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双碳”引领 智慧发展
2025年07月24日 15:00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能源企业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并以人工智能赋能。

 

  6月28日下午,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专题论坛一——能源企业践行“双碳”目标暨人工智能生态协同论坛召开,吸引了来自能源企业、院校等百余人参会,其中包括:

  《国企》杂志总编辑,《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初福君;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吴谋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研究员柴麒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原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肖立志;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策划与管理部副总经理、双碳办公室副主任李丛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事业部高级专家孟岚;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和午;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青岛炼化发展规划高级专家梁峰;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新能源高级专家赵忠新;南方电网深圳龙华供电局党委书记、总经理邹阳;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化工油气首席专家孙敦圣;阿里云政企事业部智算和大模型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周阳;京东科技集团政企合作部能源行业负责人乔淑霞;中科闻歌副总经理、政企AI事业部总经理陈思含;深圳市光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张林;杭州有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银斓等。

  该论坛聚焦“双碳”“人工智能”两大主题,由郭海涛担任嘉宾主持。

  论坛第一环节由初福君发布《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他指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围绕绿色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业积极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协同转型,兼顾各能源类别差异化发展,通过多能互补路径迈向能源生态共同体并为全球能源转型做贡献。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吴谋远指出,中国石油以“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为引领,聚焦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通过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CCUS规模化应用、低碳氢能产业链构建及炼化业务绿色高端化等举措,实现传统能源低碳化与新能源规模化协同发展。

  柴麒敏在演讲中讲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向深发展、向高跃升,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肖立志在演讲中指出,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目前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强劲,但也面临着能力、理论不足的现状。油气行业需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优势,利用四个世界模型,设计智能化路径。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召开前,开展了践行“双碳”目标典型案例征集。该分论坛不仅公布了入围的优秀案例名单,而且分享了践行“双碳”目标典型实践,进行了践行“双碳”目标能源人工智能项目路演。

  在典型实践分享环节,李丛笑分享了中国建筑集团依托建筑表面的分布式光伏,成立“光储直柔”产业联盟,推动“光伏建材化”及多能协同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能源项目的经济效益与低碳目标。

  孟岚梳理了大庆油田践行“双碳”战略,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的具体举措。例如,依托风光地热资源及CCUS优势,打造多能融合示范区,建设四大基地,推进U型井地热、CCUS-EOR等技术创新,形成“节能优化+清洁替代+负碳增产”融合发展技术体系。大庆油田正在构建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格局。

  陈和午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行业趋势、企业挑战四个视角分析能源国企绿色低碳转型,并以国能黄骅港“近零排放”智慧绿港为例,阐述了科技赋能的典型模式,提出了构建“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新生态位”三位一体转型体系,强调以技术、资本、数据驱动及组织、考核、人才变革,抢占全球零碳治理先机。

  梁峰指出,青岛炼化积极落实中国石化新能源发展战略和“第一氢能公司”工作部署,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东方氢岛”“氢进万家”发展要求,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建了氢能攻关团队,成立了新能源发展业务链机构。

  赵忠新讲述了冀东油田响应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要求,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从单一油气供应转向低碳综合供能,已形成余热利用、光伏、地热供暖等业务,建成碳中和作业区,开拓地热+生物质供热等新赛道,探索武清零碳综合供能模式,助力绿色转型。

  邹阳介绍了从社区供电的精细化服务,到能源战略的顶层设计,南方电网深圳龙华供电局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让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每一度电的生产与传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孙敦圣指出,施耐德电气通过EcoStruxure平台实现了从发电到终端用能的全程智能化覆盖。其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系统使示范区新能源消纳率从78%提升至93%,虚拟变电站解决方案降低了40%建设成本,在电网数字化领域展现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硬实力。

  在能源人工智能项目路演环节,周阳指出,在能源产业实践中,阿里云将大模型能力深度嵌入电力等能源场景,用智能对话优化客户服务,以数据分析赋能精准决策,让前沿技术真正转化为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乔淑霞指出,京东数智供应链以“1+6+X”能力体系赋能能源产业,通过云舰PaaS混合云方案、天枢平台体系等,为发电、石油、煤炭等企业提供从供应链管理到新能源资产运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能源产业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

  陈思含介绍了中科闻歌团队自2007年以来就专注于AI科研和技术应用,实现了AI在能源行业应用落地的五个能力基座、三层架构和三大工程,为能源行业高效发展赋能。

  张林介绍了光因科技深耕钙钛矿光伏发电产品研发,以弱光稳压发电及可柔性制备等差异化优势,率先将其应用于物联网、消费电子等日常领域,推动钙钛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刘银斓介绍了有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达摩院机器人实验室创始团队打造了具备自研的LPLM多模态具身智能模型,实现多场景商业化应用。

  最后,该论坛举行了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证书颁发仪式。51家企业代表上台领取证书,将大会推向又一高潮。

  当前,我们正处于奋战收官“十四五”,前瞻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主题,从政策解读到技术落地,从企业实践到行业趋势,该论坛围绕我国能源行业进一步绿色低碳转型进行了深入讨论。尤其是相关企业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双碳”目标践行的多样化,让我们对能源“双碳”、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