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冷思考
制裁,未必是中国机会
美国对俄罗斯实行制裁,真的会使中国受益吗?从伊朗事件看,未必如此。
○文/罗佐县
俄乌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发起以针对特定目标、个人和企业为特点的对俄制裁措施,对被制裁对象实施国际封锁与金融遏制,外界将其称之为具有精准指向的“手术刀”式制裁。制裁措施公布并实施后,国际社会对其效果评价一般,认为这些措施并不能达到欧盟和美国的预期效果。但是从近期俄罗斯经济运行情况看,现实似乎并非如此,西方对俄制裁效果正在显现。
制裁手段
克里米亚公投之后,克近97%选民支持加入俄罗斯,议会根据公投结果宣布脱离乌克兰,正式向俄罗斯提出合并建议。欧美国家对公投结果不予承认,并对俄罗斯和部分乌克兰政要发起制裁。
3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冻结了11名俄罗斯及乌克兰官员在美国的资产,对其实施出境旅游限制。3月20日,奥巴马又宣布扩大俄罗斯官员的制裁范围并将为制裁对象提供服务的俄罗斯银行列入制裁名单。欧盟各国对21名俄罗斯与乌克兰籍对克里米亚公投负有责任的人实施制裁,具体措施是拒绝为其发放签证,冻结其境外资产。
随着俄乌局势的进一步升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虽依旧局限于特定个人和组织,但制裁范围和力度也随之加大,受制裁对象增加。西方国家的目的在于对俄实施更大范围的精准打击。
4月底,奥巴马宣布就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国家事务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这一次制裁瞄准7位俄罗斯高官和17家美国认为与俄总统普京内部圈子有关的企业。与此同时,欧盟也同意增加制裁15名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致使欧盟针对俄乌危机制裁的个人总数增至46个。
效果初现
近期一系列经济运行数据显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措施正在对俄罗斯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内投资出现大规模萎缩,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降至一年来最低水平。该季度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有0.9%,远低于前一个季度2%的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俄罗斯经济已陷入衰退,卢布兑美元汇率2014年以来下跌超过5%,是彭博社所追踪的24种新兴市场货币中表现倒数第二的货币,仅次于阿根廷比索。201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资本外逃速度加快,有高达506亿美元净资产流出,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同期为178亿美元,多出两倍以上。美国银行在莫斯科的首席俄罗斯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奥萨科维斯基认为,资本外逃与政治和经济前景恶化的预期有很大关联。俄罗斯经济部长阿列克谢·乌尤卡耶夫认为,对经济而言,制裁的威胁相比实际的制裁效果更加“危险”。
此外,受制裁影响,俄罗斯的主权债务评级被标普下调,且距离垃圾级别只一步之遥,这一结果对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已经债务缠身的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产生重大冲击。主权债务评级下调后,标普对俄气和俄国油的公司评级降为“BBB”。若制裁进一步升级,俄罗斯的主权债务评级极有可能被归入垃圾行列。届时大多数机构投资或将脱手其持有的俄罗斯主权和公司债务,导致俄罗斯债务融资成本快速上升。制裁措施实施后,国际货币组织将俄罗斯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下调至0.2%。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和技术输入均受到严格约束和限制。目前,西方银行业正在一步步收紧对俄罗斯企业贷款。具体做法是,对于尚未被列入制裁目标的俄罗斯企业,西方银行可以向其发放贷款,但坚持附加条件:如果制裁影响到这些公司,就需要立即偿还贷款,否则就算违约。
西方国家也正在讨论对俄罗斯的经济要害部门实施更为精准的“打击”。据悉,美国与欧洲盟友正讨论限制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出口先进技术和设备。事实上,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经验,俄罗斯在一些复杂地区和项目上,如北极海上、致密油和LNG设施项目等的开展将更加困难。油气工业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俄罗斯真正忌惮的是对其油气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的缺失。
“北极熊”的反击
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行动,有“北极熊”之称的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也出台了相应反制措施。
首先是继续打天然气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之所以没有大面积铺开有其特殊考虑——如果制裁措施过激,将会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断供,由于短期内无法寻求到能够替代俄罗斯油气特别是天然气进口,欧洲能源供应将遭受重创。俄罗斯正是抓住欧盟这一软肋进行反制的。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断供天然气的威胁,其意图非常明显,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嫌。
