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气价改革仍是最好时机
2015年03月18日 15:3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徐丰利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当前,我国CPI在相对较低的区域稳定运行,正是稳妥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最好机会。

  ○ 文/徐丰利

  徐丰利简历

  曾任中国石油财务部副主任、股份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审计部总经理;国家注册会计师、教授级高级会计师;兼任国家物价协会理事、国家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国有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理事。

  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及理论研究,曾参与编写《现代会计师手册》、《审计案例》、《石化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编著《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和分析》;著《国企财务管理探索》等。

  经历了全国普遍性的雾霾,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是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京津冀等多地的“煤改气”、煤制气项目陆续上马,页岩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投资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则是长期倒挂的天然气价格,导致我国天然气供需的紧平衡状态。这些加在一起就是我国目前天然气市场的真实面貌—方向明确,现状复杂!

  价格洼地

  因为天然气价格不到位,导致企业负担沉重。中石油集团公司投巨资建设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和储运设施,仅在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以及中缅管线上的投入就超过3000亿元。截至2013年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息债务比2007年增加了近9倍。

  过去三年,中国石油公司进口天然气累计亏损1052亿元,其中2013年亏损419亿元。化工用气等部分小幅度调价后,2014年进口气仍亏损350多亿元。

  天然气价格不到位,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负担,而且严重制约了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价改以前,国内天然气价格仅做了三次小幅度调整。这使得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及成熟市场国家天然气价格,成为“能源价格洼地”。

  2014年,我国天然气价格进行了调整。2015年1月19日,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天然气销售定价标准较之前调高23.4%。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的亏损,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我国现行制定价格的成本采用的是成果法,不是完全成本法,消费者对完全成本不清楚。业内人士都知道,天然气的生产特点是要先找到资源,才能进行生产。要承载高投入、高风险的巨大压力。“采掘业的风险,如买彩票一样”,石油工业也一样,获得资源才能进行生产、营运、供给。天然气的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科研等资本性投入以及勘探的干井费用化等沉没成本,全部由生产企业承担,用户全然不知。

尽管目前天然气消费受到一定抑制,但仍是定价机制改革的好时机。(供图/CFP)

  最好时机

  天然气具有利用广泛、使用方便等特点,清洁、绿色环保、不发生排污费,生态文明效益好,不仅燃烧热值高,而且作为化工原料的天然气延伸、转变增长方式价值更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30亿立方米,增长速度8.9%,呈近10年的新低。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天然气增长速度仍将大幅上涨。根据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2015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超过4000亿立方米,分别比2010年增长84%和220%。

  如此庞大的天然气消费量一旦实现涨价,会不会引发通胀?

  笔者认为,我国商品价格市场化的现状不会引发通胀。当前,我国CPI处在相对较低的区域稳定运行。这是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的最好机会。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引起通胀,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目前我们国家,绝大部分普通商品的价格已经是市场价格。

  水、电、油、气等和老百姓关系很密切的商品,我国现在的价格受到政府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实际上,国家要管的是物价总水平,而物价总水平和货币供应直接相关的。票子多了,物价肯定就会上涨。政府应该管住的是货币供应和物价总水平,具体商品的价格还是要由市场去决定。

  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一旦进行天然气价格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会不会难以承受?

  目前,尽管国际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是我国的天然气价仍低于国际原油价格,而日本、欧盟和美国天然气出厂价或引进管道天然气到岸价相当于国际原油价格的80%~90%。我国中东部大城市的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为5.5~7.5元/公斤,折合成天然气为4.1~5.6元/立方米,而目前民用天然气价格普遍为2.1~2.4元/立方米,相当于液化气的一半。

  根据多地的民意调查,民众对天然气涨价反响并不是很强烈。在深圳,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家庭每月用量在20立方左右,每立方米3.5元,每个月的天然气费用为70~100元,一般的家庭都能够接受。

  此外,石油价格改革的成功案例值得天然气价改借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过渡的双轨制,是中国人找到的天才的解决办法”。双轨制的思路就是先稳定存量,引进和发展增量,考量市场发育成熟程度,按照价值规律逐步实现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办法。

  持续的价格改革并没有造成国内供给与消费的中断,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者保持了极高的发展热情和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并逐渐成长为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国内消费者,更主要是最广大的家庭消费者保持了持续的消费热情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方面。可以说,中国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居民用气价格调整是下一步价改重点。(供图/CFP)

