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研究
自贸区谈判的化工焦点
2015年06月01日 15:04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王祖鹏 瞿 亮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 自贸区如雨后春笋,接连涌现。(供图/CFP)

  在贸易谈判中要赋予化工产业相应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要价,以维护自贸区谈判持续有效进行。

  化工产业遭遇FTA

  由于海合会国家的政策优惠,我国乙烯产业处于不利位置。

  ○ 文/王祖鹏 瞿 亮

  随着WTO贸易框架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多边谈判步履维艰,而国家间或地区间的自贸区谈判(FTA)却相当活跃,并成为发展趋势。在FTA谈判中,化工产业往往成为谈判的焦点之一,甚至左右了一些FTA谈判的进程。这导致国内一些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等,有了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化工产业的重要性,在贸易谈判中赋予其相应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要价,维护FTA谈判持续有效进行。

  加入WTO不等于拥有参与权

  14年前,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从此取得了制定21世纪全球经贸规则的参与权,认为2l世纪的经贸规则制定将在WTO平台上进行。WTO的成立,使得自由贸易成为主流,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从未远行。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亚太地区的经济在不断崛起,欧美经济发展进入颓势,地区间的贸易保护增多,而且开始向贸易规则的深层次方向发展。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地区间贸易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同时,由于美国的国际贸易优势已经逐渐转移到服务贸易上,美国对现阶段各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开始不再满足,因而开始寻求更高水平的贸易协定,从而在近些年极力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但迄今为止,无论是TTP还是TTIP,虽然遵循开放性原则,但都未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这场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谈判中,中国处于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如果中国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就必将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规则中处于被动地位,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展开了各类FTA谈判,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最受人关注的是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随着国际贸易朝着进一步开放发展,中国于2013年建立上海自贸区,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试点,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铺平道路。中国政府于2014年12月决定于2015年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于2013年提倡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在2015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已经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开展FTA谈判和自由贸易区的相关建设,表明中国正在紧跟世界贸易潮流,积极参与到新一轮国际贸易体系变革。

  化工产业的核心地位

  无论何种贸易协定和金融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都包括物品交易,而化工产品在任何贸易协定的谈判中都是核心。如欧美进行的TTIP谈判中,化工产品在贸易中的关税谈判一直是核心内容之一,被划归为特殊领域,谈判的难度甚至不亚于农产品的谈判。根本原因在于化工产业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且自身产业经济规模庞大,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此,欧盟2007年6月1日实施了《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建立了化学品监管体系。在石化行业人员看来,REACH法规的提出,首先保护了走入颓势的欧洲化学工业,让欧洲生产企业有时间进行调整。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2008年-2011年,欧洲化学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和关停等调整,逐步关停了一些传统化工行业的装置,淘汰了一批装置,并对一些装置进行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改造等,力求生产成本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再处于最落后的位置。同时,欧盟一些生产企业也加强了废旧料回收利用、生物法化工的尝试。目前,根据一些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的乙烯成本对比曲线,欧盟的乙烯生产成本与亚洲地区已经出现了变化,不再全部位于成本最高的位置。而亚洲地区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成本上升压力较大,对欧洲企业已经不再具备绝对的优势。

  参照欧盟对地区内化学工业和区域市场的保护,毫无顾忌地放开关税,一定需要万分谨慎的对待。因为作为我国最为基础工业之一,化学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十分重大。

  进口产品冲击化工市场

  根据石化行业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资产总额约11.5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4.06万亿元,上缴增值税约4535亿元。其中,化学工业资产总额约68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约8.76万亿元,上缴增值税约2117亿元。而且近些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增速很快,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2%。

  成绩虽然喜人,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化学工业市场开发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已经处于充分竞争的状况。这也导致整体行业利润率偏低,亏损企业还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而有增多的趋势。2014年,亏损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11.4%,亏损额比上年增长29.6%。

  同样是因为我国化工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已经较高,所以进口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2014年,进口产品总体约占36%的化工产品市场份额。其中,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PX等重点产品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41%、21%、70%和52%。

  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是化学工业龙头乙烯装置的主要下游产品。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下游衍生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乙烯下游衍生物受到市场冲击的影响将十分重大,而单独一个产品受到冲击都会影响整条产业链。下游衍生物受市场冲击必然影响乙烯装置开工率。当乙烯装置开工率水平低于85%,企业将采取关停和缩减产能的方式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将会引发产业链整体收缩。

