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俄东线宛如一条能源巨龙,蜿蜒在祖国山河之间,泽被千家万户。
沿着中国版图东部,中俄东线这条能源巨龙蜿蜒前行。它经东北至华北,而后又向华东奔去,在黄浦江畔激荡起能源浪花,成为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世界的东方,这条起舞的能源巨龙,历尽艰辛,百炼成钢,凝聚了中国智慧,大写了油气管网精神,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通东部能源通道
一项项世界级的挑战,让中俄东线亮点频现。众多业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气投产后,将俄罗斯的大资源与中国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对于保障国内能源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意义更大。
“从天然气资源灵活调运看,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分布不平衡,重点消费区域远离气源地,以往受管网建设短板制约,天然气管网的灵活调运优势得不到发挥。”能源战略专家赵磊说。
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中俄东线的竣工补齐了四大战略通道,使四大战略通道全面贯通。”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教授刘乾说。中俄东线全线建成后,可与西气东输、陕京系统、东北管网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对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格局意义重大,提高资源的灵活调配能力。
中俄东线南段泰安—泰兴段更是将能源大通道打通到长江入海口,增强了长三角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保供能力。长三角是我国天然气消费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几年,特别是江苏省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预计2025年达42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0% 。但江苏省油气资源不足,99%以上的天然气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口。
中俄东线泰安—泰兴段投产后,中俄东线在泰兴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连通,在苏北地区形成天然气输配管网“北气南下、南气北上、海气登陆、俄气入沪、应急保障”的战略联络枢纽,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保供能力约5000万立方米/日。“我们制造产品必须使用天然气,用气量逐年提升,2020年我们用气量达到1亿立方米。中俄东线投用后,对我们今后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江苏省陶瓷生产龙头企业设备能源管控中心能源部总经理杜建成说。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苏北输气公司党委书记张兴盛介绍:“未来将与苏北地区骨干管网互联互通,实现管网的多点连接和相互连通,有效提高管道利用率,提升天然气管道输气灵活性,进一步增强我国长三角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保供能力。”
联动效应进一步显现。随着这一东部能源重要通道的全面贯通,中俄东线在大幅提升了东北地区资源供应能力、推动“气化东北”进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环渤海地区陆上资源供应通道,缓解该区域对进口LNG的依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气成本。“同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东、西、南、北四方供气格局,有效缓解区域管输瓶颈。”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人李波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源调配和互供互保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联系会更加紧密,天然气资源互保互供优势将充分显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高峰期供气安全、促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安全又加一筹码
近5年来,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由于较高的对外依存度,我国一直致力于多元化供应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为了规避“马六甲之困”,中国和缅甸于 2009 年签署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协议。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使油气运输绕过了马六甲海峡,对保障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中缅油气管线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缅甸国内局势并不稳定,政府军与地方武装战火不断,而油气管线便经过这些战乱地带,对油气管线自身的安全必然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近两年缅甸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政权对美国的态度出现了大转弯。美国的介入,不但使缅甸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缅关系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两国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陈宪良说。
中缅油气管线的运输量也受到限制。该输油管线设计的年石油运输能力是 2200 万吨,运输量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6.7%。天然气管道的年运输能力尽管设计为 120 亿立方米,但实际运输量远低于其设计能力。 2013 年投产后的一年半时间,只运输了 40 亿立方米,仅相当于 2016 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 5.4%。
截至目前,中亚油气运输管线有 A/B/C/D 四条天然气运输管线。四条运输管线的整体输气能力,达到了年输气 850 亿立方米。中哈石油管线是中国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 2000 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 2798 公里。
这条油气运输管线一方面规避了海上运输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了中国油气进口的来源,为中国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该管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管线经过中亚和新疆地区,而该地区散布着一些宗教极端分子和疆独分子,自然会给油气管线造成威胁,且该输油管线运力也有限。”陈宪良说。
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中俄东线签订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比例逐步增加,从2017年的0.65%到2022年9.94%,有利于形成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局面,降低油气供应存在的风险。从2017年和2022年进口来源国也可以看出,2022年相比2017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对前几名进口来源的依赖性降低。2022年以来,海关统计进口管道气数据改为显示进口总金额,我们从进口总金额占比来看,中亚线供应占比平均为70%;中俄线供应占比平均22%;中缅线供应占比平均为8%。最近两个月,中俄线供应占比呈稳步增加趋势。
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以及西线天然气管道谈判加速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合作将增添新的稳定因素,一些国家甚至可以直接从新管线获益。从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提出构想之日起,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接入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甚至成为过境国的愿望。“说到底,这条管线从哪个国家走,既包含经济利益考量,也会有地缘政治含义,相关国家都将从中直接受益。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入中国,实际上有利于中亚天然气出口国改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为相关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赵磊说。
