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管理之道】云端驿站,高处不胜暖
2025年07月22日 21:49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4期   作者:代泽万 苏杨秀怡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石化云南迪庆石油(以下简称迪庆石油)巴斯巴加能站,坐落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紧邻滇藏公路北段,海拔约 3440 米。在加能站左侧,能看到远处梅里雪山群峰的雪顶,隐现于云层之间。这里是滇藏线进入西藏前的关键补给点,距离德钦县城约1.5公里。

        巴斯巴加能站作为“温暖坐标 + 有氧驿站 + 网红打卡点”创新模式的示范点,不仅为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劳动者提供多元化补给,而且顺应能源变革趋势,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拓展并完善加能站的各项服务,全力打造“人·车·生活”生态圈,成功“圈”住往来顾客。

  • 旅途中的温暖坐标

        “扎西德勒,我刚煮了一壶热腾腾的酥油茶。大冷天的,你们快来暖暖身子。”一位藏族大哥手捧着刚出炉的酥油茶。“谢谢大哥,您总是这么热情,太感谢您了!”站长边布都吉赶忙双手接过酥油茶。

        “站长,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去年冬天凌晨我的车没油了,又冷又急的时候,是您冒雪送来油还带来了热水。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记着!”藏族大哥的眼眶泛红。

        巴斯巴加能站的内,总飘着酥油香。进站的司机们先听见“扎西德勒”的亲切问候,再看见带着高原红的笑脸。休息区里,24小时保温的铜壶永远冒着热气,酥油茶和面点的香气氤氲不散。这些都是站员们特意为顾客准备的。

        这个海拔3400米的加能站,冬季供水是老大难。每天天不亮,员工们就轮流开着皮卡去6公里外的县城运水。遇到雪封山路,小伙子们就背着25公斤的水桶徒步去3公里外的冰河背水,来回四趟才能注满储水缸。他们的棉袄结着冰碴,眉睫挂着白霜,总笑着说:“站长忙里忙外的,体力活该我们年轻人上!作为高原上的‘糙汉子’,苦活累活都是小事儿。”“我运的水,泡的茶格外甜!”刚背水回来的员工李文东,棉帽上还凝着冰珠,却把第一碗茶端给冻僵的货车司机。

        如今,许多老司机进站就像回家一样的“轻车熟路”。歇脚时他们和站员们唠唠家常,临走定要握握那些被冻伤的手才肯走。这方雪域高原上的“温暖坐标”,用一声声问候、一杯杯热茶、一双双皴裂却温暖的手,丈量着人与人的距离。

  • 救助生命的有氧驿站

        “站长,一来到这里我就觉得亲切,今天专门给你带了自家风干的牦牛肉,快尝尝!”藏族司机扎西驾驶着那辆老旧的卡车驶入了云南迪庆石油巴斯巴加能站。车刚停稳,他就攥住时任站长赵甸生的手唠起了家常。

        时光倒回15年前的寒冬深夜,“滴滴——”尖锐的喇叭声刺破了巴斯巴加能站的寂静。时任老站长赵甸生披着外套冲了出来,只见一辆大卡车歪斜着驶入站内,车上下来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伙子,嘴唇已经发紫,刚喊出“救……救救我……”,便倒在了地上。赵甸生一个箭步上前,将人背起送进休息室,麻利地装好便携式氧气瓶。随着氧气的输入,小伙子脸色恢复,呼吸也平稳了。他满含感激地看向赵甸生,眼眶湿润。

        这个被高原风雪推入鬼门关的青年,正是扎西。从那以后,扎西师傅把巴斯巴加能站当成了旅途中温暖的依靠。每次拉货路过,他都会特意进站和赵甸生聊聊天。

        在德钦县,冬天是很难熬的季节。因为进入冬季,雨水少,植被进入了冬眠期,高原上空气中的含氧量逐渐降低,稍快步行就可能气喘吁吁,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高原反应。像扎西这样常年奔波的户外劳动者,随时可能撞见高原反应这个“无常鬼”。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吸氧难”的问题,2023年,云南迪庆石油乘着中国石化“有氧驿站”惠民工程的东风,引进离散式制氧设备,将巴斯巴加能站打造成了雪域高原上的“生命救助站”。这座坐落于高山峡谷之间的驿站,全力守护着过往人员生命健康,切实履行承诺,打通为美好生活加油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巴斯巴加能站“有氧驿站”接待了大量户外劳动者和过往旅客,为高反及身体不适的人员提供救助百余次。

        如今走进驿站,吸氧区摆放着崭新的弥散式供氧终端,墙上挂着高原急救流程图。除了24小时开放的休息室外,这里还添置了带烘干功能的卫生间、防冻手机充电站,配备了简易工具箱和医药箱。最引人注目的是旅游服务角,木架上整齐码放着德钦县的旅游手册,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危险路段。

  • “圈”住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每次到梅里雪山文化年我都会来这里打卡拍照,欣赏‘日照金山’,传说能带来好运年呢……”在巴斯巴加能站观景台上,旅游达人小刘和驴友们在一起饮茶聊天。

        随着通往“消失的地平线”丽香高铁通车,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迪庆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亲身领略“三江并流”的神奇、生物的多样、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德钦县城的“梅里雪山文化年”成了旅游爆款。旅游大巴在214国道排起了长龙,巴斯巴加能站的加油枪愈发忙碌。时任站长赵甸生带着员工们支起了帐篷式服务点,在旅游旺季24小时连轴转,站里的便民药箱里塞满了高原安和红景天。

        顺势而为,云南迪庆石油将这座高原驿站打造成了滇藏线上的“网红打卡点”。面向国道的外墙手绘,打造“我在云南海拔最高的加能站等你看梅里、找自己”热门IP,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文化地标”。便利店内,他们设立了帕巴拉冰酒、香格里拉啤酒和牦牛肉干巴等地方特色商品专区,激发客户进站消费热情,成为网红打卡点和能量补给站。

责任编辑:齐铁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