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开发】“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炫技
2025年09月18日 09:2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秦 莉 胡 珊 张柏吾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西南油气田在天然气净化领域首次实现机器人在现场操控生产设备。

 

  6月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长寿综合部一间普通的配电间内,一台名为“集净先锋1号”的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任务。

  激光雷达精准扫描环境,深度相机捕捉仪表读数,灵巧的机械臂稳稳地转动旋钮、推合开关……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每一次核验都毫厘不差。这一刻,标志着西南油气田在天然气净化领域首次实现机器人在现场操控生产设备,开启了站场无人化运维的新篇章。

  基层减负,点燃智能探索的星火

  西南油气田无人化运维变革的种子,早已在基层减负的迫切需求中悄然埋下。

  面对天然气净化装置分布点多面广,配电间运维依赖传统人力值守的现状,西南油气田敏锐洞察到,唯有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释放一线生产力,将员工从大量重复性、基础性的值守与操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更高价值的分析与决策。

  “集中监盘”的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技术整合,让一个中心能同时监控多个电站的运行状态。这成为基层减负增效的关键突破口。

  从蓝图到实践,步伐坚定而迅速。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积极与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协同,率先编制完成达州净化公司高含硫35kV电站、资阳分厂玉河110kV电站集中监控方案,为后续智能化布局打下基础。

  长寿综合部35kV电站被选定为深度探索无人化运维的“试验田”。一种创新的运行模式在此落地:白天保留必要的值守力量,确保日常维护与应急响应;晚上则进入无人值守状态,仅需在附近保留具备快速操作与应急处置能力的后备人员。

  这种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技术减负的可行性,而且催生了更大胆的构想。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配电柜操作这一愿景,清晰地浮现在决策者眼前。

  智造铁臂,从构想到落地的攻坚路

  “让机械臂替代人工操作配电柜。”这一设想在2025年初春正式提上日程。

  2月20日,料峭春寒中,天然气净化总厂设备管理部联合西南油气田集输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技术骨干,深入长寿综合部35kV电站现场。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艰巨——细致梳理日常人工操作配电柜的全部流程与工作量,精确评估现场物理环境对机器人部署的限制。

  每一个旋钮的扭力、每一处开关的行程、每一面柜体的间隙尺寸,都被翔实记录。这些数据,构成了机器人“手眼协同”作业的原始蓝图。

  技术路径的探索紧锣密鼓。半个月后的3月7日,技术团队再次集结电站现场。

  基于前期的扎实调研,核心议题转向了工程实施。如何为机械臂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如何确保其在有限空间内灵活移动、精准定位?

  每一个螺栓的安装位置、每一段路径的规划都被反复推敲。路径规划方案与施工预算也在严谨的论证中逐渐成型。

  与此同时,天然气净化总厂净化技术教研中心的技术专家们攻坚着另一项关键任务——核实电站内原有电缆的“利旧”潜力,力求在保障新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控制成本。

  为验证核心操作单元——机械臂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一次重要的“离线”测试旋即展开。

  3月13日,长寿综合部35kV电站现场的一组抽屉柜被小心拆下,运抵协作厂家实验室。

  在这里,机械臂开始了反复地操作模拟测试,模拟手指的夹爪能否稳固抓取开关手柄,多轴关节能否精准掌控旋钮的旋转角度,视觉系统能否在复杂环境中清晰识别目标……

  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每一次成功的操作都在为最终现场集成增添信心。

  “集净先锋”,无人运维照进现实

  历经实验室的反复锤炼与前期周密准备,“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迎来了实战检验的时刻。

  5月19日,这台承载着期待的机器人正式进驻长寿综合部35kV电站配电间,开启现场测试。

  调试初期,挑战无处不在。

  现场光线变化对机器人的视觉识别系统产生影响,柜体实际位置与预设模型存在微小偏差,狭窄的通道影响了机械臂的运动稳定性……

  研发团队驻扎现场,夜以继日地优化算法、调整参数、打磨细节。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让“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离真正自主操作更近一步。

  6月3日,一个值得载入西南油气田智能化发展史册的日子。经过前期调试优化,“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在长寿综合部35kV电站配电间成功实现全流程自主运行!

  它不再是简单的巡检者,而是进化成了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操作的执行者。其强大的技术内核清晰展现——“AGV系统+深度相机+激光雷达+机械臂”协同组合,具备自主路径规划、图像深度采集、自动避障运行、设备自主操作等功能。

  通过在配电间内的24小时巡检,“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能够在任意时间、指定位置、无人协同的场景下完成配电间所有配电柜的状态监测,精准实现旋钮调节、断电上电、接地合闸及操作核验等功能。

  不仅如此。在配电间维检修期间,“集净先锋1号”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对配电柜抽屉实施拆卸和检查等作业,降低站场人员触电风险,实现了从智能化巡检到智能化操作的“端到端”执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间的无人值守率。

  当智能数据流逐渐取代传统人力值守,能源生产的效率与安全边界将被重新定义。西南油气田以“集净先锋”智能系统叩开了天然气净化领域智能化转型的大门。其意义远不止于解放人力。

  依托“集净先锋”这样的硬核科技力量,西南油气田的战略雄心在于: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天然气工业,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天然气+数智化”站场高质量运维新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将为西南油气田自身的产能建设提供强大、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将为国内乃至国际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南方案”。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