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化工“反内卷”,应该怎么反?
2025年09月19日 16:3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李 锐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反内卷”浪潮席卷化工行业,产能出清与转型升级加速破局。

 

  今年以来,“反内卷”已扩展到多个领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几年来中国化工行业承压较为明显,至当前化工行业已处于周期底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利润总额则同比下降4.70%;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1.90%,较第一季度下降1.60%。“反内卷”该怎么反?对化工行业将带来什么影响?值得探讨。

  政策密集,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

  “随着中央政策明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化工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已势在必行。”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马江涛说。他指出,当前,我国化工行业部分产能存在能耗高、设备落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加剧了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内卷严重。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辽宁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邵景春认为,本轮倡导淘汰落后产能存在多重因素,首先是市场内卷严重,企业竞争力不足;其次,部分装置设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产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应急、工信等管理部门推动淘汰。

  2024年,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根据产业政策、安全标准、安全风险等情况明确分类治理要求,旨在实现依法淘汰一批、有序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进一步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2025年以来,“反内卷”政策更是密集出台。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将其作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老旧装置摸底评估通知,针对投产超20年的炼油、化肥等领域装置,从安全、环保、能效维度开展评估,推动低效产能退出,直击供给端过剩痛点。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些政策为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

  压力并存,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施压

  “内卷式”竞争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总体上看,有的企业过度追求规模、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又加上受技术水平与先进性的制约,新建项目重复性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与此同时,项目建成后为了进入已经饱和的市场领域,“薄利多销”“以量增效”的传统做法,出现大量低价销售,甚至有的企业大打价格战、以次充好,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原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其他企业也随之跟进,导致“内卷式”竞争加剧。

  从全国范围来看,化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较为突出。马江涛说:“判断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全国产能释放率,若产能释放率低则表明存在产能过剩。”

  传统大宗化学品产能增速,远超消费量的增速,乙烯实际产能增加了13.20%,消费量增加了6.07%,丙烯产能增了12.30%,消费量只增加了10.00%。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的严重失衡,矛盾非常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0%,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4.00%),部分细分领域(如PVC、乙二醇、环氧丙烷)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70.00%。传统大宗化学品(如丙烯、乙烯)产能增速(12.30%、13.20%)超过消费增速(10.00%、6.07%),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低质量、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导致企业普遍面临增产不增利。化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加、销售量虽然增加,但效益不增反降。傅向升强调:“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从2021年的8.03%持续降至2024年的4.85%,2025年上半年仍处低位。”

  尽管大部分企业利润处于低位,但是仍不断有新建项目涌现。之所以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邵景春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地方经济指标考核影响的投资冲动;二是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后上项目技术相对先进,竞争力可能更强。但是实际情况是,多数民企和非大型国企创新投入不足、体系不完整,大型炼化一体化等核心技术多掌握在大型央企手中,民企多是引进国外非最先进技术。

  企业实践,多层次突围路径

  傅向升强调,要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局面,创新尤为重要。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特别是高性能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的高端化、差异化,在差异化竞争中走出“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困境,改善运营质量和效益,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邵景春表示,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方面通过政策等支持稳住化工行业基本面,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创新,如今已有企业通过“深耕化工、突破化工”走出新赛道。比如在有机聚合物光伏领域,项目团队在园区仅用两年半时间进行孵化,目前中试研发线已产出光电转化率11.8%、300mm×300mm规格电池样品,并开始为部分3C行业提供电池试样。

  同时,走通了以化工方法合成生物医药并延伸至功能性食品、饮料的路径,比如金久奇科技公司在L-α-甘磷酸胆碱(GPC)方面,其研发的PhoslipGPC原料纯度达99%,成为中国首个获批新食品原料的品牌,并开始与国内外医药、功能性饮料头部企业开展合作。

  “反内卷”并不是坏事。傅向升认为,通过绿色低碳的先进性标准,加快炼油和石化装置的升级改造、加快一批落后产能的有序退出,将为先进企业和能耗物耗低、竞争力强的生产装置和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马江涛告诉记者,河南化工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已有不少积极探索,涌现出了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和龙佰集团等民营企业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优秀代表。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更新先进装备和工艺实现了能耗低、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面走在前列,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管理等生产端,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可实现减少用人、增强系统自控能力、提前预警故障等效果。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杜绝浪费。

  马江涛预测,未来3~5年,落后企业将被彻底淘汰,化工行业的市场结构将更加优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高技能、高智能化、低能耗的优质企业将成为行业主导,它们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化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同时,化工行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不断加深,例如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将为化工行业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