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150年前,美国钻成世界第一口油井发现石油,“桶”成为世界石油的计量单位而深入人心。
○文/柯愈劲
近年来,几乎每天新闻媒体都要报道国际上每桶石油价格的涨落,石油价格影响着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也与市场物价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石油不是以重量为计量单位,而是以容积的“桶”(1美桶=0.159m3=159升)为计量单位。
寻找发光的照明液体
19世纪50年代,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急迫需求稳定、安全、方便的人造照明物质。以往人们只是简单地把浸在一些动物油脂或植物油中的灯芯点燃照明,这是长时期以来最好的和大多数人力所能及的方法。
对于有钱的富人来说,抹香鲸的油是几百年来高质量的照明物质。但是需求不断增长,大西洋中的鲸被大量捕杀而急剧减少,捕鲸船不得不越走越远地驶往合恩角一带及至太平洋。
对捕鲸的人来说当时是黄金时代,因为鲸鱼的价格扶摇直上,可是对消费者来说可不是黄金时代,消费者可不希望花2.50美元才买到一加仑的鲸油,而且这个价格似乎肯定还要上涨。价格低廉一些的照明液体也有发展,遗憾的是所有这些照明材料都是劣质的。
当时普遍使用的是茨烯,是从松节油提炼出来的。这种物质能发出照明的光线,不幸的是它燃烧的太快,外加它具有一种令人讨厌的缺陷,有时会在人们的屋内发生爆炸。当时还有一种“城市燃气”,是煤经过蒸馏产生的气体,经过管道输送到路灯上和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中上等家庭的住宅内。
但是,这种“城市燃气”价格昂贵,因此对于一种安全可靠而又比较便宜的照明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还有一种需求就是润滑机器,由于机器生产的进步导致了诸如动力织机和蒸汽印刷机的发展。这些机器的摩擦力极大,需求新的润滑油来取代常用猪油。
在油溪找到石头油
被人们称为美国石油工业之父的乔治·比斯尔和他的投资合伙人发现,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北树木苍葱的山林地带,一个叫作油溪的地方,石头油会从泉眼里汩汩地流出来,或是向盐井里渗透。人们用原始的方法采集这种乌黑有臭味的东西,把泉水和溪流表面的浮油撇起,或是把破布片或毯子浸在油水中捞起来拧干获得石头油。
合伙人将称作“石头油”的样品,委托耶鲁大学教授西利曼来分析“石头油”作为照明物质和润滑剂的特性,从研究结果中知道从“石头油”中可以提取为人们所需要的能发光的液体。
但是,哪里来足够的“石头油”呢?有人说它只是地下煤层里的“涓滴之物”,商业是不能建立在从泉水表面撇油或拧干吸满油的毯子这样的方法上面的。合伙人成立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企业命运的关键是要证实有足够数量的石油可供开采,使之成为能赚大钱的商业。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西利曼的研究成果称得上是“石油商业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西利曼消除了对石头油新用途的潜在价值的任何怀疑。他向他的客户报告说:“石头油能够加热到各种程度,通过蒸馏分离成几部分,每部分都含有碳和氢的成分,其中的一种就是高质量的用以发光的照明的油。”
西利曼在1855年4月16日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我认为有充分的根据使你们相信,你们的公司拥有的一种新的原材料,经过简单和成本低廉的加工程序就能制造出很有价值的产品。”
研究报告给企业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广告,投资集团可以毫无困难的向其他投资人筹集必需的资金了。西利曼自己也认了200股,给企业增添了信誉,这家“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的招牌已经远近闻名。但是,仍然经过一年半的惨淡经营,才使投资者愿意冒风险做进一步的投资。
东欧发现照明用石油
远在乔治·比斯尔萌发企业家的远见和本杰明·西利曼的研究报告以前,东欧已经建立了小规模的石油工业—起先在加利西亚(波兰、奥地利和苏联的部分地区),然后在罗马尼亚。农民用手工挖掘竖井采集原油,从中提炼出煤油。一位从利沃夫来的药剂师在一名管子工的协助下发明了一种适合烧煤油的廉价灯具。
到了1854年,煤油在维也纳已经是大宗商品。到了1859年,煤油商业在加利西亚已经相当兴盛,打井采油的村庄已达150多个。估计1859年时欧洲的原油产量已达3.6万桶,主要产地是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东欧工业最迫切需要的莫过于钻井技术了。
