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锂金属等关键矿产金属资源或将和充电桩等新能源业务一样,成为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的新赛道、新业态和新产业。
6月17日,美国油气巨头雪佛龙宣布收购横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北部和阿肯色州西南部约12.5万英亩的油田区域。这些区域具有锂含量极高的Smackover储层,标志着这家百年石油巨头着手布局锂产业,正式进军锂生产领域。联想到近几年,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频频出手,直接或间接介入矿产金属—锂产业链,争先恐后“占锂”。笔者认为这个典型现象背后有着三方面的战略逻辑。
第一,资源重要性、市场需求和投资渐热是驱动国内外油气企业抢先“占锂”的原生动力。锂作为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能量密度以及独特化学性质,被誉为新能源产业的“白色石油”,不仅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以及电网存储电池的核心成分。在储能领域,尤其是新锂电池技术发展中占据战略地位。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1400万辆,锂电池需求暴涨35%;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至2030年间,电池对锂的需求将会激增十倍,与电池需求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彭博社Bloomberg也预测,2021年至2030年间,全球锂金属的需求将猛增逾七倍。同时,在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的共同作用下,能源与矿产金属的合计投资比2020—2021年的周期性低点高出20%,未来几年将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第二,国内外同行抢先布局成为驱动国内外油气企业抢先“占锂”的次生压力。近几年,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纷纷加速进军锂业,也给目前尚未开展业务布局的油气同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23年5—8月,埃克森美孚密集开展锂金属业务合作开发,进军锂资源产业链的意图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大型油气业务也不甘示弱。2023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首个油气田伴生矿利用项目—尖北地区气田综合处理试验项目进入试运生产阶段;2024年,西南油气田通过气田水提锂成功生产出了成品碳酸锂,迈出了进军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步;同样是2024年,中石化旗下金陵石化、大连院、炼销公司与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利用石油焦、针状焦等炼化副产品生产锂电池等中高端负极材料。锂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资源,已成为各大油气企业竞相角逐的焦点之一。
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相关性成为国内外油气企业抢先“占锂”的内生潜力。国内外油气企业长期深耕能源产业,擅长地下资源的发现、测试和提取,拥有丰富的从地下获取资源并将其加工成能源材料的经验,具备矿产金属开采所需的地球科学知识和能力,具备矿产金属独开发利用独特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具备各类矿产资源矿权办理和土地管理能力。这些无疑会给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进军矿产金属产业以更加充足潜力、技术自信、成本优势和竞争勇气。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锂金属等关键矿产金属资源的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未来或将和充电桩等新能源业务一样,成为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的新赛道、新业态和新产业,也必将成为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