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文/本刊记者 侯瑞宁
金秋10月,采访车在甘肃庆阳的深山峁梁间绕了一圈又一圈,除了偶尔可见的羊群之外,就是点缀其间的“磕头机”、增压站、联合站……映着秋色,“石油红”显得分外别致。
见惯了传统的油田作业方式,初次看到空无一人的井站、空无一人的增压站在正常有序且高效地运作时,记者心里充满了新奇与惊叹—一方面数字化管理真不愧是效益工程、安全工程、惠民工程;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化管理的示范单位,长庆油田表现得可圈可点。
数字化管理在长庆油田何以能够成功?笔者以为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现实的困境激发了长庆人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的基因。可以说,数字化管理是长庆人进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多年前,面对低渗透油田的刁难、面对长庆油田还能开采多久的质疑,长庆人没有气馁,而是沉下心认真剖析自己,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重新认识”的重要思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至此揭开了长庆油田大规模开发的新篇章。
时隔几年,创新的基因在长庆人身上没有改变。当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完成5000万吨目标,用工人数保持7万”的要求时,长庆人没有退缩,而是大胆解放思想,提出包括数字化在内的“四化”管理模式,从传统石油人向现代化工人转变。从小怀疑到现在的普遍应用,数字化管理已经融入了长庆油田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被当作一项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领导干部非常重视。在长庆油田数字化与信息中心副主任杨世海看来,油田数字化管理之所以能取得成效,与“一把手”的重视和推动密不可分。长庆油田为数字化管理制定推进目标、制定体系标准,严格严查进展情况,并将建设成效纳入考核,这些都需要领导的重视。
为什么“一把手”重视?因为长庆油田明白,要实现5000万吨必须坚持低成本战略,必须实现高效益,而数字化是转变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抓手。正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领导指出:“信息化建设是集团公司转变方式的有力抓手,是管理提升的重要工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基础。”
最后,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与长庆精神密不可分。数字化管理正在改变着长庆人的工作方式、劳动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给员工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改变的是长庆精神。
20年多前,安塞油田王三计量站的员工沿着好汉坡,扛着10多公斤的管钳、扳手、压力表等作业工具,每天两次巡井取样,风雨无阻;20多年前,长庆人唱出“好汉波上好汉多,风似钢刀雨似梭,让那青春来拼搏,不愿岁月空蹉跎”。这样的豪情,只是为了兑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承诺。
今天,仍是为了兑现这一诺言,长庆人不断创新,用更高品质、更低成本的作业方式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殚精竭虑。
为了实现这一革命,从上层领导到一线职工,无不在进行着自我的转型,并为此做出无悔付出。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40多岁的采油工因为不懂电脑,为了学习数字化设备的操作,将每一个菜单、每一个选项、每一个操作流程都抄录在本子上,一张张的看,一遍遍的练,直到学会为止。
采访中,一线员工说,如果说当年的好汉坡精神是长庆人传统精神的体现,那么如今的现代化管理则是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
责任编辑:侯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