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25年8月10日上午,炽热的阳光泼洒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101国道旁的河道泛着浑黄,原本宽敞的桥面已在前些天的特大暴雨中被冲毁,临时搭起的便桥被湍急水流拍得嗡嗡作响。身穿橙色工装的赵蕾蕾刚结束穿河管段水毁巡查,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呼喊。转眼望去,一辆三轮车翻进了河里,老人和小女孩正在水中沉浮,浑浊的河水漫过头顶,呛水的咳嗽声、慌乱的呼救声混在哗哗的水声里。
“别怕!我来了!”车还未停稳,赵蕾蕾已甩开车门,一个箭步冲出,顾不上脱鞋便纵身跃入河中。冰凉的河水瞬间浸透工装,激得他浑身一颤,但救人的念头压倒了一切。他快速划水游近,一手紧紧揽住老人,另一只手稳稳托住呛水的女孩,高声喊道:“老乡,抓牢我!”这时,又一位热心村民扑通跳下水游来。赵蕾蕾看准时机,奋力将女孩推送到村民怀中:“接住孩子!”随即,他全力托稳老人,小心地转身,朝着浅水区移动。岸上的村民早已探出竹竿、伸出援手,将两人拉上了安全地带。
确认祖孙俩无大碍,他才站在原地喘了几口粗气。冰凉河水浸透的橙色工装紧贴在身上,沉甸甸地往下坠,裤脚滴滴答答淌着泥水。有村民要跑回家拿干净衣服,他忙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咧嘴笑了笑:“甭麻烦了!这么大的太阳,干会儿活就烘干了。”此刻,湿透的布料在炽烈的阳光下,竟映出一片柔和而坚韧的淡淡橙光。没有更多停留,他转身拉开车门,引擎发动,载着那抹未干的橙色,继续驶向下一个需要排查的水毁点。
这一跃,托起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转身,扛起的是管道铁军的担当。橙色铁军,时刻守护在路上。
技术为基:冷静处置显本领
对赵蕾蕾的同事们来说,这纵身一跃绝非偶然。在管网前线摸爬滚打的这些年,他总是冲锋在前,他的眼睛像装了精密仪器,总能从细微处揪出隐患的尾巴,果断处置,扼杀风险于萌芽中。
2025年3月的一个深夜,高丽营分输站的中控室亮着盏了灯。赵蕾蕾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眉头慢慢皱起:分离第三支路的出口阀门明明显示关闭,可均速管变送器的差压数据却在微微波动。他揉了揉泛红的眼睛,起身拿起巡检手电——“不对劲,得去现场看看。”
凌晨的站场结着薄霜,他跪在阀门前,手指抚过冰冷的阀体,又凑近听了听动静。“阀门没内漏,变送器也没坏……”他喃喃自语,忽然一拍大腿:“是执行机构和阀芯不同步!”待后续拆开阀门检修时,果然发现齿轮已经磨得变了形。要是再晚点发现,一旦启动该支路,后果不堪设想。同事们后来总说:“赵哥这眼睛,比检测仪还准。”可他只说:“咱管网人手里的活,差一点都不行。”
使命为魂:抗洪冲锋展担当
水火无情,可管网人的心,比洪水更韧。2025年7月底的北京特大暴雨中,赵蕾蕾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抗洪前线。
密云作业区的雨下得像瓢泼,站里的窗户被砸得噼啪响。“河流漫堤了!水库要泄洪!”作业区主任张力的声音穿破雨幕,他拍着赵蕾蕾的肩膀:“山里交给我,要是联系不上,遇事你临机处置!”赵蕾蕾攥紧对讲机:“放心交给我!”
雨情愈演愈烈,赵蕾蕾果断宣布作业区启动自然灾害突发应急响应,并迅速部署工作:“马坊分输站立刻切换流程,做好供气准备!”“盯紧大唐管道穿越段,每半小时报一次数据!”指令清晰得像劈开雨帘的闪电,紧绷的神经令他就算趴在桌上打个盹,梦里也都是管道运行的气流声。
雨一停,他又扛起30斤的工具包往山里钻。去大唐2号阀室的路早被冲断,只能在荒山中摸索着道路,沿途泥泞、没到脚踝,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整整一小时,裤腿上的泥块都结了壳。等进到阀室,确认设备一切正常时,太阳已经挂在头顶。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工装后背的盐霜亮晶晶的,却笑得比谁都开心:“设备没事,就比啥都强。”
这就是赵蕾蕾,一个普通的管网人,一群“橙色铁军”的缩影。他们的战场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深埋地下的管道旁,在洪峰浪尖的险情中,在千家万户的安宁里。当橙色工装掠过山河湖海,那是责任在奔跑;当粗糙的手掌拂过每一颗螺丝,那是初心在闪耀。他们说,干的是管网,守的是民心——这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