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冲刺大牛地的“鄂北速度”
2014年08月26日 09:4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赵 雪 施长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榜尾到榜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部工程分公司通过创新工艺和节点管理,成功实现了在鄂北工区提质增效的逆袭。

  ○ 文/本刊记者 赵 雪 /施长春

  从钻井周期排名榜尾,到不断刷新钻井周期纪录,两年间,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公司西部工程分公司在鄂北工区成功实现业绩的逆袭。

  截至目前,在大牛地气田上共活跃着12支西部分公司钻井队。通过以中国石化开展的“提速提效”活动为载体,按“强管理、保安全、提份额、增利润”的思路整体推进,通过对地质构造深化认识和深入研究,对关键设备诸如钻头的改造和节点控制管理等措施,12匹“西北狼”在鄂北大牛地气田上跑出了“鄂北速度”。

  “西北狼”遇滑铁卢

  2012年,大牛地气田会战吹响号角。远在新疆、以塔河工区为主战场的华北西部人挥师东进,参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凭借多年在新疆、四川、哈萨克斯坦、沙特等国内外市场摸爬滚打高质高效的钻井业绩,华北西部素有“西北狼”的美誉。2011年底,西部工程分公司派专人到大牛地摸底调查。随后不久,60819井队作为西部工程分公司首支钻井队信心满满地走进大牛地气田的会战战场。

  会战如火如荼。来自不同石油工程公司的数十支钻井队在周排名、月排名中激烈地竞争着。然而,初试身手的“西北狼”意外遭遇了钻井作业的滑铁卢。

  60819井队打的第一口井,从2012年4月开井就不断发生严重的井漏,每周进尺500米的指标始终不能完成,直到8月才完井,一口井打了100多天。这让60819井队在大牛地气田工区的排名直接垫了底,其他钻井作业的指标也不甚理想。

  第一次打井就吃了败仗,无疑给曾经驰骋国际高端市场和新疆市场的“西北狼”当头一棒。为此,公司副总工、指挥部主任陈金举连续两周在鄂北工区生产调度会上做检查。“还从来没这么丢人过。真的,那时候压力太大了。”陈金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难以释怀,面对公司的期望以及台下的老领导们,他从未感到如此无地自容。

  这一挫折,和华北五普等兄弟单位比出了差距,巨大的压力激起了“西北狼”的斗志。

  为什么同样的钻井方案用在自己这里就问题不断、情况百出呢?陈金举和同事们放下荣誉的压力,在挫折中开始反思。

  “经过研究发现,我们首先要改变对地层的认识问题。之前我们认为,只要照搬其他钻井队的方案就没有太大问题,但并没有对大牛地特殊地质构造有深刻的认识。”陈金举总结道。

  与此同时,通过仔细梳理钻井流程,陈金举和同事们发现,在钻井过程中,泥浆体系、钻头选用是影响钻速的主要因素。

  钻井时,他们依然沿用为创造“塔河速度”起到关键作用的泥浆体系。但由于大牛地地区煤层多,钻头在穿越煤层时,井壁易掉块坍塌,出现埋钻现象。上述技术并不适用于这里。

  因此,技术人员根据大牛地地质情况,重新调配泥浆体系。调整后的体系在实践中,成功穿越300米煤层和泥岩,创该区穿越煤层和泥岩最厚纪录。

  改良钻头出时效

  初到大牛地,西部工程分公司的钻井队依旧沿用连续3年获得年度进尺逾两万业绩的钻机,钻头选型也不能完全适应这里复杂的地质构造,直接影响了钻井进度。

  为进一步提高钻井质量和时效,技术人员展开了技术攻关。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们不断与钻头厂商进行沟通,在每一个钻头出井后,拍照并标示出哪些地方磨损大了,以及机钻是否慢了,告诉厂商如何优化、调整,商量分析改进方案。通过与对钻头选型进行优化,在大牛地气田钻井的钻头适用性得到较大提升。

