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新能源车下乡潮起,石油企业怎么办
2025年09月19日 16:5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罗艳托 王 兵 董震宇 任丽娟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市场加速普及渗透,销售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5年1—5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0%,新能源销量渗透率44%。然而,从汽车电动化转型进度来看,县城乡镇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足15%,远低于城市水平。

  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市场推广面临的充电设施不足等“城乡差距”难题,商务部于2025年6月23日启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该活动将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短期业务承压、中期资产沉没风险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利用网络优势转型、拓展新业务、融入新型能源体系的机遇。

  深刻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商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宣布自7月1日起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题为“乐享消费‘焕’新出行”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将深度影响消费市场。

  撬动县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一是以旧换新补贴强化经济激励。政策要求各地认真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场地内普遍设置汽车以旧换新专区,规范宣传材料使用,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持续营造促消费氛围。二是适配车型开发破解供需错配。政策要求组织车企推出“适销对路”的新能源车型,重点满足农村客货两用、复杂路况和高性价比需求。三是流通体系改革畅通二手车交易和报废回收。政策强调支持独立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提升运营质效,加强新能源在用车检测平台推广应用,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四是补能网络建设缓解续航焦虑。政策要求加快县乡地区新能源车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探索依托现有加油站,打造一批集车辆销售维保、停车补能、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汽车驿站。

  产业链上下联动,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此次活动着力于创新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智能网联专场推介、试驾体验等活动将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的认知与信任度;稳妥推进高阶智驾商业化应用,激发用户科技尝鲜需求;融合汽车改装、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多样化后市场场景,使汽车消费从单一购买行为扩展为生活方式体验,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打造绿色出行样板,为新能源汽车对抗周期性波动提供战略纵深。本次活动提出“依托现有加油站打造乡镇汽车驿站”的构想,直击“里程焦虑”和“服务盲区”,可从根本上改善县域新能源汽车服务环境、提升消费信心,并有望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出行样板”。

  挑战与机遇并存

  商务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是中国交通能源结构深刻变革的强劲号角。石油销售短期阵痛不可避免,然而,“危”中蕴“机”,遍布全国的终端网络是稀缺资源,政策支持的“乡镇汽车驿站”指明了转型方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更是打开增长新天地的钥匙。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短期来看,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相关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替代效应在县域市场将加速显现,传统加油业务继续承压。由于充电分散化、去中心化的特点,县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转型面临“高投入、低使用率、慢回报”的挑战。同时,站点功能和运营模式的复杂化对管理能力、人才结构、系统运维等方面均构成挑战。中期而言,能源结构剧变可能使部分难以改造或位置不佳的纯燃油站点沦为沉没资产。石油销售企业面临与电网公司、充电运营商、车企自建网络、充电平台公司的正面竞争,行业竞争格局将被重塑。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和能源效率的持续提升,直接威胁石油销售企业的生存根基。品牌价值的重塑也将成为转型的关键,如何从“石油公司”成功转型为被公众认可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挑战背后蕴含着多重机遇。短期内,积极参与政策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桩、售后服务站点、报废汽车回收服务网点、“汽车驿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获取政策、土地或资金支持。利用现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网络优势,引导燃油车主接触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服务,有助于积累用户资源。中期阶段,凭借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可以在充换电设施建设方面占据主动和先发优势。非油业务特别是结合“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消费服务场景的拓展延伸业务,都将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从长远看,成功转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低碳交通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节点。

  多维转型策略拥抱能源转型

  唯有将政策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主动重构业务结构、打造服务生态、创新运营模式,企业才能在未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完成从“油气提供者”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蜕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业务结构转型。应对汽柴油市场的萎缩,国内石油企业加强销售结构顶层设计,总体方向是巩固油品“基本盘”、做大LNG“承接盘”、做宽非油品“接续盘”、加快部署新能源“未来盘”。

  二是投资策略调整。对于加油站采取“精准投资”策略,新增投资主要投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的高效市场,并配合轻资产低成本开发模式规避投资风险。对于充换电站和加氢站采取“加大投资”策略,站内站外并举、积极部署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

  三是终端网络转型。践行“综合能源服务站”蓝图,探索与电网、车企、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加油站分步、分类、分层、有序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创新打造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消费新场景和服务新生态。

  四是运营模式转型。通过数字化平台系统,整合油、气、电、氢、非等销售业务和会员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并通过平台不断拓展跨界合作范围,逐渐实现销售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是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和碳市场交易、布局氢能和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为深度脱碳做好准备。

  总之,这场转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更是对国家“双碳”战略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深刻回应。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