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50载砥砺匠意
2024年07月16日 10:38 来源于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 胡婷艳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持之以恒磨砺自身,七建公司为迈向国际一流不断蓄能。

 

  青岛,黄海之滨的活力之城。品牌,是其最为鲜明的城市特色。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群星闪耀。

  跻身其中,七建公司虽不夺目,但因为有求卓越而重品质、寻突破而求超越的50年深刻沉淀,有抓党建、促改革、谋创新、聚人才、育文化的50年久久为功,新时代炼建铁军的品牌形象自有独特光芒。

  持之以恒磨砺自身,不断增强内在的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做强做优品牌,七建公司向着建设“基业长青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建设公司”的目标铿锵而行!

  抓党建:强根固魂

  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是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

  站在成立50年的现在,回望过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筑牢了七建公司发展的“根”和“魂”。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教育……七建公司促进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思想作风的不断提高。

  “我们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涉及公司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涉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提交党委会议认真讨论,确保党组织意图在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进行了规范,提供了议事遵循。”七建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荣青说。

  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按标准、按程序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坚持一年一度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七建公司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增强。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按照“四同步”“四对接”原则,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配备专兼职党组织书记,做到了企业工作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三联”责任示范点和“创先争优”活动……七建公司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增强。

  屹立于南海之滨的广东石化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见证了七建公司的党建力。

  作为目前全球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芳烃装置,该装置共有689台套设备,具有热集成度高、高温大口径管道多、大件设备多、土建和钢结构施工量大等特点。但是,较广东石化其他装置,芳烃装置开工时间滞后长达四个半月。

  关键时刻,党旗高高飘扬!

  为给吊装千吨级塔器创造条件,七建公司揭阳分公司芳烃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先锋队针对吊装前的“穿衣戴帽”,昼夜两班轮流施工,最终提前20天完成了任务。以党员为骨干,芳烃项目部党支部不仅完成了土建基础任务,还在钢结构安装中创造了单月6000吨安装量的奇迹。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我们可以看见,在七建公司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党旗始终高扬——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卓越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动大监督体系建设……

  以卓越党建引领卓越绩效,必将为七建公司建设“基业长青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建设公司”提供政治、思想和行动保障。

  促改革:激发活力

  从燃料化学工业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油库工程分公司到石油化学工业部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建设公司,从石油工业部第七工程公司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七建设公司,从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第七建设公司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第七建设公司……

  “七建公司改革发展的历史是形势所需、国家所望、企业所求三者的叠加。”回望七建公司50年改革发展历程,王荣青不禁这样感慨。

  跟随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根据中国石油的改革重组,七建公司的企业名称、隶属关系、法人资格、行政级别等几经变更,并据此多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多次进行体制、机构、机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划转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后,七建公司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明确战略定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市场业务机构,全面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精细化、差异化战略,取得了快速发展的业绩。”王荣青说。

  改革永远在路上。

  进入新时代,七建公司从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出发,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

  制定市场化、国际化、精细化、差异化四大发展战略,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制定转型升级方案,持续优化项目管理、分包管理、人才管理等工作,推进主辅分离、“三项制度”、区域化管理、内部作业市场化、“三供一业”社会化移交等改革事项,成立国际工程分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技术中心、安装分公司……

  改革催生发展新活力,注入发展新动力。

  看装备制造分公司,2017年按照“瘦身减负”的总体要求,历经3个月,根据管理业务需求、个人工作态度及履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完成了部分管理服务及作业人员的有序分流。

  “虽然这一步走得非常艰难,但减员增效作用得以显现,人工成本刚性降低,较好地实现了轻装上阵。”时任七建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经理王家军说。

  看工程设计研究院。2023年响应号召,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阿米巴经营模式试点。在组织设计生产项目时,以项目为单元组建独立的阿米巴组织。

  “从阿米巴项目的利润、工时、工期、质量等指标,按照‘一项目一阿米巴’原则,‘巴长’就是小的项目经理,全面放权。阿米巴组织的创效活力被充分激发。”七建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春丽介绍说。

  2023年5月,工程设计研究院在祖拜尔管道橇项目中首次推行阿米巴模式。“巴长”组织设计人员优化项目投入的原材料重量,项目总体材料重量下降了10%;商务人员精算材料采购预算,部分材料采购价格通过谈判节约了50%。