近期,俄罗斯拒绝了美国关于2020年后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的请求,并停止了对美国供应俄制火箭发动机。航天专家认为,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可以独立存在”,而“美国部分离开俄罗斯后不能单独运行”。俄罗斯此举被看作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回应。不过此举更被认为是一种战略威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俄罗斯应对制裁能力有限。
2014年4月,俄罗斯通过了《国家支付系统法》修正案。该修正案旨在规避对俄罗斯制裁框架下国际支付系统封锁俄罗斯银行银行卡业务带来的风险。它要求国际支付系统在俄央行专门账户存放相当于两日流通金额的保证金。根据《国家支付系统法》修正案,俄罗斯将建立一个完全由俄央行控股的国家支付结算和清算中心。普京近期曾表示,将在3-6个月内建立起本国支付系统,以摆脱对国际支付系统的依赖。
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日趋复杂,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角逐还将持续下去,制裁与反制裁还将上演。鉴于目前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以及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能源的现状,欧盟要实现在制裁俄罗斯的前提下,不会导致供气中断目标,实施精准制裁是比较适宜的选择。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范围有可能逐渐扩大,制裁措施逐渐指向俄罗斯要害部门与企业。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华盛顿与奥巴马会晤后表示,目前欧盟针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第三阶段措施已经准备推出。欧盟制裁俄罗斯的第二阶段只涉及个人,但第三阶段的制裁目标将瞄准更多的俄国企业。对俄罗斯而言,在做好国内支付系统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制裁的同时,最强有力的应对手段依然是天然气。若乌克兰局势持续数月至严冬,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主动性会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为增强应对西方国家和美国发起制裁的主动性,俄罗斯极有可能改变能源对外合作路线,加快加大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力度。目前俄罗斯已经表现出这方面的迹象。
警惕制裁矛头指向中企
俄罗斯在采取措施应对西方制裁的同时,普京强硬知会在俄作业的西方石油公司,称如果西方制裁范围扩大,将重新考虑取消其在俄作业资格。《石油情报周刊》认为,普京之所以这么做,底气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中国。2010年以来,俄罗斯上游获得来自西方石油公司的直接投资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在2013年也不过238亿美元。而中国与俄罗斯油近年来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已达3800亿美元,俄罗斯将西方石油公司拒之门外造成的资本投资损失,有可能被来自中国或其他渠道的资金补缺。上述周刊认为,西方制裁俄罗斯会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进程,特别是俄罗斯面对制裁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意愿会加强。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动作同样备受关注。5月21日,中俄两国签订天然气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不过,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否会殃及相关中企,值得引起注意。
早在2010年7月,美国曾以发展核武器为由发起对伊朗制裁,主要实施金融和能源制裁手段,与今天制裁俄罗斯的方式有些类似。从定点打击开始,随着制裁的深入和持续,被制裁的对象和范围日益扩大,不少与伊朗有金融和能源业务往来的外资企业和银行机构受到株连,部分中资企业也被牵扯其中。2012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伊朗实施两项新制裁措施,中国昆仑银行就因与伊朗银行有业务往来而被列入制裁名单,此外受到牵连的还有珠海振戎公司。
西方发起制裁俄罗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金融制裁,目的在于切断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来源。鉴于目前俄乌局势的复杂化以及欧盟缺气“软肋”的现实,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行为很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西方要想达到制裁俄罗斯的目的,必定会在俄罗斯的油气问题方面做文章,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技术装备,二是资金。
需要警惕的是,在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中俄油气合作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为俄罗斯的困境“解围”,会招致西方国家不满。如果中资注入俄罗斯油气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西方国家对俄金融制裁的效果,不排除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精准“手术刀”式的金融制裁的矛头指向中国企业的可能。美国制裁伊朗涉及中国企业就是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刘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