  强劲的对手海合会

  由于海合会国家的产业政策优惠,我国乙烯产业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海合会占尽成本优势

  2011年-201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高企。3年间价格始终位于110美元/桶上下,导致国内石脑油乙烯装置成本居高不下。在这其间,中东聚乙烯产品出口到中国年均增速达到了18.3%。2013年,向中国输出聚乙烯产品44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0%,占总消费规模的22%。进口聚乙烯产品的倒逼,导致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下滑,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一些装置被迫降低产能,部分装置被迫关闭。2013年,国内处于停工的乙烯装置有6套,总产能为110万吨/年,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6%。

  中东的乙烯装置主要源于乙烷裂解,尤其是海合会(海合会)地区。2013年,海合会地区乙烯装置原料中乙烷所占比例高达72%。为了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海合会对乙烷的定价并非是市场价格,而是采取了政策价格,目前价格范围为0.75$/MMBtu~1.25$/MMBtu(约0.16元/立方米~0.27元/立方米)。尽管一些项目也采用了混合进料,但海合会地区的乙烯生产成本极低,普遍低于原油价格35美元/桶水平下的石脑油乙烯成本。因此,近些年来海合会地区乙烯产能迅速扩张,而其地区内消费水平低下,乙烯下游产品出口比例占总产量的80%左右。海合会地区乙烯下游基本用来生产聚乙烯和乙二醇,主要出口流向欧洲和亚洲地区,而向亚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

  出口缺乏拳头产品

  在我国与海合会关系中,经贸关系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双方已经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能源、贸易、工程承包和投资等领域实现经济互补。近些年来海合会国家已经充分享受到中国经济腾飞下化工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的红利,除了原油之外,石化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额迅速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品门类齐全,对海合会出口的优势产品主要为终端消费品。海合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液化气及石化产品。1981年至2013年,中海双边贸易额从4.6亿美元增加到1653亿美元,扩大了近360倍。

  在我国与海合会自贸区的双边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迅速增长。2013年逆差额达到471.9亿美元,主要是来自沙特的进口数量较大。中国自海合会进口的商品品种不多且较为集中,主要是矿物质燃料、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制品等。2013年我国自海合会进口1062.5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等油气商品进口额为818.1亿美元,占比77%;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等非油气商品进口额为244.4亿美元,占比为23%。非油气进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0年-2013年期间非油品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0.6%。

  我国对海合会出口商品品种数量多,但缺乏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2013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出口590.6亿美元,商品有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临附件和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等。

  可见,中国-海合会双边贸易中,海合会逐渐掌握了核心基础生产资料的输出,尤其是石化产品的输出。而我国对海合会的输出并非对方的必需品,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关税为零影响乙烯开工率

  进口压力大,出口没有拳头产品。在这种背景下,若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的关税降低为零,将会导致2020年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进一步下降6个百分点。

  根据海合会乙烯及下游产品供需平衡预测,中国乙烯及下游产品供需平衡预测,中国乙烯及下游产品进口现状,以及地区间的竞争力对比等建立了情景预测模型,从不同的设定来评估关税降低到零对市场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变化上。

  根据模型设定和测算,预计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化工产品零关税于2020年实施后,受到冲击最大将是我国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产品。我国乙烯装置开工率会在80%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约6个百分点。这6个百分点的开工率下滑,将导致国内增值税收入损失75亿元,关税损失68亿元。同时,国内这三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将减少485亿元,同时大量资产闲置。

  若中国-海合会自贸区的谈判引起叠加效应,其他自贸区也同等要价,则将使得我国主要石化产品装置的开工率进一步下滑,乙烯装置的降幅将超过10个百分点,为13%左右。这将使得中国乙烯装置开工率下降到70%以下,为67%。国内大多数装置将不能正常开工,受影响产能高达1485万吨/年。国内石化产业仅在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产品上的销售收入就将减少1051亿元。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对自贸区谈判的七条建议

  研究关税退让措施、提出评估机制和特保机制,下一阶段的FTA要注意合理保护国内化工产业。

  ○ 文/王祖鹏 瞿 亮

  由于前一阶段的油价高企,国内煤制烯烃项目的成功运行,导致国内煤化工发展过热,规划产能过于庞大,引发了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系列问题。但国内煤化工、沿海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PDH)项目仍在继续建设,将成为“十三五”阶段国内烯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国内具体项目建设进度,预计2020年国内乙烯产能迅速增长到3450万吨左右。根据国内乙烯及下游衍生物的市场供需平衡,预计2020年国内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降低到80%左右。此外,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大跌,使得石脑油乙烯再度恢复竞争力,也影响了国内规划项目的建设,给了国内石脑油乙烯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

