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雷霆行动”中,采气三厂结合生产实际,聚焦现场操作与施工作业关键环节,通过清单化排查全面摸底、跨部门会诊破解难题、下沉式督查压实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力扫清安全死角,让安全生产的底色更亮、根基更稳。
清单化排查,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
“逃生门内侧缺失‘推开’、‘禁止阻塞’、‘禁止锁闭’标识;江沙21-6井口标识老化;装卸区固定式静电释放仪未报警……”在采气三厂江沙21-6HF联合站,井站员工手持《安全生产“雷霆行动”专项检查表》,正逐项对照现场设备仔细核查,每发现一处问题,就立即在清单对应位置标注,录入“隐患排查台账”,实现“排查—记录—整改—消项”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避免“经验主义”导致的漏查、错查。
这张涵盖安全警示标识管理,装置工艺安全风险防控,设备泄漏风险管控等10大类的排查清单作为一把“安全标尺”,小到阀门开关的警示贴纸是否完好,大到施工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每一项都有明确标准,甚至标注了不同场景下的检查方法,比如安全标志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位置,便于进入现场的人员看见,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以前排查靠经验,总担心有遗漏,现在有了清单,就像有了“火眼金睛”,哪怕是不起眼的小隐患也能找出来。班组通过清单化排查,隐患识别精准度较以往大幅提升,真正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
跨部门会诊,为复杂问题“开出良方”
采气三厂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会诊+闭环督办”机制。利用周例会,通过视频剖析的形式,让全员直观感受“三违”危害,强化“安全红线不可碰”的意识。开展专题培训,结合《采气三厂部门重大隐患、严重违章、典型“低老坏”问题清单》,以“条款+案例”解读重大隐患认定标准,重点学习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生态环境保护禁令以及9条保命条款,重点纠正“凭经验简化流程”等习惯性违章。
部门“集中会诊”,从制度执行、技术规范、现场管理等层面分析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实行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限,建立“红黄绿”三色督办机制,安全员每日跟踪整改进度,对未按时整改的责任人进行约谈,隐患平均整改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推动反“三违”意识入脑入心。
下沉式督查,把整改责任“压实到底”
“整改报告里说‘井口标识已更换’,但现场查看发现,新标识安装位置仍存在遮挡,作业人员操作时不易察觉,必须重新调整!”这是采气三厂“下沉式督查”的日常场景,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沉”到生产一线,实行“分片包干”,每周至少2天扎根现场,不搞“听汇报、看材料”的形式主义,而是直奔井站、施工作业点,实地核查隐患整改情况,真正把整改责任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米”。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厂领导+科室领导”全员安装视频监控软件,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移动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气三厂根据问题性质,按照一般隐患、典型“低老坏”问题、严重违章进行分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严格考核,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