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ESG的石油味儿
2024年06月14日 19:53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双碳”背景下,ESG为油企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4年7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修订条文的第二十条中首次加入了公司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新加的内容体现了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之下,公司治理的关注点正在从“股东至上主义”向“利益相关者考量”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发生转变。

  油气企业作为ESG的积极参与者,在“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该如何答好中国的ESG考卷呢?

  不盲目对标国际标准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2023年10月22日举办的“ESG中国论坛创新年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ESG发布”发布了“ESG中国论坛”研究成果——《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30个在ESG领域进行了卓越实践的优秀企业案例被收入报告。仔细研究这30个ESG卓越案例发现,这些企业在ESG管理方面都很好地与当前中国形势相结合,在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同时融入自身特色,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比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一带一路”等。

  这为中国ESG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中国ESG的发展一方面要和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能源战略专家许磊说。在我国,对上市公司的ESG信息强制披露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能源结构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的现状。现阶段来看,我国不可能也不具备通过天然气减排作为过渡能源的替代条件,因此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气候友好型的阈值或者先进值有所差异,要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

  比如,有的ESG指标体系更强调环境,有些更重视社会责任,还有些指标给治理更高的权重。由于ESG国际评级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三大类各种指标的分数,集中在一起并给予一个综合得分,这使得一些在个别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我国油气企业综合ESG成绩反而一般。

  仅关注国际和国内标准的一致性,主张完全套用国际标准,而不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并不是责任投资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上上之选。如何让我们的ESG报告有特色的同时又符合国家标准呢?“中国的油气企业在构建企业ESG评价体系方面要把握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关系,一方面国际上责任投资的相关标准需要更加清晰地界定,另一方面国内也需要基于中国国情建立并形成有利于推动责任投资发展且具有广泛共识的本土化的定义。”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说。

  鉴于国情差异,“三桶油”在ESG政策布局方向方面展现了鲜明的时代战略特色。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下,“三桶油”深化能源合作,携手夯实产业之基。中国石化深入对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务实合作。目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执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31个、石油工程项目合同超过314个、炼化工程项目超过111个。

  此外,“三桶油”立足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设置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的具体议题,充分反映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特色、优势和优先序。

  这种特色在4月12日正式发布的《指引》得到进一步明确。正式发布的《指引》共6章63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框架,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设置了21个具体议题,对不同重要性议题的披露要求等都进行了明确。

  独特的发展方式使得中国油气企业的ESG体系发展深受“自上而下”的政策领导以及“内外联动”机制的影响。“其指标构建展现由‘政策重心引导+市场需求变化’所驱动的高效双向特征。”能源战略专家许磊说。自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SSB”)成立以来,中国深入参与ISSB标准的制定,对国际ESG标准制定贡献了自身力量。未来中国油气企业后续披露标准将以ISSB的框架为基础进行本土化改进,提炼其中的共性指标,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与国际社会接轨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以保证中国ESG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与关联性。

  做好ESG管理的顶层设计

  国际国内标准的并轨,对中国的油气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一系列指引标准的发布,则为油气企业参与ESG提供了有力支撑。2月8日,沪深北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征求意见稿)》(于4月12日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指引》”),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ESG理念融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框架之中;3月25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多家企业机构共同启动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SD6.0》(下称“指南6.0”)的编制工作。《指南6.0》不仅是对沪深北交易所《指引》的积极响应,更是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益举措。

  以“三桶油”为代表的油气企业的ESG探索开始得比较早。中国石油2006年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最早开展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首批参加国家碳市场交易的10家公司之一;中国石化ESG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中国石化发布了一份页岩气ESG报告;10多年前,中国海油已经开始密集涉足清洁、绿色、低碳经济领域,是我国最早引入ESG管理理念的中央企业之一。“虽然油气企业很早就开始探索,但并没有对披露的方式、标准等有过多的关注。”许磊说。

  转折在2021年。这一年之后,“三桶油”陆续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ESG管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与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制定的公司战略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说。这是企业搭建起行之有效的ESG管理体系的保障。

  中国石油率先在2021年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担任委员会主任,职责包括识别、评估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及影响,加强包括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同年,中国石化对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委员会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将ESG纳入企业战略高度。2022年中国海油发布《关于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公告》,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这种从治理、战略和管理层面自上而下推进ESG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在ESG工作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同时,将ESG理念深入到企业各个层级和业务环节的日常管理。

  这种ESG战略和管理的顶层设计,是需要动真格的,也是需要与主营业务挂钩的。ESG绩效如何量化,如何纳入企业的KPI,进行持续跟踪和测评并与高管薪酬挂钩,都是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领域。在《中国海油2023年可持续报告》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中国海油已将减碳量、新能源产量等ESG指标纳入高级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并对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安全总监设置了节能降碳指标;对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负责开发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油气产量指标考核中明确天然气产量等。