  “两广”经验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价格改革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各种迹象表明,我国天然气价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生产者没有积极性,进口商没有动力,最终导致供给不可持续,不能体现能源资源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造成资源浪费,结果是单位GDP能耗成本偏高,影响国家竞争力,发展不可持续。

  2011年,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在“两广”试点。试行新定价机制后,广东不同地方天然气价格出现有升有降; 广西试点后,将有利于进口天然气通过管道进入该自治区。这次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主要是:由“成本加成”定价法转向“市场净回值”法定价,即以市场为导向来确定天然气销售价格,选取上海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虽然这并不完全是市场定价,但是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开始向市场化过渡。特别是,现行区别气源、路径,分别制定出厂价格和管道运输价格的做法,改为分省制定统一的门站价格;再则是,国家制定的统一门站价格为最高上限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这一价格水平的前提下,自主协商确定实际交易价格。而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每季度调整,一直走向市场决定价格。

  2013年7月10日我国已调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国家已对天然气价格,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门站价格以下的销售价格,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价格一步到位,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的85%确定,存量气价格分步到位,“十二五末”实现与增量气价格并轨。全国门站价格平均由每立方米1. 67元提到1.91元。鼓励企业增加进口,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是增加天然气供应、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保证。

  2014年,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仍决定调整天然气价格,走出气价改革的第二步,体现了国家推进价格改革的坚定决心。调价方案能否平稳实施,关系到2015年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甚至影响到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进程。为此,各天然气销售单位要高度重视天然气调价的实施工作。

  小步快走

  目前,关于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主要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反对居民天然气提价。这是个别业外人士的观点,实属不知晓或很少知晓天然气的相关信息。二是“小步走”的方式提高天然气价格。“小步走”的改革方式需要石油企业做出一些牺牲。因为“小步走”的改革会拖长时间,企业会失去发展机遇和国际竞争力、失去获得资源的能力,从而把企业拖垮,不利于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此方案有可能造成社会经济“通胀”,也不可取。三是一步到位市场化。这固然最好,但考虑借鉴油品价格“双规制”的经验,还是再稳健一点为妥。四是总结两广的试点经验。“小步快走”,在“能源三角形”结构下兼顾各方利益,营运二三年后,使天然气价格逐步到位,完全市场化。这个方案是石油石化企业的建议方案,思路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针对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笔者认为,应该坚持改革既定目标,采取存量气、增量气分别推进,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总体思路。这一做法的优点是存量气价格逐步调整,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现有用户既得利益,特别是对居民生活用气推行阶梯气价,不会加重居民生活负担,把对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另外,增量气价格改革一步到位,向市场释放真正的价格信号,有利于消除新的价格扭曲,促进国内资源开发和资源引进,消费者也好接受。同时,应研究居民用气价格调整的方案,并同步研究出台对困难群体的补贴措施,解决居民用气价格偏低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才是既稳健又积极进取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轨道”,实现供给与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侯瑞宁

  znhouruining@163.com

  它山之石

  天然气市场价格比较成熟国家的共同点是,首先保护资源生产者的利益,如确保投资的收回以保证资源的供应,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在供求二者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采用市场自发调节和税收杠杆等进行扶持。这些国家的天然气价格是按体积计价,考量其温度、流量、热值与石油产品价格比较计算出来的。以天然气的热值定价是科学合理的。因此,天然气国际贸易都采用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计价。

  2013年7月,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对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调查,形成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调查》报告,主要对2005-2012年世界各地天然气定价方法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全球以“气-气竞争”定价的天然气占比居首位;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气量正由“与油价挂钩”转向“气-气竞争”定价;中国与印度“与油价挂钩”定价占比上升,增加的占比主要取代“管制定价”及“双边协议机制”。

  2005-2012年,全球天然气平均价格由4.5美元/MMBtu上升至5.3美元/MMBtu。除北美地区外,其他地区价格均呈上涨趋势。拉丁美洲的平均价格翻一番,达4美元/MMBtu。前苏联地区平均价格受俄罗斯国内管制气价提高影响,价格增长2倍,超过3美元/MMBtu。中东地区天然气价格近两年上涨迅速,主要是受伊朗政府2010年削减天然气补贴、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所致。从地区分布看,亚太及欧洲地区价格水平居全球最高。2012年,中国、印度以外的亚太地区天然气均价超过11美元/MMBtu,欧洲超过10.5美元/MMBtu。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