低碳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甲醇燃料的加注设备相对简单,建设成本较低。
但当前,我国甲醇贸易主要依赖火车、汽车等陆路运输方式,辅以水路运输。然而,甲醇总体运输成本较高,约占市场价格的15%至30%。运费的波动,对甲醇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甲醇产业面临的资源市场地理位置错位、供需差异等问题日益突出。
相比之下,甲醇长输管道在运输成本、损耗控制、节能效果和稳定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优势。传统运输方式下,每吨甲醇的费用为管输甲醇的2~3倍。管输甲醇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更低,节能效果显著,稳定性更高。因此,管输甲醇被视为最理想的新型输送方式。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新能源储运研究中心博士王维斌说:“用成品油管道输送甲醇将解决新能源管输发展,突破甲醇长距离管道运输技术难点,实现成品油与甲醇等绿色清洁能源的顺序运输,可降低绿色清洁能源的运输风险,推动绿色甲醇从西部产地到东部市场的管道输送,解决我国新能源空间供需错配的难题。”
这为加油站发展绿色能源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已建设有新疆多介质管道安全输送重点实验室,正在开展氢气、二氧化碳、液氨、甲醇等管道输送实验,将来可为成品油销售企业提供更多新型能源产品的管输服务,支持加油站终端多业态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 打造数智一张网
虽然《通知》没有明确提出成品油管网运输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内容,但智慧管网下加强成品油托运商与承运商的“信息联结”是促成双方更好合作的重要方面。“协商合作,不仅是项目的协商合作,而且是‘软件’和‘硬件’上的合作。”郑凯说。特别是近些年智慧物流的多平台相连接,为未来加油站数智化、物流网络优化提供了更精准的支持。
据郑凯介绍,智慧管网建设是未来油气管道的发展方向,以数据全面统一、感知交互可视、系统融合互联、供应精准匹配、运行智能高效、预测预警可控为特征,提供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由机器自动识别和应用知识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业管网系统。成品油智慧管网系统建设,将围绕成品油管道更加贴近终端市场、不同品种顺序输送等特性,在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上,加强与销售企业、加油站终端的连接,形成数智一张网。“加油站销售情况、销售公司市场预测、大区公司智慧物流等系统,与炼化企业生产调和信息、相关仓储设施信息、管道沿线油库库存和库容信息都汇集到这一张网下,协同多方面精准调配。”许磊说。
面对市场巨变和客户需求,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于2021年9月2日正式启动了加油站3.0项目,围绕流量价值和数据价值提升,对标“人·车·生活”生态圈建设,全面开展加油站3.0研究、创新和规划。在智慧供应链方面,通过实时数据打通上下游,实现上下游数据联动、系统联动、业务联动。在油品方面,液位仪数据、实时销售数据定时发送物流配送系统作为配送规划,接卸油一键确认,自动计算油量及损耗;在非油品方面,搭建商品开发、商品供应链、商品运营的核心能力,业务过程全程数字化、高效协同联动,提升精益管理能力,打造零售生态,实现业务全过程、全在线管理。
中国石化稳步推进数字化运营,积极拥抱“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大数据要素投入力度,结合物流运行实际,大力推广省级集中智能调度模式,借助成品油二次物流集中智能调度模块,助推省级集中调度模式革新,围绕“计划、优化、服务、预警”四个方面实现多维度场景应用,向“全局优化、整体协同、快速响应”的物流体系迈进。
“虽然各自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应的智慧物流等系统,但目前在与国家管网集团的合作协作上还没有打通。”郑凯说。未来,随着对物流优化精准的更高要求,智慧平台的互联将成为管输供需双方探讨的重点。
中国工程院黄维和院士曾指出,围绕“双碳”目标,发展流动保障与融合输送、氢能及二氧化碳输送等技术,创新智慧管网与能源互联等技术,保障油气管网高效利用与多介质灵活输运,将是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新任务。
“总体来看,跨省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实行弹性监管政策的推出,对于推动我国石油行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具备重要的意义。油气运输企业、成品油销售终端必须认真适应这一新变化,在竞争中寻求机遇、在挑战中实现创新。”郑凯说。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