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特别策划】“一秒一公里”疾速抵达
2025年10月10日 21:11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8期   作者:周志霞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当前,新能源车的狂飙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中国大地,于渤海之滨,中国石油辽宁销售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分公司),正以非凡的战略洞察力精准锚定这一历史性风口。不到半年时间,23座充电站如星火燎原般快速投营;275把高效充电枪如利剑出鞘,成为大连“充电圈”不容忽视的一股蓬勃力量。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大连分公司正在以“低成本开发、高质量运营”为战略利刃,在东北新能源版图上精心构筑起一座坚实的前沿阵地。

  • 综合能源站:星海湾充电也是顶流

        清晨的星海湾,成群的海鸥盘旋鸣叫,晨曦为广场东侧那座熟悉建筑——星海湾加油站披上了金边。2025年5月的一天,笔者见到了这座曾揽获中国石油销售系统销量冠军、运营明星站和管理示范站等无数桂冠的“顶流”油站。

        这座纯汽油站始建于1998年,位于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东侧。这里风景明媚、海天一色,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2024年新年伊始,持续深耕“客户需求”的星海湾加油站,仅用两个月便完成了新形象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星海湾加油站,完美呈现了高端、高效、高品位的品牌项目定位。无论黑夜白天,在多样的光影效果和消费场景的叠加下,油站内外组合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以“IP+场景”双维度构筑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美好生活场景,展现出了优异的设计改造效果和精准的市场服务理念,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去年大连分公司汽油销量出现了拐点,这座‘顶流’站以前每天可以销售40吨,现在降到了36吨了。”星海湾加油站长张馨月一句轻叹道出了行业转型波澜。

        然而,她目光所及之处是加油站南侧一片新生的活力热土——星海湾充电站,那里桩位充盈,车辆有序流转,一派繁忙。“虽然加油的车辆略有减少,但每天能看到对面满满的充电顾客,很是欣慰。”张馨月说。

        星海湾充电站独立占地2100平方米,3列、46把充电枪井然有序,如同守卫未来的蓝色哨兵。其核心是行业领先的液冷超充与智能群控设备,华为液冷超充充电枪拥有600千瓦的惊人峰值功率,对于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新能源车,充电速度可达“5C”以上——这意味着充电一刻钟,足以支撑数百公里疾驰,“一秒一公里”的极速体验从口号化为现实触感。一位外地前往的游客指着手机屏幕上的计时器惊叹道:“刚接杯热水,表显里程就涨了八十公里!这速度,以前哪敢想?”

        “不仅快,这个站充电枪多,客户在APP一查,多数时间都有位置,就算满了,稍等一小会儿,也能充上。”张馨月一语道出了星海湾充电站的优势所在。

        这座充电站的崛起,正是大连分公司前瞻布局的缩影。早在2023年,公司便以星海湾加油站为轴心,按“整体规划,分批投资”原则,悉心培育融合“油电光储非”的综合能源服务新生态。2024年7月24日,大连分公司与星海湾开发建设集团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星海湾充电项目作为首期合作成果于当年年底投入运营,为打造“东北领先、国内一流的汽车服务综合体”注入了澎湃动能。

        “‘顶流’加油站更要把环境优势、服务优势发挥到极致。”张馨月说。站里有18位员工,服务半径就此大大延展。收银台前,专属线上服务群的二维码静静等待,客服24小时在线响应;员工们经过专业旅游资源培训,能热情而精准地为游客指点星海湾畔的风景与美食;便利店、窗明几净的休息室、卫生间、快餐甜品等多元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充电顾客随时前往;精心设计的“主题式”营销,将商品与服务融入令人会心一笑的情景中,让等待的时光也充满愉悦的期待。

        自2024年最后一天,星海湾站充电站正式投营,开业当天,现场充电车辆络绎不绝,热闹程度不亚于热门景区。“当前运营不到半年时间,充电站无论是充电量还是服务费均可以达到辽宁省第一,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水平。”张馨月说。

  • 站内站:简易版的“闪电战”

        午夜零时,大连北站广场归于沉寂,唯有华北路旁的一隅亮如白昼。46岁的网约车司机老刘熟稔地将车辆泊入最后一个空位,利落地插上充电枪。手机屏幕亮起——“预计充满耗时30分钟”。“够眯一觉了。”他裹紧外套走向24小时亮灯的加油站便利店,热水泡面的香气已在寒夜里氤氲开来。

        星海湾充电站的卓越表现并非孤立。这块占地仅200余平方米的充电场域,是大连分公司布下的另一枚关键棋子。2024年8月30日,五座充电桩、10把快充枪悄然嵌入大连北站加油站左侧空地,没有盛大的剪彩,却以一场“闪电战”开启了大连分公司站内充电站的序幕。

        “这是我们充电站的主力形态,”大连北站站长张顶站在充电区边缘,手指划过一个简洁的弧线,“找块边角地,设备吊装就位,接电调试——成了。”相较于星海湾充电站重金打造的“汽车服务综合体”,大连北站模式透露出鲜明的实用主义哲学。“星海湾那种是高配,但投入太大,复制不起。我们这种‘简易版’,才是快速铺开的根本。”