  据华北石油工程公司生产运行处副处长兼鄂北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张冠军介绍,由于压缩投资成本,大牛地钻井施工的定额较之去年下降接近一成,钻井施工单位要想保持住利润,必须在提速提效上下功夫。

  在一开及特种作业、二开直井段和造斜段,打破常规塔式钻具组合,大胆使用PDC+螺杆和“四合一”钻具组合,钻井效率大幅提升。

  在二开直井段钻进中,项目部改变了传统的“控时侧钻”工艺,以自主创新的“控工具面侧钻”工艺及“PDC+螺杆”、“三合一”复合钻具组合,确保井身质量和钻进速度。在二开增斜段,率先使用PDC钻头从零度开始定向,让传统的从零度定向必须使用牙轮钻头的钻井模式成为历史。去年,该公司50791井队施工的J77P1H井从407米钻进至2297米用时40多小时,一支钻头直接打至造斜点。

  在增斜井段,西部工程分公司的钻井队还试验应用液力推进器,使机钻由4.46米/小时,提至6.87米/小时。

  水平井中由直向横的造斜过程,是水平井施工的关键阶段。过去,在这个阶段使用的是速度较慢的牙轮钻头,可以保持井壁的稳定性,时效受限。如今,经过该公司钻井队的多次实际应用,由速度带来的井壁不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去年开始,西部工程分公司的井队在三开阶段直接下入PDC钻头,不再用牙轮钻头扫塞。PDC钻头扫塞结束、钻井液转换完毕直接进行三开钻进,节省了一趟起下钻时间。

  西部分公司经理何鹏告诉记者,不断探索、改良钻头的适应性,不仅让西部工程分公司的钻井队提高了钻井速度,而且意外带来了知名度,一些工程公司钻井队甚至直接要求厂商定制和西部工程分公司相同的产品。

  节点控制争分秒

  在大牛地气田,激烈的竞争让西部工程分公司钻井队的员工们对时间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前在新疆钻井时,耽误一两天也没有什么感觉,但在这里耽误一两个小时都很着急。”50841井队长孙培荣说。

  除了大胆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为缩短钻井时间外,西部工程分公司还通过转变理念,依靠精细化管理,把大牛地气田工区的水平井作业环节细化成10个节点,通过高效管理,分段解决钻井难题,对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产生关键性影响,并形成钻井提速的新模式。

  从第一个环节“搬迁安”开始,项目部为井队派驻专门、专业的安全员和协调员,认真了解新井场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与当地百姓沟通,提前排除沿途的安全隐患,确保井队搬迁道路的通畅。这大大缩短了节点周期。仅这一节点控制,就可以为井队的搬迁安周期缩短24.7%。

  而在一开及特种作业、二开直井段和造斜过程中,如前述打破常规塔式组合,大胆使用PDC+螺杆和“四合一”钻具组合,钻进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去年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方案调整,西部工程分公司在大牛地气田的钻井作业中,在三开阶段的提速提效效果最为明显,平均提高70%。

  “从节点之间的控制力,可以看出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执行任务的水平。”陈金举将这种在节点中抠时间的做法,形象地比喻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在钻井过程中,二开开始,西部工程分公司钻井队的员工就着手准备下一个环节所需的钻具。通过捕捉作业环节中的缝隙时间,将每一个节点紧密相连,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西部工程分公司在大牛地气田的钻井速度在以安全为保障的前提下得到大幅提升,并不断刷新在鄂北工区创造的钻井周期纪录。

  去年,西部工程分公司50841井队在DPH-75井施工中,以钻井周期34.83天创鄂北工区纪录。不久,该公司的50840钻井队又以29.88天的施工周期,刷新鄂北工区导眼水平井钻井周期纪录,实现水平井30天内完钻目标。该队还在DPH-99井(井深4075米,水平井段1200米)施工中,以平均机械钻速13.46米/小时、纯钻利用率46.44%的成绩,刷新了大牛地导眼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通过节点控制管理,西部工程分公司钻井队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摄影/李俊颖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