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1.9%,进口量变化的历史大势
2025年04月16日 14:16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郑 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狂飙到缓行,202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20年来同比首降。

 

  警报还是机遇?

  202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日均1104万桶,同比下降1.9%,成为20年以来的首次下跌(疫情年份除外)。

  进口依赖度松动折射出什么?

  溯源中国原油进口历史,又会看到怎样的趋势?

  从“贫油国”到进口大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年产量只有7万余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介绍说。

  如朝阳般升起的新中国急需原油这一工业血液。祁连山下,戈壁滩旁。经过老一辈石油人舍生忘死的不懈努力,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横空出世。但玉门油田能贡献的原油年产量仅60多万吨,而全国石油消费量约150万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

  19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并投入开发。“1960年2月,中国历史上的‘石油大会战’拉开帷幕,石油大军进入东北松嫩平原,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原油1166.2万吨。”郭海涛说。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大庆、胜利、辽河、大港、华北等油气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全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同时,中国的原油消费量不断增长。1965~1992年间,中国将剩余的原油用于出口,成为了原油出口国。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对石油的需求飞速增长,国内的原油产量开始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建设。1993年,我国重新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15~2022年从3.35亿吨飙升至5.08亿吨。2023年原油进口量更是增长了11.0%,刷新了5.64亿吨的高位水平。

  这一势头终于在2024年减弱。在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疲弱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共进口原油55344万吨,同比下降1.9%;进口金额为3247亿美元,同比下降3.9%。这让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下降0.7个百分点至72.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出现1.9%的小降幅,但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仍高于过去5年均值,较过去5年均值上涨了3.2%。同时,我国原油进口量全球排名依然是第1位。

  从进口来源单一到多元化

  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国排名前五位的是俄罗斯、沙特、马来西亚、伊拉克和阿曼,进口量占比分别为19.6%、14%、12.5%、12%和7.5%。其中,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持续上升至1.0847亿吨,同比增长1.3%。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进口俄罗斯和伊朗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30%,山东地区更是进口俄罗斯和伊朗原油的大户。中国每年从伊朗进口的原油数量约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0%。业内认为,制裁导致伊朗原油供应减少将对中国石油供应链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量、价格稳定性和供应稳定性方面。

  好在前些年一直铺垫的“多元化”“区域化”的中国原油进口策略逐渐成熟并适时生效。“从近些年来中国原油进口的情况来看,中国在全球原油市场中的采购策略正在向多元化和区域化发展。”郭海涛表示。

  据他介绍,俄罗斯和沙特一直持续稳居中国原油供应国的前列。中东作为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地区,也一直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力地区。俄罗斯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占据中国原油十大买家榜首,沙特则在2019~2022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23和2024年,俄罗斯重回中国原油进口国的榜首位置。

  2024年的中国原油进口簿上,有一个较大的变动。全球可视化数据和市场分析公司Kpler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同比暴跌了46%、降至8190万桶。这一变化使中国从美国原油的第二大买家跌至第六大买家,美国则在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排名中降至第11位,同时累及中国自北美地区的原油进口量下降15.6%。这更多的是政治考量。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局!俄乌冲突尚未结束、中东地区阴云笼罩。加上为应对美国的制裁等各类地缘政治风险等考量,以多元化规避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仍然是中国原油进口策略之所向。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伙伴共计45个。TOP10进口总量为4.89亿吨,占比88.4%;进口总额为2.05亿元,占比88.5%;皆接近9成。其他进口量则来自六大洲的35个国家。

  其中,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8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基本占1/5了。海湾是我国原油进口最多的地区,占7席(沙特+伊拉克+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巴林可忽略不计),除了巴林,都位列前十名。我国从这7国进口原油2.45亿吨,占比44.26%。东盟国家占4席(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我国从这4国进口原油7086万吨,占比12.80%。几乎全部来自马来西亚。当期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原油7033万吨,占比12.71%。拉美有7席(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墨西哥+圭那亚+阿根廷),我国从这7国进口原油5364万吨,占比9.69%。主要来自于巴西。当期我国从巴西进口原油3684万吨,占比6.66%。非洲有15席(安哥拉+刚果布+加蓬+加纳+利比亚+喀麦隆+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乍得+塞内加尔+南苏丹+刚果金+尼日尔+莫桑比克+南非)。我国从这15国进口原油4884万吨,占比8.83%。主要来自于安哥拉。当期我国从安哥拉进口原油2872万吨,占比5.19%。我国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原油2099万吨,占比3.79%,基本来自美加两国。

  郭海涛指出,2024年,中国从中东地区的进口量显著下降约6%,从非洲和北美地区的进口量分别下降约7%和约15%;自亚太和欧洲地区的原油进口量有所上升,分别增长约13%和2%。“中国原油进口不同来源地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地缘政治和市场需求的转变,表明了中国积极寻求更为多样化的原油来源,以降低对单一区域的依赖。”

  这样的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基本保持稳定。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3.62%、72.27%、71.50%、73.10%、72.41%。

  从持续上涨到或将先涨后跌

  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是偶然还是大势?展望未来,中国原油进口的风向标在何方?

  在郭海涛看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如何变化取决于国内原油产量、国内炼油产能、国际地缘政治、国际油价变动等一系列因素。

  首先,从国内原油产量看,中国原油产量已连续3年站上2亿吨红线。日前,国家能源局表示将推动2025年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持续增产势头,坚决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在‘端牢能源饭碗’的责任之下,国内原油产量是保障国家石油供给安全的基础,不会轻易动摇。”郭海涛表示。

  其次,从国内炼油产能看,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表示,未来五年国内炼油产能仍是关键变化时期,预计2026年达峰,此后将伴随落后产能的淘汰逐渐出现下降,至2030年可能降至9.76亿吨附近。国内外政策影响叠加炼油产能控制在10亿吨以内的要求,预计中国原油进口量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

  隆众资讯分析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等原油出口国、中国对美国原油出口施以关税等一系列事件的实际影响程度有待观察,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不确定性因素。

  李彦指出,受政策及炼油产能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原油进口量难以呈现持续上涨态势,长线来看将出现下降。预计未来五年,原油进口量可能先涨后跌、逐渐稳定在5.1亿~5.3亿吨的区间,中国进口原油依存度可能降至70%附近水平。”

  “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原油进口量可能有波动或者反复。这取决于国内的能源转型、经济增长形势、国际石油价格水平等。”郭海涛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