  ● 海合会国家廉价石化品的大量涌入,重创了国内化工产业。 供图/CFP

  因此,“十三五”阶段将成为国内乙烯产能增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内化工产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时期。

  鉴于此,笔者对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内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自贸区的建设是趋势,我们应深刻研究石化产品关税退让措施,提出国家可以参考甚至采纳的意见。

  从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来看,WTO框架体系影响力正在逐步缩减,各地区间的FTA盛行。而美国力主推出新的国际贸易法则,但不接纳中国等新经济体,力图建立美国为主导的新国际贸易体系,继续维持霸主地位。中国大力推动自贸区建设,从上海自由贸易区开始做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并通过建设亚投行(AIIB)掌握一定主动权。因此,面对中国与其他地区建立自贸区,尤其是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国内化工行业从业者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国家大势,而且应该深入研究向海合会提出要价的条件。

  第二,石化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关系我国的产业安全,应提出评估机制和特保机制,以应对关税取消可能引发全面倾销的情况。

  国内石化产业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产品利润向薄利化发展,销售利润率一般在8%以下,部分企业只有2%~3%,油价高企时期还处于亏损。取消海合会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将引发国内石化企业的生存问题,而对于海合会石化企业则不过是锦上添花。对此,建议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中应考虑增加评估机制和特保机制,对自贸区建成后可能出现的进口产品突增的现象加以控制,避免国内市场遭遇过度的冲击而引发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

  第三,海合会石化产业成本优势突出是建立在原料政策价格基础上的,建议提出放开关税的条件是海合会放开乙烯原料价格,并与原油进行挂钩。

  海合会的石化产业成本优势是建立在政策性扶植的基础上,依托其资源条件,而缺乏市场机制。这对于自贸区谈判方是非常不公平的,应引导海合会地区的石化产业逐步进入市场化,尤其是原料价格,建议与原油价格进行挂钩。

  第四,建议在谈判中提出关税放开应分步实施,给国内化工行业进行内部调整的时间,并考虑部分核心产品设置关税底线。

  目前,国内石化生产企业已经步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但产业的调整需要时间,生产技术攻关、产品结构升级、信息化销售体系建设等均需要时间来完成。因此,建议在谈判中考虑分步实施关税从当前水平降低至零,如10年里关税前5年逐步降低到3%,后5年逐步降低到零。对于一些核心化工产品,如聚乙烯,应考虑设置关税让步底线,如3%~5%,并且与海合会国家在一定时间范围里取消原料政策性扶持作为交换条件。

  第五,提出一揽子谈判协议。可以提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投资协议一揽子谈判,我方在货物贸易上做出让步,必须得到对方在服务贸易、投资等其他领域的回报。

  为保证达到这一目标,建议谈判中坚持在服务贸易等其他协议签署后,货物贸易协议方可正式实施的要求。在投资协议中,考虑以市场换资源,建议海合会给予中国较优惠的条件,鼓励和支持中方企业在海合会国家合资兴建炼油和乙烯等项目。

  第六,国内相关机构研究自贸区关税取消的影响时,应建立在行业研究的基础上,不能够脱离实际。单纯依靠贸易数据来进行推理、建模是站不住脚的。

  化工产业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律,市场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化工市场格局容易被关税变化引发大的变动,因此对其建模应建立在行业研究的基础之上。此类的经济测算模型应建立在对FTA谈判双方的石化产业实力、市场供需情况、产品贸易结构、技术实力等对比基础之上。这样建立的模型才能够正确反映化工行业的损失、国家的损失。单纯依靠双边历史产品贸易变化数据来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模型进行损失估算,脱离了化工产业、经济和市场实际,难以让人信服,只会引发更多的分歧。

  第七,国内化工行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自身的竞争形势已然十分激烈,国内企业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避开与煤化工、海合会石化产业的正面冲突,也是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积极应对。

  国内化工行业竞争原本已经十分激烈,不管是煤化工的发展,还是进口产品的冲击,都将对国内传统乙烯装置带来重大的影响。石脑油乙烯生产企业应利用当前油价低谷期,加快下游产品结构升级,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具备条件的优化原料结构,牢牢抓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