挖井是找不到很多石油的,也许是另有可供选择的办法。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挖盐井的技术,盐井的深度达到3000英尺。
1830年左右,中国人的凿井方法就已经进入欧洲并被效仿。可能也促进了美国开凿盐井的事业。比斯尔的远见卓识—也包括他在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的投资伙伴—使他设法将凿井采盐的技术直接用到采油上。
他们决定先采盐而不采油。钻盐井的技术能不能用到寻找石油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在这里就算是找到了发财的手段了。比斯尔从画有几座像盐井一样的钻井塔的药剂广告中获得灵感,试图把凿井采盐水的技术直接用到采油上。
掀起挖掘黑金的热潮
1858年春,“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聘请退休的铁路员工埃德温·德雷克任总代理人,一个干起事来顽强不屈的人,还吸收他参加公司的股份。他把钻井架设在泰特斯维尔的油溪附近一块有石油流出来的农田上。
过去人们用传统方法每天可以在这里采集到3到6加仑的石油。几经周折雇到了具有打盐井经验的铁匠史密斯和他的两个儿子当钻工。工程进度缓慢,投资人越来越感到不耐烦,德雷克却坚持他的计划毫不动摇。
后来汤森成了投资人当中唯一相信他们的投资项目会取得成功的赞助者。当计划投资的资金告罄时,他开始自己掏腰包付账。到后来他也绝望了,给德雷克寄去了最后一笔汇款,叮嘱德雷克付清账单就结束钻探。这是1859年将近8月底的事。
1859年8月27日星期六,那天下午,德雷克还没有接到汤森的信。油井钻到69英尺深的时候钻头钻到了一个裂缝,接着又下滑了6英尺。因为已是周末下午,钻探工就停工休息了。第二天星期天,史密斯到钻台看望。他发现有一股黑色液体经管道流到水面上来。他拿起一只接雨水的铁皮槽舀起浓厚的黑色液体看了看,立即兴奋得不知所以。
星期一德雷克来到井台,看到史密斯和他的儿子都守在盛满石油的澡缸、脸盆和酒桶旁。面对涌出来的石油德雷克和史密斯都束手无策。他们把村子里和附近一带能够找到的威士忌酒桶都搜罗到手用以盛油,还不够用,又做了一些大木桶盛油。就在那一天他收到了汤森寄给他的汇票和嘱咐停工的命令。
如果汇款单和嘱咐停工的命令早一星期收到的话,他会遵照汤森的命令行事的。可是现在不会了。德雷克的锲而不舍在恰到好处的时刻得到了报酬。他钻出了石油。油溪一带的农民涌到泰特斯维尔身旁,高呼“扬基佬打到油了”。
消息像野火般传播四方,想得到一块地盘开井采油的人疯狂似地蜂拥而来。泰特斯维尔这个山村小镇的人口一夜之间成倍增加,地价也扶摇直上。德雷克井喷出的褐色石油与黄金一样珍贵,掀起了挖掘“黑金”的热潮。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工业或商业为目的钻探的石油矿脉,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拯救了石油产业链条
1860年11月,也就是德雷克发现石油的15个月之后,众多淘金者涌入油溪开采石油。大约有75口井在采油,狼藉一地的废弃干井就更多了。泰勒斯维尔成了“油区”的中心,他所在的小镇也改名为“石油城”。
大量的开采使石油不再短缺,现在唯一短缺的倒是空威士忌酒桶了,酒桶的价格应运上涨,几乎是一桶石油价格的两倍。1863年被人称作石油大王的开拓者洛克菲勒,在石油商业建立了石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的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制桶厂制造石油桶。他买进森林以供应木材。他几乎控制了美国石油市场。
德雷克井的发现石油开创了用酒桶做容器装石油的先例。当时油桶不仅是容器还是量器,用来计量原油的数量。在19世纪那个时代酒桶是最普遍而又是最标准的大宗液体(包括酒)量具,从它成为装石油的容器后自然就成为石油的量具。木桶装的石油业内称作原油,并用马车拉往提炼原油的蒸馏釜,那里称作炼油厂,原油经过提炼变成煤油、汽油等成品油。蒸馏釜虽是钢制的,但它的处理量仍是以木桶(酒桶)来计量的,因此,炼油厂接收原油和销售成品油以桶计量成为商业的交易规则。
用木桶来运输原油用桶太多太浪费,效率不高而运费很高,在1863年发明了用木制的输送管道输送原油。在美国还发生了垄断运油的马车夫行业毁坏管道的事件,但终究管道运输战胜了马车运输,但管道输送的原油仍按桶来计量,并一直沿用至今。
当今在成品油储运方面,除汽、煤、柴油用铁桶装外,机油、润滑油、润滑脂至今仍有用“酒”桶来装运的。这一切取决于经济性和计量统一。使用木酒桶在北美和欧洲比石油开采早,石油开采者用它来装石油是可能而现实的实用方法,是“酒桶”拯救了石油这条产业链条。
本文图片均由柯愈劲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