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每一名建设者都是“棋手”
2025年09月30日 10:22   作者:范照明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9月25日,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新能源装机总规模最大、智能化建设水平最高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西南油气田资阳天然气净化厂第Ⅰ列装置启动,净化后的川中古隆起气藏,首次通过资阳压气站注入国家管网,在国庆前夕,为国旗增加一抹亮色。

  资阳净化厂和资阳压气站采取一体化设计,从空中俯瞰,压气站位于净化厂一角,与整个厂区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似一副巨大的“棋盘”镶嵌在安岳大地上。

鸟瞰资阳净化厂

  每一名建设者都是这副“棋盘”上的“棋手”,须全力以赴方能获胜。分公司重点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输气管理处投入精兵强将,挂图作战,保障了压气站如期投运。

  每一步都走在时间前面

  川中古隆起产能大幅提升,但受制于区域天然气净化能力,天然气“产得出、输不出”成为制约产能发挥的最大瓶颈。因此,天然气净化厂按期投产,成为保障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关键。

  按照9月20日压气站具备投运条件的节点,早在6月3日,输气管理处机动设备管理站副站长、外输系统现场负责人马骏,便抵达安岳。

  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资阳净化厂投产后不仅能有效化解川中古隆起地面生产瓶颈,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马骏协调施工方安装设备

  马骏主要负责外输工艺区和压缩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安装和调试。他掰着手指说,压缩机组、10千伏变电站舱、变频器舱、隔离变压器舱、机柜间、外输区域电力……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马骏刚到压气站工地时,压缩机组的基础还在养护中,他立即协调厂家发货事宜,争取每一步都走在时间前面。

  尽管如此,但压缩机的驱动电机还是比预计发货时间晚了一些。原因是厂家生产了一种新的防爆接线盒,需要重新认证,结果导致发货“晚点”。马骏说,按计划6月1日到货,结果6月26日第一台电机才到货,6月28日才全部到齐,整整晚了25天。

  与压缩机、齿轮箱底座固定一样,电机底座固定时,要将底座螺栓插入预制孔中,然后再进行两次灌浆牢牢固定,防止其震动超标。电机晚到货,意味着两次灌浆滞后,润滑油管路配管也滞后。

  正常情况下,3台压缩机组安装到位最快要25天。马骏一不等二不靠,按既定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

  在电机未到前,提前预制润滑油管路配管;电机到货后,又安排两个台班轮流施工,从上午7时一直干到晚上11时。接下来又是一场硬仗——精对中。现场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大伙用激光对中仪“瞄准”,使压缩机、齿轮箱和电机“三大件”的轴心处于同一中心线,误差不超过0.05毫米。

  在大伙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打破了一步晚步步晚的魔咒,仅用13天全部安装到位,还提前9天具备投运条件。

  机柜间安装给马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正值夏季,屋内温度达43度,马骏没有退缩,从7月1日到8月15日,和施工人员一起铺设线缆超过40公里,安装节点多达4000余个。安装结束后,大伙被晒得黝黑,两侧的脸颊醒目地留下了安全帽“Y”字印记。

  凌晨 睡意被成功的喜悦驱散

  在资阳压气站,输气管理处机动设备管理站赵兵的任务不轻,负责压缩机及其配套、工艺区工艺安装、调试。

  赵兵说,资阳压气站年输量40亿方,尽管单台压缩机的功率比以前建的压气站小,但参建人员全神贯注,毫不懈怠。

  此前,赵兵多次参与公司兄弟单位的压缩机调试,参与输气管理处三座压气站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6月3日,赵兵到压气站后,一待就是数月。

赵兵安装调试设备

  在设备安装调试中,他发现压缩机组进出口管线采用管托固定,存在因压缩机出口管道热膨胀,造成压缩机振动,固定支架无法吸收振动值,可能造成压缩机故障停机,建议采用弹簧式可调节管托。赵兵说,在安装调试中,他提出了数项优化建议,其中17项被采纳。

  压缩机组是压气站的心脏,每一次调试不亚于做一次外科手术。

  最让赵兵难以忘怀的,是一场连续20小时的安装调试。原来,压缩机进口端法兰与进口管线法兰连接时,要求间隙1厘米,以便放置高压密封垫圈。赵兵说,最难的地方,是法兰之间的误差要小于2微米,且不能影响压缩机的水平位置。

  9月2日8时,赵兵开始调试时,发现法兰之间的误差多了0.05微米。这可急坏了赵兵,这多出来的误差,尽管及其微小,但意味着法兰间有空隙。他冷静下来,沿着T型过滤器后端,反复调整了7次,每调一次,要拆卸数十颗螺栓,成功的一刹那,赵兵的手发软无力,早已不听使唤了。

  9月3日4时32分,误差消除,并完成3号机组进出口管线与压缩机无应力连接。凌晨时分,安岳大地被黑暗笼罩,站内四周悄无声息,赵兵的睡意被成功的喜悦驱散,在微信群里发出当天第一条信息:9点可以开展压缩机气密性试压。

  天亮了,橘色的霞光比任何时候都温暖明亮,赵兵和同伴们又投入到下一场紧张的调试中。

  一切从安全运行出发

  9月25日,雨后初晴,重庆输气作业区副经理吴非早早来到压气站,和站上员工一起查看所有阀门的状态是否正确,各项流程是否万无一失,为顺利投产按下了“确认键”。

  作为属地管理,吴非于8月20日到压气站后,在参与调试过程中,更多时间在思考投运后的场站管理。

  吴非是输气管理处唯一管理2个压气站的站长,对压气站运行非常熟悉。他说,铜梁压气站距离净化厂远,一旦机组“闹情绪”,有管道作为缓冲,可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而资阳压气站建在净化厂内,机组出现问题时没有更多处置时间,可能引发净化厂设备超压放空、井口关井等连锁反应。

吴非在中控室查看数据

  针对这一新情况,吴非以“一切从安全运行出发”为理念,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次日干什么?哪些人干?怎么干?终极目标就是把所有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9月初,站上进行氮气置换空气,吴菲发现临时管线放空时出现堵塞,导致氮气无法放空。吴非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焦急万分,立即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经过一番梳理和查找,吴非找到症结所在。原来,临时放空管线从工艺区引出后一路沿着山坡向上,整体呈现“U”字型,此前,管道试压时有少量水留存在管线最低处。大家迅速行动,在最低处开管排水,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些以前没有遇到的个例,让吴菲陷入沉思,更加坚定地从人和物两个方面着手抓好场站管理——人员要再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提高第一时间分析判断和处置故障的能力;从管理技术应急处置上下功夫,熟悉压缩机组2000多种零件的类别和作用,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降低故障率,提高故障处置效率。

 供图/黄利军 梁景浩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