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美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机制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呈现此消彼长的特点。
○ 文/朱润民
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来,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可小觑,甚至已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的主要决定性因素。美元走势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亦可见一斑。
美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机制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一端是原油,一端是美元。其主要反映在价值计量上,一般规律是原油价格上涨,美元相对原油的价值下降;美元价值上升,原油相对美元的价格下降。
尽管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但绝大多数归根到底是围绕供需状况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影响。而作为国际原油的计价货币,美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却与众不同。
美元走势或将影响中期油价
最近一段时间,尽管国际原油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市场下行预期日趋强烈,与过去三年形成鲜明对比。
综合2011-2014年每年1月3日的4个交易日Brent原油近月和远期合约价格趋势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2011年至2014年,虽然2014年1月3日近月合约价格高于2011年同期水平、仅略低于2012年和2013年近月合约价格,但2019年12月合约价格降幅高达11美元以上。这种中期下行趋势已形成市场共识,但每桶原油80多美元的价格是否为“铁底”?应该说,这仅仅是市场供需状况及其预期的一个方面的反映。也就是说,如果美元保持当前水平,80余美元/桶已接近中期趋势线水平。
但是,作为国际原油价格计量的货币,美元是否会保持当前水平持续稳定不变?从国际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指数与国际原油价格均具有较强波动性。且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1987年5月~2013年12月的WTI、Brent现货价格月度数据与美联储发布的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加权平均指数月度平均值显示,无论是WTI油价,还是Brent油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77,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性。这就意味着,一旦美元大幅升值,美元指数大幅攀升,国际原油价格除了面临供需状况带来的下行压力外,还将面临美元升值带来的大幅下挫风险。历史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的确呈现出跷跷板的特点,整体上处于此消彼长的走势。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又经历了一个高位运行的年度,2014年还能如此坚挺吗?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经进入阶段性缓和状态,美联储购债计划也进入退出进程,全球石油产能建设项目进入投产高峰期,而过去几年主导石油消费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趋缓的巨大压力。在油价中期下行已成为共识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预想一下原油价格是否会出现大幅下挫至出乎意料的低点?如笔者此前预测,最迟在2015年底前,国际原油价格的低点不会高于60美元/桶。
美元指数具有显著周期特点
在美元指数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后,很多机构和研究人员便认为只有美元贬值才符合美国社会的核心利益。但事实上,美元指数周期性的下降和上升,都反映了美国社会对美元价值变化的期待,均符合美国社会的核心利益。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供数据,美元对主要国家货币的加权平均指数显示其指数已经历两个完整周期:即1973年至1992年前后为第一个周期,1992年前后至今为第二个周期。可以看到,1985年2月出现第一个周期的美元指数峰值(月度平均值,下同)143.53,而第二个周期的月度平均峰值112.2出现于2002年2月,两个峰值之间整整间隔17年。如果接下来出现的周期性峰值还保持过去两个周期性峰值相近的进度,意味着下一个美元指数峰值可能出现在2019年前后。目前的美元指数水平尚未脱离低谷,还处于进入回升初期的整固状态。
但是,与经济周期性一样,美元指数的周期性也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出现的时间、高度往往会在“意料之中”和市场的“预期之外”。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市场过度投机。
从1973—2013年美元对主要货币加权平均指数的变化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的指数呈下降趋势,反映出美国经济相对于这些国家的竞争力的差距有缩小迹象。如果美国未来没有非常手段,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终究会埋没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中,鹤立鸡群的突出地位将不复存在。从美国社会需要继续保持甚至提升美元国际地位角度考虑,未来几年,美国需要采取一种非常的手段重启美元升势,以巩固美国和美元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地位。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应对来看,不能排除美国政府、美联储、美国投资者除了为美国新一轮经济复苏做准备外,也同时在为进一步提升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做准备。这也意味着美元必然会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美元指数接近甚至超过100的可能性很大。
美购债计划为油企摆脱危机创条件
国内很多机构认为,美联储推行货币宽松政策目的在于稀释美元持有者的价值。粗看起来,有一定道理—美元多了,必然会贬值。但是,照此推断,美联储不应该主动退出购债计划,而是不断发行更多美元,这样才能把美元持有者手中的美元最后贬值到“一文不值”。但事实上,美联储已经进入退出购债计划的进程。这说明,美联储实施QE的目的绝不在于让美元单方面贬值,而是另有目的。分析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变化趋势,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端倪。
1970年以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值)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这也是1950年以来的唯一一次。其中,在构成GDP的四大要素(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净进口和政府支出)中,个人消费支出在经历短暂下滑后,重拾升势,保持与GDP基本同步的走势,在GDP中的比重继续处于相对高位;而私人总投资却相对显得较为颓废,直至2012年也仍与2006年高点有较大差距;而净出口对GDP做出正面贡献;政府支出则显得相对平缓。上述表现说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消费、净出口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没有对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起到较大作用。这也是美国就业市场一直萎靡不振、通胀持续低迷、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
美联储的购债计划并没有刺激出美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却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欧美石油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保持持续投资增长,是油气资源交易市场的主要买家;这之后,上述公司却成为油气资源交易市场的主要卖家,发展中国家的油公司(以国家石油公司为主)跃居市场的主要买家。
该现象反映出,在2008年之前,欧美石油公司并没有提前预测到金融危机的来临。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公司甚至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世界经济增长的颓势,只能为理性投资者提供短暂的缓冲时间—让他们变卖资产、削减债务,调整优化资产结构,以确保持续稳定可靠的现金流,避免货币宽松政策结束之后出现资金安全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不能不说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真正目的是帮助美国企业解困,为美国企业高价出售资产,获取更高回报和更多现金,削减更多债务、创造条件,由此整固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