        这份“简易”背后是惊人的效率。充电桩一启动,便迎来车流不息。网约车、物流车、私家车循着导航软件上“昆仑网电”的蓝色标识蜂拥而至。开业仅数月,单枪日均充电量已稳居380~400度高位,整站日充电量突破3000度,利用率超40%——相当于每把枪每天高效运转近6小时。

        充电站的脉搏,与电价的波峰波谷同频共振。午间11点至12点半,电价低谷如磁石般吸引车辆。充电区瞬间满员,等候的车队甚至溢出至辅路。“10把枪全满!中午这一小时,抢到就是赚到。”张顶翻出手机里的现场照片,充电车辆排成蜿蜒长龙。

        更深层的流量高峰在午夜降临。零点至清晨五点,充电枪几乎被网约车司机“包场”。

        “为什么选我们?服务费够低!”张顶点破初期引流的关键。开业时极低的服务费,在遍地5毛、6毛服务费的市场中堪称“价格杀手”。即便如今调整为三档浮动服务费,价格优势依然醒目。

        更深的黏性来自于加油站母体的血脉相连。充电车主顺理成章地成为便利店顾客。“充电半小时,泡面卖得最火!”员工笑着指认货架上频繁补货的桶装面。热水、简餐、干净卫生间,这些朴素的“非油”服务,构成了难以量化的竞争力。当充电枪牢牢“锁住”车主半小时,加油站的商品与服务便有了天然的展示窗口。

        协同运维则是另一重隐形优势。“桩有问题?喊一嗓子我们就到!”夜班员工小陈的工位正对充电区。简单故障如枪头卡滞、扫码失败,加油员经培训可迅速处置;复杂问题则直联后台运维电话,响应速度远超独立充电场站。24小时亮灯的加油站,本身就是充电业务最坚实的后盾。

        “这10把枪,是探路者,更是播种机。”张顶说。大连北站充电站以极致的实用主义与运营巧思,在方寸之地书写着“度电必争”的效率传奇。

  • 站外站:关停站的超充新生

        正午的台山路上,热浪蒸腾起柏油路面的氤氲。一辆车身印着“货拉拉”标识的银色新能源车轻巧地拐进台山充电区,司机老赵抹了把汗。利落地将充电枪插入车辆接口。一位安保人员正不时清理着每个充电设备,整个场站干净整洁。

        这座充满科技感的充电站,前身竟是中国石油一座废弃近10年的关停油站。在新能源爆发增长的今天,大连分公司快速启用闲置资产,打造低成本开发战略,2024年10月30日,作为站外充电站的典型代表,该站开始正式投营。

        在充电站现场,18把快充枪与两把超充枪呈矩阵排开。最引人注目的是超充区——华为液冷技术使枪线重量减轻55%,女性车主也可以轻松使用。独特的“液冷系统+直流母线+超快一体”架构更是大大缩短了补能时间,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显著提升,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让车主满电复活,畅意出行。

        上午10点刚过,网约车与货拉拉车辆便鱼贯而入。午间11时至12时的电价低谷期,场站瞬间化作沸腾的能源集市。

        “这个时间充电排队是常有的现象,物流车辆撑起大部分客源,目前该站已运营半年左右,日均能达到4000多度电。”台山充电站经理邓昱昊告诉笔者。

        邓昱昊点开手机里的充电APP,周边10余家充电站的服务费实时跳动。“我们尖峰时段3.8毛,低谷1.8毛。”他滑动屏幕展示竞品数据,“社会场站普遍4毛以上。”

        “与其他充电站略有不同,晚上10点以后,充电站略显萧条。网约车收工了,很多居民也把电充好了。所以该站使用率稍显差一些,但白天这座站撑起了充电高峰。”邓昱昊说。

        站外充电站,这里没有加油员的吆喝,没有收银台的喧闹,只有电流穿过液冷管道的低吟,以及扫码器清脆的“嘀”声。日常如何管理?遇到突发事情怎么办?

        邓昱昊告诉笔者,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作为站外站,安排一名安保人员,负责环境卫生和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此外,台山加油站离这个充电站不到一公里,那里24小时值班,具备远程处理问题的能力。且加油站建立了三方的微信群,群里昆仑网电、华为运营商、加油站的值班人员,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均可处理。

        为进一步增加顾客的黏性,在充电站对面,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映入笔者的眼帘。“别看现在空荡荡的,以后透过玻璃窗,会看见货架上整齐排列的饮料、方便食品。充电半小时,正好购物休整。”邓昱昊描绘着蓝图。全自动扫码进出系统、智能库存管理、电子支付终端——这座无人堡垒将成为提升客户黏性的秘密武器。

        从星海湾的高端综合能源站到大连北站的高效站内站,再到台山的超充站外站,三种模式犹如三把利刃,精准地切入新能源市场的需求痛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大连分公司已投运充电站23座,全省占比32%,投运充电枪275把,全省占比35%。一季度实现累计充电量511万度,全省占比37%,环比增高1%。服务费112万元,占比31%;一季度平均日单枪充电量220度,24小时单枪利用率31%均排名全省第二……

        当新能源车流穿梭在大街小巷,大连分公司用实实在在的充电网络证明: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新能源,照样能跑出高效能。

本文图片均由大连分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