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05年退伍后,他加入云南红河石油分公司,令行禁止的作风与严格要求的品质成为鲜明标签。从普通加油员到标杆加油站站长,他历经20年淬炼成长,带领团队创下易捷商品年销售额超220万元、同比增幅达85%的亮眼业绩,便利店更斩获云南石油2024年度“先进易捷便利店”称号。他就是中国石化云南红河石油蒙自加油站站长张小冬。
- 精益求精赢得客户信赖
初入职场时,性格内敛的张小冬凭着军人特有的坚持和毅力,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他通过研读设备维修书籍、网络自学、虚心求教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这份执着不仅让他快速精通岗位技能,而且锻炼出与客户高效沟通的能力,逐渐以真诚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职业生涯中一次特殊的服务经历,令他记忆犹新。正值蒙文高铁建设攻坚期,施工方因混凝土搅拌设备急需30吨柴油补给。当焦灼的项目负责人冲进加油站求助时,张小冬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应变能力。他首先安抚客户情绪,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多方协调专业油罐车资源,仅用6小时就打通了能源保供通道。项目团队为此专程致谢:“关键时刻的专业支援,不仅化解了停工危机,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中石化员工的责任担当!”
这次经历,让张小冬对加油站服务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知。他说:“我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日常加油服务中,而且在于危急时刻能以专业方案为客户破局。当油枪化作传递温暖的纽带时,每个石化人都是企业品牌的最佳代言。”这种服务意识的升华,成为他职业蜕变的转折点。
面对公务用车管理变化带来的市场变革,张小冬主动出击。他建立客户分级管理体系,为重点单位量身定制“油品+服务”解决方案。在攻坚人社局的战役中,他凭借对公务车运营的精准把握,以“六进卡+定点服务”模式成功签下了50台车的用油订单,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 打扫干净屋子再营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024年初春,张小冬在蒙自观音桥加油站首次晨会上掷地有声。这座滇南站点正深陷困局:日均店销额不足1000元、零售服务基础管理薄弱、员工士气低迷。面对这个被标注“管理薄弱单位”的战场,这位新任站长眼里燃起了久违的斗志。
褪下军装二十年,张小冬身上仍然保持着军人的干练和敏锐。他清晨7点率先拎起扫把清扫加油岛,午间跪地擦拭储油区防渗沟,深夜打着手电检查消防器材。当发现货架积灰时,他当即召集全员现场教学:“服务阵地没有‘隐形成绩单’,顾客指尖触到的每粒尘埃都是我们的失职记录。”
“张站长擦地比我们女同事还讲究!”加油员小梅看着洁净一新的加油机感慨道。当公司领导突击检查时,特意用手指划过加油机内侧,纷纷点头称赞,便利店销售额随之同比增长85%。
这场始于扫帚的管理突围,正重塑着团队基因。2025年2月,张小冬离开蒙自观音桥加油站,调任至蒙自加油站担任站长,但蒙自观音桥加油站的员工们已养成了条件反射——看见斑渍就如临大敌、发现油渍即刻处理。这座曾经的落后站点,正蜕变为滇南先进易捷便利店。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文件吃不透,执行必走样。”这是张小冬面对每份公司文件的郑重态度。每当新政策下达时,这位站长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逐字研读文本、标注疑难、对接部门确认细节,已成为他的工作仪式。唯有将制度精髓转化为员工能理解的语言,他才会召集全员培训。“开口营销不是背话术,而是懂需求。”在他的情景模拟课堂上,加油员们逐渐学会了从油品知识延展到行车关怀,真正让服务产生温度。
晨会上他是严苛的指挥官,手持检查表逐项核验设备状态;交接班时又化身知心兄长,留意着员工的情绪波动。当发现新员工小王面对客户手足无措时,他连续三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模拟对话练习:从30秒产品介绍到突发情况应对,最终让腼腆的小王能在加油岛从容推介尾气处理液。这种“靶向培养”理念渗透在日常管理中:老师傅带业务新手、营销能手教沟通技巧,帮助团员青年员工提升综合能力。
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张小冬深谙“公平比激情更重要”。他将非油品任务细化到人,便利店每瓶玻璃水的销售都对应着透明的积分。当员工发现完成基础指标后,超额部分能带来阶梯式奖励时,“要我干”悄然转变为“我要干”。2024年的易积分冲刺战中,原本对电子支付陌生的老员工主动研究兑换策略,青年员工创新设计“加油+兑换”组合套餐,最终创下了蒙自屏边片区兑换纪录。
从迷彩到石化红,从士兵到站长,张小冬将军旅烙印转化为管理密码:以战备状态钻研业务,用侦察思维破解难题,借兵团作战凝聚团队。当同行赞叹加油站站业绩时,他正擦拭着加油机微笑:“哪有什么魔法,就是做好服务的每个细节。”
责任编辑:齐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