事实上,当前环里海国家都在努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多元化的新渠道。俄罗斯增加对中国供气,无疑可以缓解中亚国家来自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战略压力,使他们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一些中亚学者对此有清醒认识。当前,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全方位合作已经展开。能源合作是其中最具有战略性的合作领域,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合作显然不能缺席任何一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与这些友好邻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入,多管线、多方向必将构筑起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能源国际合作网络的新 “丝绸之路”,为地区国家繁荣与稳定注入新的积极力量。
助力中国绿色低碳
绿色,正在成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直以来,我国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从我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随着中俄东线全线投产通气,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更进一步。据国家管网介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将逐年增加,到2025年时可向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由于俄气价格主要与原油挂钩,市场价格不受冬季天然气紧缺的影响,气价的波动很小。这次中俄东线全线的投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用气成本。”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专家组组长冯宪高说,“2019年,中俄管道投产,最近山东泰安至江苏泰兴段也投产。这条管道的口径是国内最大的,能够贯通南北,并同西气东输管道互联互通,有利于保供以及抵抗LNG的价格波动。”
这将有利于工业用气端采用更为清洁的天然气。谈及此次中俄东线全线投产通气的影响,赵磊分析称,从消费端来看,这次中俄东线全线投产通气,对于居民端的天然气价格的波动性影响不大,但对于工业用气端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工业用气的气价是跟随市场价格波动的,例如LNG给工业用户供气,LNG涨它也得涨。现在国内LNG的价格超过7000元/吨,但是俄气的价格预计不会超过5000元/吨。更便宜的俄气投入市场,天然气的价格自然就下降。”赵磊进一步补充道,“俄气一年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8个LNG接收站的年输量,对于管道经过地方的用气影响很大,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
目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缅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相继投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建成,逐步形成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与此同时,中俄东线的贯通有利于激活一条天然气经济发展带,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从促进天然气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看,伴随中俄东线北段的投产以及当前中段、南段的持续建设,赵磊说:“我国将根据地质条件等情况,在中俄东线沿途新建或扩容原有储气库,充分发挥境外气源在储气调峰中的作用,有力推进我国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随着今后中俄东线中段和南段的建成投产,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将会用到越来越多的俄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并有助于天然气发电、绿色交通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崛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俄伙伴关系迈入新台阶
面对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和经济复苏乏力的双重考验,中俄能源合作逆势前行。2021年,我国自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同比增长47.4%,俄罗斯稳居我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有着坚实基础。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中俄联合声明》和《中俄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拉开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序幕。历经20余年,中俄能源合作步伐逐步加快,合作范围从油气逐步拓展到煤炭、核能等全方位。而中俄东线为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树立了一个标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产通气,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而且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后取得的先期成果。”刘乾说。
在这一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俄两国建立了足够的互信、进行了充分的磨合,为扩展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中俄西线和中俄远东管线未来都有提上议事日程的可能。同时,双方在油气、电力、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合作,相信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曾经俄罗斯对这个谈判很不在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袁钢明说。2007年以前,虽然中方的谈判人员一直去俄罗斯,试图与俄方进行谈判,但俄方不愿意谈。
然而,国际局势的变化让俄罗斯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2007年,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谈判有了重大突破。中石油与土库曼斯坦以较低的价格,签订了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西气东输二线2009年12月开始,引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
“这确实给了俄罗斯很大的压力,使得它在后面谈判中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中国前驻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说,“中俄贸易中能源产品的比重非常高。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额占其总额的70%。中国对俄的大部分直接投资投向了能源产业。中俄间具有很强的能源互补性。这是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主要原因。但多年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缓慢,根本原因是中俄间仍缺乏互信。”
中俄东线的顺利建成投产,“打消了俄罗斯之前对中国的种种疑虑,让俄罗斯看到中俄在能源领域深入合作,对双方都是双赢的结果。”能源战略专家赵磊说,“在乌克兰危机下,这将使得俄罗斯更青睐于向东看。”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管委会副总裁布尔米斯特洛娃表示,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也是全球最有前景的天然气市场,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这为中俄两国开展互利
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22年11月29日,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论坛上,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诺瓦克表示:“我们愿意让中国的伙伴参与开发俄罗斯的油气田。今年俄气跟中石油之间签订了通过远东线路向中国每年出口100亿立方米的协议,我们已经开启了相关勘探工作。”
当前,途经蒙古国的中俄“东方联盟”(Soyuz Vostok)的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勘测工作仍在继续。“东方联盟”管道,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延续。其建成后,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每年可以再增加500亿立方米。
中俄双方正在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帮助俄罗斯能源企业来华投资提供指引。统计数据显示,中俄双边贸易额于2018年首度超过1000亿美元,随后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至10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539.385亿美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俄罗斯能源与金融研究所能源课题副主任别洛戈里耶夫说:“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使这一切合作愿景得以扎根。”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