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同志仍需努力
2025年11月05日 15:37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记者手记

 

  7年来,中国油气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实施“七年行动计划”,以非一般的努力,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

  “七年行动计划”收官后,油气增储上产是不是可以歇一歇、缓一缓了?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体,能源消费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虽然我国加快能源转型,新能源超乎预料地飞速发展,但油气所具有的化工原料属性,将使其保持较高需求,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依然居于主导地位;虽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增长的势头被遏制,但我国油气进口依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国内油气产量仍然严重不足……

  包括农业、工业和化工等基本用途在内,我国石油“底线”需求为2.66亿吨/年;包括民生、化工、交通、采掘等领域基本用气在内,天然气“底线”需求为2320亿立方米/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但当前国内油气产量仍不能充分满足预测的“底线”需求,特别是石油还有比较大的供给缺口。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曾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挖掘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能源发展处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油气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线。要清醒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立足国内,千方百计增强油气自主供应能力。

  毋庸置疑,为国为民计,未来中国油气人仍要在增储上产上下足功夫,但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比如资源禀赋限制。国内常规油气资源品位持续下降,而受制于成本,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潜力还未能有效释放。再比如绿色转型压力。碳中和目标下,部分资本可能转向新能源,传统油气投资面临约束,需平衡短期保供与长期减排、能源转型。

  怎么办?国家能源局提出,要聚焦重点盆地,加大资金和工作量投入强度,强化科技攻关力度,集中立体勘探,规模高效建产,加快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地。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开展“两深一非一老”四大领域攻坚战,加快突破万米级深地、千米级深水、纳米级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要高质量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激发骨干油气企业内生动力和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

  过去成功的实践依然是未来的发力点,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不论是资源潜力还是技术实力,我国油气都具备增储上产的实力。要坚定信心,统筹谋划,承上启下,规划好未来的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坚决保障我国油气核心需求,同时积极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