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 专访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
城市炼厂应聚焦绿色、低碳、循环,走大型化、规模化和集群化道路。
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产业的黄昏,也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这给予石化产业的启示是:因时而变,因势而进。
在石化产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城市炼厂应该寻求怎样的生存发展道路,应该如何与城市和谐共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院长李明丰,寻求城市炼厂的破局之道。
“退城进园”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石油石化:李院长,您好!在您看来,城市炼厂是否都要走进基地、进化工园区的发展道路?
李明丰:从长期来看,城市炼厂向基地、化工园区化发展是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目前,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江苏连云港、福建古雷等多个地区都开展了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建设、上下游石化企业深度合作的实践,为石化行业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中国石油石化:城市炼厂进基地进园区,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李明丰:生产效能方面,以各类基地和园区为中心聚集,更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物流通道、系统的产品供应链和科学的区域性产品原料供需关系,实现降本增效。基地化模式允
许企业共享蒸汽管网、储运码头等园区级能源供应系统、公用工程岛及数字化管理平台,显著降低企业单个项目的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成本。企业可依托园区内上下游装置形成原料互供网络,如炼油厂与乙烯装置的耦合、芳烃产业链延伸等,不仅可以通过物料短距离输送减少物流成本,而且可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通过园区带来的集聚效应打造“油—化—新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安全环保方面,化工园区通过划定独立区域,可集中建设专业管廊、应急救援体系及污染处理设施,实现风险隔离与环境容量的集约化管理,有助于守护祖国绿水青山。技术创新方面,各园区和基地通常配套先进技术的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为炼厂向高端化、差异化转型提供支撑,集群式创新的方式有助于整合人财物资源,突破单厂技术迭代瓶颈。
完善的物流体系和区域性供需平衡是石化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必要的前提,大型化、规模化和集群化是全球炼油和石化装置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我国石化工业长期存在布局分散、安全环保压力大、中间产品物流成本高、资源及能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多行业联合化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与城相融创造经济效益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城市炼厂应该如何做市民的“好邻居”,与城和谐共生?
李明丰:城市炼厂应当注重与城市需求结合,如利用城市周边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生产原料或者发展循环经济来处理城市废弃物,通过建设废润滑油再生、废塑料热解制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等装置,实现“城市矿山”资源化。石科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SRJET)可以用“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实现变废为宝。镇海炼化的亚洲首套生物航空燃油装置每处理10万吨“地沟油”可产出4万~5万吨的生物航空煤油,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相当于近5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总之,未来城市炼厂需从“生产导向”转向“服务导向”,通过功能重构在城市经济生态中找到不可替代的定位。
中国石油石化:城市炼厂一方面要与城相融,另一方面要创造效益。如何在原油加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取得环保和效益双丰收?
李明丰:城市炼厂发展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与基地、园区型炼厂相比,城市炼厂在生产成本、生产规模和生产效能上并不占优势,应当尽量规避与基地型炼厂在大宗炼化产品领域的直接竞争,着力发挥城市炼厂距离市场终端近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装置生产特种化学品、电子级试剂、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注重满足城市周边高端制造业需求。
城市型炼厂可通过加氢裂化装置改造生产高端润滑油基础油或利用针状焦生产技术生产高端碳材料等。近期,高桥石化在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了石科院自主研发的润滑油加氢处理—异构脱蜡技术,重质润滑油收率提升显著,相比前代技术收率提升12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面向未来打造美好明天
中国石油石化:展望未来,我国未来的炼厂会是什么样子?
李明丰:未来炼厂的三个核心特征是绿色、低碳、循环,从单纯的石油炼制功能变成综合性炼厂,功能和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首先要采用“油转化”“油产化”和“油转特”的思路构建化工型炼油厂。加工的原料将不再仅仅是原油,而是引入更多低碳、负碳原料。比如,加工生物质属于引入零碳原料,开展二氧化碳加工则相当于引入负碳原料。特别是加强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们的炼厂很少把废塑料、废弃生物质等废弃资源当成原料,未来炼厂将会加工更多废弃资源,而且使用后的材料或化学品均会以原料的形式重新回到炼油厂再加工。在供能用能方面,未来炼厂的燃料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从使用煤、轻烃、天然气转变为使用绿电、绿氢。
中国石油石化:今天的城市炼厂应如何面向未来,铺就明天的发展道路?
李明丰:一是优化产能结构布局。推动现有炼厂向组分炼油、分子炼油转变,提高清洁油品、特色油品、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生产灵活性,做精做特,满足区域市场和细分领域需求。二是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加强能效管理,推动系统用能优化,实施工艺装备升级,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加大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力度,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提升原料多样性,积极探索废塑料、废润滑油、废弃油脂、废弃生化污泥等废弃有机物与原油耦合加工。三是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从炼油总流程、单元工艺技术、CCUS示范应用、制氢与用氢优化、绿氢炼化、碳排放管理等多维度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本文图片由中国石化石科院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