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环氧乙烷:明星变路人
2015年03月23日 15:0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陶 炎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产能过剩、需求不畅,环氧乙烷高台跳水,价格急剧下跌,挣钱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 文/陶 炎

  2014年年底以来,随着多套新装置的投产,国内环氧乙烷产能过剩情况加剧,原来高高在上的明星型盈利产品,如今高台跳水,价格急剧下跌,从11月上旬的10800元/吨(华东地区市场价格,下同)下跌到1月上旬的7500元/吨,2个月时间价格下跌超过30%。国内生产企业纷纷减产,有企业感叹,环氧乙烷挣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石化市场的明星产品

  纵观石化市场,还有哪一种化工产品连续20多年能够持续盈利,而且效益可佳呢?作为乙烯的下游产品,环氧乙烷可谓是明星产品和效益大户。由于国内乙烯资源紧张,2011年之前,中国的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手中,市场缺口较大,利润可观。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国内纺织业、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精细化工新材料的母体产品,环氧乙烷曾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而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环氧乙烷不宜长途运输,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进口量很少。

  近10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巨大的需求缺口和暴利引发了一轮建设高潮,导致国内环氧乙烷产能全面过剩,而且情况愈加严重。国内民营企业建造低温乙烯贮罐、从国外进口乙烯或者从国内购买乙烯,甚至建设甲醇制烯烃装置直接获得乙烯等等,通过诸多方式,获得了乙烯资源,并加快环氧乙烷装置的建设投产步伐,使得国内的环氧乙烷产能急速增长。

  三江化工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缩影,在民营企业的大举扩张下,国内环氧乙烷产能由2005年的37万吨,经过10年扩张,尤其是近两年突飞猛进的建设,产能实现了暴涨。2013年国内新增产能63万吨。2013年也成为环氧乙烷从供应不足到产能过剩的历史性翻转之年。

  产能过剩情况加剧

  2014年以来,石化市场持续低迷,能够盈利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就连昔日暴利的PX也难以幸免。尽管利润下滑,环氧乙烷仍旧是企业盈利的救命稻草。在效益压力下,国内企业更是加快了环氧乙烷的扩能增产步伐。2014年,国内新增产能约151万吨,截至到2014年底,我国环氧乙烷总产能达到了395万吨。

  首先,新装置加快试车投产步伐。2014年11月以来,国内环氧乙烷市场原有的脆弱平衡被打破,先是吉林众鑫投产一套12万吨/年环氧乙烷新装置,紧接着南京德纳13万吨/年、山东联弘12万吨/年、扬州奥克20万吨/年等新装置投产。

  其次,在环氧乙烷盈利能力较强的持续刺激下,原有的环氧乙烷生产企业,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新技术实施扩容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环氧乙烷的产能和产量。2014年,镇海炼化通过改造,新增产能7万吨/年,扬子石化新增环氧乙烷6万吨/产能,上海石化检修改造后新增产能5万吨;再加上宁波禾元5万吨、德纳13万吨、奥克20万吨产能,2014年,华东地区新增产能达到了56万吨新产能,华东地区产能过剩加剧。

  华北地区也是如此,该地区原来总年产能20万吨,山东两套装置投产后,华北地区将增加到38万吨,增幅高达90%,彻底改变了华北地区的供应格局。昔日大量的环氧乙烷从华东地区流入华北,而从2014年年底开始,不仅原有的环氧乙烷流回华东,由于华北市场容量有限,甚至华北的环氧乙烷开始大举南下,抢夺华东市场。

  由于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新投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推出优惠营销措施,压低市场价格;再加上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原料乙烯也随之下跌,环氧乙烷的价格暴跌也就不难理解。许多业内人士感叹,2014年年底开始,环氧乙烷的好日子已经终结。2014年9月中旬,在江苏扬州召开的第三届环氧乙烷(EO)及下游产品技术与市场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环氧乙烷已经由明星盈利产品成为到大宗过剩产品,甚至是全面过剩产品。

  多方应对克时艰

  在产能大肆扩张的同时,下游的需求却增长缓慢。需求不旺使得生产企业的日子难过,很多企业不得不降成本,压产量,调结构,谋出路。

  据了解,除了70%用于生产乙二醇外,目前国内约30%的环氧乙烷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主要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聚乙二醇、乙醇胺、胆碱和医药中间体等。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消费约占环氧乙烷深加工用量的一半。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下游市场开发却非常有限。日本等发达国家环氧乙烷下游产品已达5000多种,而我国仅有300多种,尤其是环氧乙烷在香料、染料、涂料和特种化纤油剂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还处于成长期。尽管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材料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下游深加工行业的高精尖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石化巨头所把持,国内举步维艰。

  随着产能过剩的加剧,国内环氧乙烷竞争加剧,单位产品毛利快速大幅下降,目前业内企业基本处于微利经营状况。环氧乙烷的寒冬已经来临,寒冬中谁能挺过去,谁就是赢家。

  在寒冷的日子里,笔者认为,首先,环氧乙烷行业要强化自律和协助,暂时“冻结”新增产能;其次,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研发下游新品,拓展产业链,培育和引导新需求,才能实现行业自救。这是消化过剩产能的根本之道。

  在产能过剩、四面楚歌中,大举进军环氧乙烷市场的辽宁奥克公司却稳如泰山,发展稳健。因为,该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生产企业之一,主营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单体、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削液。辽宁奥克董事长、总裁朱建民坦言,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困难,就是凭借较高的研发能力,公司力求以新产品引领与满足市场新需求,比如该公司环氧乙烷下游晶体硅切割液的市场占有率为70%,混凝土减水剂市场占有率为40%。

  传统的生产企业,依靠环氧乙烷—乙二醇的联产优势,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等形式,来增产盈利能力较强的乙二醇,降低环氧乙烷产量。2014年12月开始,扬子石化大幅降低了环氧乙烷的产量,相比高峰时,该公司环氧乙烷日产量降低约300吨/天,而乙二醇的产量却提高约300吨/天。同时,扬子石化还持续降低装置的能耗和物耗,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环氧乙烷精制塔系统的持续优化,扬子石化环氧乙烷精制系统蒸汽消耗量降低8吨/小时;通过建设膜回收单元,公司每小时回收富含乙烯的尾气约300标立方米。通过实施全流程优化和技术攻关,扬子石化吨当量环氧乙烷(EOE)物耗降幅明显,2014年年底,同比下降48千克,扬子石化物耗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