  全年的试点得力得法,工程设计研究院2023年的年营业收入、利润额、新签合同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6%、60%、7%。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就了今天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七建公司。

  砥砺前行逐梦一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必将驱动七建公司行稳致远。

  谋创新:澎湃动能

  在黄岛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施工中,创新竖井爆破、光面爆破等技术;在呼和浩特炼油厂项目中,首创双轨杆双夺吊方法……科技创新的基因,早已融进七建人的血脉里。

  近10年来,七建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共获得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4项、省部级以上工法48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认定集团公司技术秘密49项,注册商标3件,拥有集团公司技术利器1项,工程建设公司技术利器2项;44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

  先后6次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石油工程建设板块“技术创新先进企业”称号,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获得中国石油“科技工作创新团队”称号,有力证明了七建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动能澎湃的秘诀是什么?

  是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聚焦专精特新,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加快攻克业务转型升级技术难题和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储备,加快推进“数智”建设。

  “我们抓好科技立项管理,密切科研与生产的结合,站在解决施工生产实际难题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选题,确保所立科技项目先进高端、创新实用。参与的‘大型油气处理站场模块化关键技术研究’成为公司首个股份公司级科研项目,‘液氦储运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成为公司首个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七建公司技术中心副经理郑春介绍说。

  是抓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新成立技术中心,加强科技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建设系统内、系统外双平台科技创新共进体系。3年来,山东省企业中心、中国石油XAI气技术研发中心储运技术研究所、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超低温装备制造基地、青岛市生物质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接续落地,持续为七建公司技术立企、创新驱动战略赋能。

  是抓活产学研合作。

  以合作研发、利益共享为原则,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工程设计研究院与中科院、华东设计分公司等合作,不断夯实橇装设备设计基础;装备制造分公司与BV、中国石油大学等持续深化合作,在超低温焊接技术、欧盟压力容器认证等方面加强合作;检验检测分公司与中国特检院、中国石油大学密切合作关系,持续突破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

  优势互补的成果已经显现。

  例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后勤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大学等合作,获得了“移动式磨料水射流应急切割装置”“钢制储罐及塔器焊缝喷砂除锈爬壁机器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与西南院、北京设计院合作了“天然气处理装置大型化(脱硫装置单列50亿立方米/年)成套技术研究”“小型LNG工厂模块化橇装化设计与制造研究”“海上油田模块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投资总额有限,但投入的研发经费连年增长。形成以持续创新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为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对科研项目立项、执行、结题效果的考核。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科技创新激励氛围。

  “在工资总额大盘子改变不了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想方设法加大科技奖励力度。近10年来累计科技奖励400余万元。”七建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经理董晓恒介绍说。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已经吹响。紧盯行业趋势,坚持系统思维,采取有效举措,实现科技创新“快速突破支撑当前、久久为功引领未来”,这在七建公司不会只是梦想。

  聚人才:积蓄力量

  胜利油田利津联合站见证过一对新人的婚礼。

  1987年9月,七建公司利津联合站项目正处于大干快上的节骨眼。电仪班班长李焱桥和焊工王艳相恋多年,原计划的婚期因为工作一拖再拖,双方家长很是着急。

  虽然工地离家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可回去结婚一去一回怎么也得三五天。怎么能工作、婚事两不耽误?

  能不能就在工地举行婚礼?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婚房是工地腾出的一间宿舍,婚宴是食堂加了两个菜,亲朋是工地上的全体工友……

  装备制造分公司的加工车间见证过无数顿年夜饭。

  2013年春节,七建公司首台加氢反应器施工正好来到了关键工序。大年三十的晚上,负责加氢反应器内壁带极堆焊的5名员工在隐约传来的鞭炮声中埋头作业。

  听到招呼吃饭的声音,他们抬起头一看,是领导给他们送来了年夜饭。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热乎的饺子、可口的饭菜,聊着工作进度,畅想着完工的场景……

  “七建公司50年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爱岗敬业的队伍,离不开每一位七建人的奉献。现在4300余名管理、技术、市场开发和项目团队,为七建公司国际化、精细化、信息化、低成本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王荣青表示。

  然而,无法忽视的是,这支队伍没有那么年轻了。自有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43.2岁,自有操作服务人员平均年龄46.1岁,操作及服务人员30岁及以下仅占7%。

  必须引进新的血液!

