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油价下跌:阴谋还是供需
2014年11月24日 15:0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陈卫东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油价下跌到底是因供需关系而起,还是受所谓“阴谋论”驱动?

  文/陈卫东

普京认为,近段时间油价连续下跌不排除是一场针对俄罗斯、针对俄财政和经济状况的阴谋。 供图/CFP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截至11月11日,国际油价跌势难止,油价下调幅度远超红线。早些时候,10月15日,纽约原油一度跌幅达1.6%,迫近每桶80美元。布伦特和WTI从6月底的年内高点(114.81美元/桶和107.26美元/桶)至10月初分别大幅下挫24.37%和19.52%,价差也一度缩小至不到2美元。

  花旗银行分析师预测,油价有可能进一步下跌,跌至50~60美元/桶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油价“跌跌不休”究竟是何原因?

  五大原因促油价下跌

  笔者同意美国一位分析师提出的五个油价下跌原因。

  一是美国页岩油繁荣。美国页岩油的繁荣众所周知,2008年以来,页岩油产量每日增加了400万桶。美国进口自欧佩克的石油减半,且三十年来首次不再从尼日利亚进口石油。

  二是利比亚石油产量恢复快于预期。鉴于利比亚的内部纷争,分析师此前估算该国原油日产量将徘徊在15万桶至25万桶之间。但实际情况是,利比亚石油生产恢复情况远好于预期,9月的日产量回升至81万桶。利比亚官员上周表示,他们预期本月底前日产量将达到100万桶,明年初将升至120万桶。

  三是欧佩克内斗。欧佩克内斗的报道充斥媒体,这让很多人认为欧佩克无法像以前那样控制石油产量。有报道称沙特和科威特间爆发价格战,两国不断降价以寻求抢占亚洲市场份额。但普氏能源资讯新闻主管金斯顿认为,沙特人不会像上次油价下跌时那样放弃市场份额。

  四是欧洲经济前景黯淡。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让投资者对欧洲大陆增长放缓感到担忧,德国8月出口下跌5.8%,让焦虑的投资者担忧欧洲最大经济体上个季度或陷入双底衰退。对于整个欧元区,IMF将2014年增长预期降至0.8%,将2015年增长预期降至1.3%。

  五是亚洲需求疲弱。除了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贬值外,很多亚洲国家开始削减能源补贴,尽管国际油价下跌,仍导致能源成本上涨。

  2012年,以补贴占GDP比重来看,能源补贴大国包括,印尼3%,泰国2.6%,越南2.5%,马来西亚2.3%,印度2.3%。印度具有代表性,2008—2012年,印度年度柴油需求增长介于6%至11%。2013年,印度开始削减柴油补贴,之后柴油需求增长尽失。这里更重要的是中国因素。告别多年的高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对能源需求的增速自然减缓下来。

  油价下跌是否为阴谋论

  除上述五大原因外,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增加了一条,即石油“阴谋论”。10月17日,普京在亚欧峰会后表示,不排除一场针对俄罗斯、针对俄财政和经济状况的阴谋正在上演。他称:“说到阴谋论,阴谋随时都在上演。但阴谋家本身也会遭遇沉重打击。”普京说,如果原油价格在每桶80美元左右持续太长时间,全球经济也将因此崩盘。

  普京上台时恰好是世界石油价格高涨时,从40美元/桶直线上升至2008年金融风暴前近150美元/桶。

  时势造英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比前苏联时代更加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久旱逢甘霖,重获生机。普京代表的俄罗斯重新以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形象跃然国际政治舞台。历史循回,石油价格又回到了下跌周期。而今天的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依赖于石油。

  显然,普京说长期80美元/桶的低油价大家都是输家并不正确。低油价有输家也有赢家,倒是很符合常理和逻辑的。普京的智商不至于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只是一时太急,说话有点“语无伦次”了。

  此次石油价格下调,作为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是受益者。由沙特带头,欧佩克成员集体减价不减量,他们要维护的是自己的市场份额。沙特石油大臣声称,每桶80美元左右的油价,该国可以维持两年。但对普京而言,两年也许太漫长了。

  为了维护市场份额,大多数石油出口国宁可接受低价,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至少说明油气市场进入供给的宽松时代,市场份额比资源更重要、更宝贵。

  到80年代后期,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大幅增长,一时间探明而未开发的石油储量竟占了所有探明储量的25%。为了回收大量被积压的勘探资金,石油产量必然增加,于是就有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次石油价格大幅波动。

  21世纪开始的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关。过去十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量是全球石油增量的75%,仅中国石油增量就是全球石油增量的一半。这段故事众所周知不必多言,普京治理俄罗斯的成就,功劳的一半来自中国经济的腾飞。

  迈入能源新时代

  在上述石油降价五大因素中,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贡献最大。过去十年,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增长来自美国的致密油和页岩气伴生的凝析油。而中国经过近三十年近两位数的高增长之后,回归到了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伊拉克、巴西、利比亚等石油产量也在超预期增长。俄罗斯“东向战略”也是开发新油田新气田,是在原产量基础上的增加。欧洲是能源消费三大经济主体之一,石油天然气消费几乎是零增长,新能源解决了新增能源需求的绝大部分,而美国过去十几年的非常规能源革命可能导致美国由资源最大进口国向油气出口国的180度大转身。

  由此看来,这次石油供应宽松期不会是一个暂短的过程。过去近半个世纪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围绕争夺资源展开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石油资源出口国对消费市场的争夺将会成为“新常态”。

  毫无疑问,中国是今后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增量市场。

  能源地缘政治的大格局是围绕争夺消费市场而展开的竞争。在此格局下,中国的国际油气发展战略必须做重大调整,“走出去”的重点不再是不惜代价争夺资源,而是要深耕贸易,以最大消费市场的有利地位,以较小的风险代价,以确保充足可支付、可持续的优质能源的供应为目标,走入全新的能源保障新时代。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