  这种架构让董事会成为公司ESG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ESG治理承担最终责任,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管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司运营全过程,构建并不断完善ESG治理架构。通过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管理层来指导和管理可持续发展实践。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便于充分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和期望,开展沟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企业高层普遍重视,集团层面或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都设有ESG工作相关的委员会等领导机构,有效推动了公司ESG工作的积极开展。大量ESG要素已融入了公司发展战略,奠定了很好的ESG提升基础。”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祁少云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架构应该避免一种误区:“ESG工作并非与企业主业割裂,不是单独的职能。其应当与业务和职能部门深度融合,纳入战略决策和主营主业中。”刘萌说。在跨国公司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的职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采纳,如果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不能和企业的业务职能部门深度融合,并发挥关键作用,在业务领域有相当的话语权并能参与决策的话,很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和宣传手段,从而导致该职位和该职能在企业内部被边缘化,未能实现企业设立该职能的初衷。

  协调好E、S、G三者关系

  ESG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评价方式和企业行动指南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其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与我国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等高度契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我国油气企业探索ESG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抓手。

  作为能源供应的主体,油气企业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气候问题倒逼的能源低碳转型,对传统的油气行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我们看到很多油气公司正在或者计划将其业务领域由油气向更广的能源范畴扩展。这将给公司带来管理运营模式、技术与成本等诸多方面新挑战。另外,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环保政策的日益趋严。作为采掘业的传统油气业务,在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一直承载着较大的压力。”祁少云表示。

  2023年,中国石油推动节能降碳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电气化改造力度,持续加强温室气体核算核查,扎实开展碳排放控制年度考核,加强碳资产管理,积极参与碳交易建设,开展CCUS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商业化应用,积极布局林业碳汇,开展行业减排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中国海油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公司持续构建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生产模式,产业体系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2023年度,中国海油累计实施40余项节能改造项目,总投入资金53600万元人民币,实现节能量29.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9万吨。

  作为油气企业,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较为直接,在国内外环境政策的推动下,应对气候变化被公认为三个方面中需要首先应对的问题。而作为国企的油气企业,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S)的议题。这个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劳工标准、社区参与、产品责任、多元化和包容性等。这些方面会直接影响员工福祉、社区健康和企业声誉。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治理(G)议题也成为国企油气企业关注的重点,而有效治理是企业成功实施ESG战略的基础,有助于防范风险和提升信任。

  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成立环境、社会和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家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企业偏重“E”,而轻“S”与“G”。在刘萌看来,企业若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社会维度的管理与绩效是确保企业长期运营的“社会许可”,治理则是企业实现长期盈利、发挥对环境和社会正向影响的基石。因此,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需要协同发展,企业需要对标ESG原则,即落实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来确保避免ESG公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纳入高质量发展目标

  “对我国的优秀企业而言,践行ESG理念、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入国际主流、接轨国际规则的客观需要。”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行ESG评价体系中,将高质量发展与ESG体系融合,是坚持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一方面。特别是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ESG评价体系的引入,也为国企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

  “做好ESG工作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宋志平说。ESG在企业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企业治理等方面有着契合点,这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考角度。现阶段,有一些企业趁着ESG的热潮,追赶时髦,将ESG认为是企业品牌的装饰品。这种将ESG视为短期任务和热点而非长期投资和要点的观点并不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芝加哥大学的先贤弗里德曼教授曾经说过,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创造利润。企业逐利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的是为何逐利,如何逐利。部分企业希望通过ESG达到“既要又要”已经误解了ESG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ESG原则应被视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将ESG原则纳入企业文化和日常运营,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仔细审视一些有着百年历程至今还存在的公司,它们往往高度聚焦并在某个特定领域不断精进,因此稳步而非突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并不囿于为投资者或股东谋求“快钱”和“变现”,而是持久地投入、不断地创新,深入挖掘品牌的内涵、持久地赢得尊重,赚取人心。这样的企业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困境下都始终坚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对很多盲目急速扩张的企业,或者一窝蜂涌入热门行业的企业来讲,“应当先冷静下来,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意义,也就是企业的‘根’。”刘萌说。

  现实企业中对利益的追求以及ESG与企业业绩之间的联动机制不顺畅,往往造成了ESG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ESG生态系统里的主要市场参与者,如企业、股东、投资者、供应商等所关心的直接问题就是ESG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只有明确了ESG与企业财务表现之间的联动机制,才能明确ESG的评价目的,理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思路,从源头上解决ESG评价的有效性与一致性问题。