  但是,工作环境艰苦,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人均收入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队伍结构老化,创效能力降低……这些已经是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施工企业公开的秘密,七建公司也无法例外。

  “我们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炼建人才,但自身新生力量不足。而由于国企用工总额控制,进人很难。”谈起员工队伍的结构,董晓恒不无担忧。

  有人才,才有未来!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立足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企业实际,七建公司发布了《人才强企工程实施方案》,以突破“三能”机制为核心,以打造“三支队伍”为重点,落实“选育管用”的干部机制、“生聚理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开展人才价值提升工程、人才梯队接续工程,落实系统化人才管理职责,以工程思维推进人才强企工作。

  “为引进新生力量,我们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大与地方院校的深度合作,订单式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持续探索新员工选用通道。对新入职员工实施师带徒培养,择优重点培养,让他们尽快成长。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对用人单位提出‘管用结合’的要求,关心关爱员工成长,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发展留人。”董晓恒说。

  走进七建公司职业教育中心,中国船级社焊工考试委员会、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焊接培训基地、中国石油海外防恐安全培训基地……阳光下,一块块牌子熠熠生辉。

  作为七建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中心不断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培训课程体系,开展“一专多能”“定制化培训”等特色培训项目,加强操作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

  “我们将努力以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先进的培训设施、一流的培训质量,为公司形成良好的人才培训和成长通道,加快新业务高技能人才储备培养,满足公司经营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中心经理徐好芹说。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人才队伍,七建公司有信心为建设“基业长青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建设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育文化:凝心聚力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

  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

  要做就做中华之最!

  …… ……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血脉和灵魂。

  50年筚路蓝缕,一代代七建人在拼搏奋斗中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图腾,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能源建设战线上高高扬起了七建公司旗帜。

  50年砥砺前行,一代代七建人在传承发展中汲取齐鲁人文精华和石油精神内涵,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土壤、石油文化为根本、诚信感恩为操守、内外和谐立企业、继承创新谋发展”的特色企业文化理念。

  坚守文化兴企,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七建公司广播站播报的各项目进展情况,曾让员工家属们倍感安慰。因为借此他们可以知道家人所在的项目进展到了哪一步,知道何时可以全家团聚。

  如今,一部手机即可实时连线,七建公司广播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七建公司依然通过“CPECC中油七建通讯”等平台播报新闻,记录历史、展现形象、凝聚人心。

  持续深化文化引领战略举措,涵养高水平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丰富企业文化时代内涵,着力打造集知名度与美誉度于一身的七建公司品牌,2024年,新版七建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形象宣传片发布。在成立5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七建公司交出了一份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兴企成果。

  事实上,更多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显现于无形处,同样温暖激励着每一位七建人。

  安装分公司施工队长闫有刚已经年过50。在七建公司干了30余年,他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变化:“以前工地吃得差、住得差,现在吃得好、住得好,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越来越好。”

  施工企业项目分散全国各地,作业面广、施工战线长,工程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各工序繁琐,因此员工的劳动强度大。不仅长年夏顶烈日、冬冒严寒工作,而且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更难熬的是,长年在外地工作,远离家人,难以照顾家庭。

  “员工最辛苦、贡献最大,需要理解、尊重、关爱。七建公司的企业文化里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全心全意维护员工利益,用情用力造福员工,竭尽全力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员工。”王荣青说。

  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员工“一人一策”谈心谈话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生活条件入手,逐项落实“民生清单”;健全困难员工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员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服务站职能,完善落实海外员工休假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服务员工“连心桥”作用;开展文化节、道德讲堂、老年人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能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在企业文化的浸润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岗位价值和被尊重的幸福,七建公司拴心留人的软环境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

  安装分公司班组长丁禹晨说:“我特别感谢公司给予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将继续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春涛说:“在公司我感到技能人才大有可为,我会继续努力!”

  乌鲁木齐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刘双说:“在公司能看到未来,有盼头、有指望。”

  …… ……

  “企业文化已厚植于员工心中,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内生动力,会激励着七建人坚强地走下去。”王荣青说。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聚全员之力、尽担当之责,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七建公司凝聚起了加快建设基业长青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建设公司的发展合力。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馈以最奇绝的景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报以最壮丽的气象。没有人能随便成功,没有梦想能随便实现,但时间从不会辜负奋斗者的汗水。

  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脚踏实地夯实前进路上的每一块基石,七建公司有足够自信,下一个50年会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