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参与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输出到全方位运作,中蒙石油合作走向深入。
文/本刊实习记者 郑 丹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中蒙能源合作将造福两国及其人民。 供图/ 新华社
8月21日,中国石油集团和蒙古国石油局在乌兰巴托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蒙古国石油局关于在石油领域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
根据此次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石油愿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蒙古国石油局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此举意味着十年之后,中国与蒙古国的石油合作将在原有平台上继续扩大和深化,切实达到互利共赢,最终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从勘探开发到多角度合作
“蒙古尚未进入世界产油国行列,但将是一个新兴的产油国。”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李国玉教授在其主编的《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新编)一书中对蒙古国的石油工业做了介绍:蒙古国的石油勘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1年,美国地质学家丹尼首次提出蒙古具有油气资源并记载了乌兰巴托以南300公里处正在燃烧的油页岩和沥青,后来在乔巴山盆地和其他地区也发现了油页岩和沥青。蒙古国共有10个含油气盆地,最大的中戈壁盆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均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塔木察格盆地是中国海拉尔盆地的延续部分,塔木察格-海拉尔盆地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李国玉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蒙古国这些盆地看,面积不是太大,但是也不小,如果条件比较好就可以形成很好的油田。总的来看蒙古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前景是不错的,但究竟什么时候能开发好现在还不能确定。”据了解,目前,蒙古国的石油勘探程度很低,许多外国公司在蒙古国经过长期勘探却没有发现像样的大油田。考虑到勘探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利润等因素,英国和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最终放弃了。“虽然,蒙古国到现在没有发现像样的油田,但是将来肯定会有所发现,这有待于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李国玉补充说。
虽然有石油资源储量(有媒体报道称约为16亿吨),但蒙古国缺乏机械开采和运输设备,没有炼油厂来进行成品油加工。一直以来,蒙古国燃油大多依靠从俄罗斯进口。近年,为了缓解国内的燃油紧缺状况,蒙古国开始寻求与中国合作,通过向中国出口原油以及从中国进口成品油来解决国内的油品需求。从这些现实情况考虑,作为蒙古国的邻国以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中国与蒙古国在达成此次《谅解备忘录》后,两国在石油领域将有望从勘探开发走向多角度的深入合作。
在李国玉院士看来,深化中蒙两国的石油领域合作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中国从蒙古取得项目区块,进行勘探开发;二是中国有先进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设备和经验,可进行技术转让和设备输出;三是加强培训蒙古国的石油行业人才。
从初期作业者到全方位运作
中国的石油企业起初以作业者身份深入蒙古国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迄今为止,中石化和中石油已在蒙古国境内分别对宗巴彦油田和塔木察格油田开展了勘探开发工作。
据悉,海拉尔-塔木察格(海塔)是中石油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对实现原油持续稳产意义重大。从投入开发以来,海塔油田的原油产量从2001年的0.6万吨逐年递增,2007年达到57.8万吨,2013年突破百万吨达106万吨,今年目标瞄准120万吨。此次《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给塔木察格油田的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此次《谅解备忘录》提出,中石油在项目操作中将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蒙古国石油行业人才培训培养,双方还将共同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地方发展、环境保护、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可行方案。
“中蒙两国在石油领域有望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合作。”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这样评论,“此次加强合作是以勘探开发环节的技术交流、设备产销为重点;以人才培养、项目规划、安全设施修筑为主要工作;同时加强履行社会责任、完善产业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海涛认为,中石油大庆油田统筹考虑塔木察格项目,在勘探开发和产能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获得了蒙古国政府的高度认可,为中蒙两国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了样本和示范。
根据此次的《谅解备忘录》,蒙方将在石油行业政策上保持稳定连续性,在国家法律框架内为双方油气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据中国石油大庆塔木察格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中石油大庆海塔油田在运作过程中参照和运用中蒙两国相关“协定”、“合作备忘录”、“外商投资法”以及国际投资保护相关法律,加大沟通协商力度,全力维护项目权益,保障了塔木察格项目顺利运行。
努力实现长期互利共赢
“对于蒙古国来讲,能源开发的资金受限制是最大的挑战,有地缘优势的俄罗斯与中国,蒙古国此次选择了与中国合作,也是趋势所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博士这样评价道,“中蒙两国的资源禀赋具有较大差异性,两国的石油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和扩大潜力。”
在宋智晨看来,中蒙两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互通有无、加强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中国可以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进行技术输出,帮助蒙古国进行油气产业的勘探开发,从中获得经济收益;蒙古则可以借此良机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完善石油产业链条。
除了资金和技术问题外,蒙古国基础设施落后,运力不足也严重制约着国内的资源开发与对外合作。目前,蒙古国只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单线铁路和三四条与干线连接的支线铁路,年设计货运能力约20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蒙古国发展石油工业所面临的困难,宋智晨也有同感:“蒙古国的石油储藏条件较为复杂,石油产业链尚不完善,配套设施也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中蒙两国若要在该领域有实质性突破,必须制定完善的、系统性的合作方案,对核心环节、核心领域的技术及配套设施做重点部署。”
郭海涛认为,中国利用优势条件,帮助蒙古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项目合作的顺利进展,也有利于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利共赢。蒙古国希望为石油工业的发展积累经验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财政提供新的收入来源。所以,中国的石油企业应顺势而为,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中蒙两国石油领域的长期合作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侯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