  然而ESG本身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理念,且包含着多维度的衡量与评估,其中每一个维度的不同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又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ESG强调的是长期可持续目标,短中期看甚至可能与企业众多财务指标产生冲突。因此,在对ESG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的研究上还需要从思路到方法上进一步厘清。

  审视“三桶油”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无论是气候问题、完善公司治理还是科技创新赋能,每一项举措都紧紧围绕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这种将ESG理念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有利于在企业形成ESG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许磊说。在2023年的国内ESG评级中,“海油系”的上市公司普遍获得了更高的ESG管治工作认可。以同花顺ESG评级为例,2024年4月的评分显示,中国海油ESG管治获得了“A”级、73.15的分数。在该板块里,排在第三和第九名是“海油系”的中海油服和海油发展。

  ESG可以帮助企业向深处扎根,帮助找到企业长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ESG理念的发展离不开对“低碳”的践行。对于中国海油而言,践行绿色低碳已经被渗透至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产业体系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加速。2022年,中国海油发布了节能减碳行动方案,明确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成员陈锋是ESG理念的坚定支持者,他20年扎根ESG领域,早在2008年便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现在作为金融机构投资负责人,他明确提出“ESG应纳入一切投资决策”。

  油气企业将ESG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协同。

  尚待加强完善

  “中国的ESG披露更接近欧洲的标准,在国际中也是比较严格的。”许磊说。除遵照上交所、港交所相关规定要求外,ESG报告还会参照UNGC十项原则、TCFD相关要求、《GRI通用标准(2021版)》及《GRI11: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标准(2021版)》等要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ESG管理体系、ESG信披等都比很多企业做得要扎实,但是因为其属于石油石化行业,天生被定义为“高污染行业”,争议比较大。所以,在国际评级中并不高。这反映了当前我们油气企业在ESG评级中面临的尴尬局面。

  “我的总体感觉是,目前中国企业践行ESG已经做得非常好了。ISSB准则出来之后,要解决ESG报告的表达问题。例如,需要把企业如何管理风险和机遇,以及企业自身的价值带到ESG报告当中。这是ESG报告对外表达中很重要的一点。”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说。他强调,中国企业在编写ESG报告时,需要注意对外表达的问题。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例,中国企业习惯于在ESG报告中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但却不说明更详细的措施。

  在这一点上,上海石化做了有益的尝试。在2023年的富时罗素ESG评分体系中,上海石化得分为2.3,优于行业同市值上市公司;在明晟ESG评级中,上海石化此前最新评级为BBB级,在全球石化行业中处于中游,在国内石化企业中的排名靠前。

  “在披露标准要求之外,我们额外丰富了披露标准的类型和维度。”上海石化一位负责人介绍,“像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精确至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的范围 3 排放上),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做到这样并不易。2022年与上海石化一样将二氧化碳披露数据精确到范围2的A股石油石化企业只有8家。2023年,上海石化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19.23%,二氧化碳累计减排规模持续扩大。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ESG监管和披露标准尚处在融合发展阶段,主流ESG评级机构在底层逻辑和数据采集情况上也存在差异。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内外不同评级机构对于同一家公司的ESG评级结果相关性不高。

  在当下的ESG信息披露中,定性与定量的气候情景分析是国际通用的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未培养建立起完善的测算气候风险对企业现金流影响的能力和机制。如何建立披露流程与体系,是当前大部分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基于实践的数据才是有效的ESG数据。”刘萌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ESG报告时,中国企业一定要亮出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企业立足的根本。同时,要做好社会责任、ESG、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国际表达。”张政伟说。这需要需要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的渠道统筹,改善传播效果。目前,企业对外沟通总体上还不够充分、专业和精准,大量最佳实践尚未得到社会广泛和应有的认知,对一些相关的主要社会评价渠道和平台的影响不足,企业最佳实践对应有的社会评价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这离不开企业对ESG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内部ESG管理职责分工还不够清晰和明确,统筹协调力度较弱,管理效率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统筹与分域推进实施机制建设,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内部ESG指标体系建设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不断提升管理效益。

  企业应当推行ESG披露与ESG行动并进,避免重披露、轻实践的“一边倒”现象。目前,企业探讨ESG议题时最多提及的内容,往往是ESG评级和披露,企业应当发力在制定相关的战略和采取具体的行动上。“基于实践的数据才是有效的ESG数据。企业采取行动真正践行ESG必要又重要,因为行动才能真正地改善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最终助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刘萌说。

  推进中国油气企业ESG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所说:“推进ESG协同创新,需要政府引导、金融推动、企业实践、科研机构参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