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雪峰之巅,到仅76.4米的深切河谷,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有着超过6600米的惊人高差。
在这片层峦叠嶂的秘境深处,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如同明珠般散落在崇山峻岭之间。面对崎岖险峻的山路、闭塞的交通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中国石化云南普洱石油芹菜塘村加油站站经理罗康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专业的服务精神,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能源保供之歌。
- 本地土筑本地墙
“我来回看了好几遍视频,这位站经理没有一处可以扣分的点啊!”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考评老师在全国零售技术比武视频检查里是这样评价罗康的。
罗康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景福镇芹菜塘村加油站的站经理。从景东县城出发前往芹菜塘加油站,60公里的路程驱车要走近3个小时。
当地有一句谚语叫“芹菜塘,披着蓑衣找太阳”。芹菜塘背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因为这里海拔高,风大,是典型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海拔气候,经常是“屋前太阳屋后雨”。这里从古至今是无量山西部最重要的交通隘口,连接附近两个县的5个乡镇。
2018年,罗康刚满30岁,女儿也才5岁.他就毅然决定,从景东县城加油站的一名加油员竞聘来到了芹菜塘担任站经理。刚来芹菜塘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留不住员工,经过一番思索,他提出了“本地土筑本地墙”的用人理念,决心从当地招聘年轻人。这一举措不仅能为民族贫困山区创造就业机会,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稳定性问题。
于是他开始了“招贤之旅”。他走遍周边村寨,挨家挨户拜访,经过无数次耐心沟通,最终成功招募到两名本地青年。从最基础的打扫卫生开始,罗康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如何使用电脑、掌握加油站基本操作、落实安全管理规范、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辛勤耕耘终见成效,如今,这两名员工不仅工作稳定,更把加油站当成了第二个家。他们特别喜欢罗站长亲手烹制的家常菜,而加油站里一尘不染的窗台、温馨整洁的员工宿舍、井然有序的商品陈列,以及员工与顾客之间其乐融融的互动,无不印证着罗康付出的心血正在开花结果。
- 从田间到心间的暖心服务
光顾加油站的顾客大多是附近乡镇的农民朋友,罗康一如既往地用标准化流程来服务。刚开始的时候老乡们还不习惯,甚至会被“吓到”,觉得加个油怎么搞得那么复杂。罗康会耐心解释道:“这是我们中国石化的服务规范,和城市里都一样的,全国都是一样的。”慢慢地,看着员工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流程,充满微笑地问好,他们也接受了这种服务的方式。
遇到农耕季节,罗康和同事们还会骑上电动车,到周围的田间地头为农户送桶装汽油,服务方圆30公里的乡镇。目前加油站一个月能卖近100吨油,以摩托车和农用车客户为主,量虽不大但加油的频次比较高,都是由3名员工一枪一枪加出去的。
乡村加油站偶尔会有夜晚来加油的客户,为了做好夜间服务,罗康设置了“夜间按铃,快速响应”的服务,员工得到很好休息的同时也服务了周围的民众。为了更好地与老百姓沟通,他建立了客户微信群,把周边客户都拉进群里,及时把加油站营销活动,非油的产品发送到群里,推荐给老百姓。遇到乡村赶集的时候,罗康和同事们就会拿上海报和商品到集市摆摊宣传。通过努力,芹菜塘取得了轻油、非油双增长的成绩。
- 顾好“小家”才能经营“大家”
站经理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罗康的生活却充实而温暖。尽管加油站的事务繁杂,他始终坚持每周驱车几十公里回家一次,只为能陪陪年幼的女儿,帮妻子分担一些家务。为了给女儿树立榜样,罗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坚持函授学习。无数个深夜,当加油站的灯光渐暗,他仍伏案苦读,在值班室的桌前一遍遍复习课程。2020年,他终于顺利取得了济南大学的专科学历,用实际行动向女儿证明——只要肯努力,人生永远有进步的可能。妻子起初对他选择去偏远山区工作颇有怨言,毕竟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但看着罗康对工作的热忱,对家庭的牵挂,以及他不断自我提升的坚持,她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她常说:“他虽然不能天天在家,但他对家的心,从未离开过。”这份默默的支持,成了罗康在芹菜塘奋斗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罗康也不轻言工作的辛苦,还会津津乐道这里的纯朴民风、清新空气。当被问道,“深山里在了五年,为什么还在坚守。”罗康憨憨一笑腼腆地说:“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难找工作,公司有这么好的平台,没有理由不珍惜,也总要有人来这里。”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普洱公司经理瞿子翔说,“等镇上的新加油站建好了,就派罗康去当站长。”罗康听了依旧是腼腆一笑。
罗康的微信名叫“开拓者”,正是有这么多开拓者,驻扎边疆,守卫乡村,点点星光汇聚成网,才能让中国石化的红色点亮祖国的每一个夜晚。
责任编辑:齐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