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油气发展新战略
2015年07月10日 14:3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鲁东侯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以多元化提升油气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油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发展方向。

  ○ 文/鲁东侯

  全球油气地缘风险和大幅波动的国际油价加剧全球油气资源的复杂性。从国内来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尚有潜力,但开采难度加大。尽管如此,我国油气需求总量仍将刚性增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将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将导致油气消费增速逐步放缓。同时,我国消费面临更强的环境约束,也将影响油气资源消费增长。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全球油气资源供给预期宽松。2005年起,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蓬勃发展和加拿大油砂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稳定增长,使全球油气供给初步形成“东西两极”,即“以中东、俄罗斯—东亚和北非为轴线的东半球常规油气资源中心”与“以北美地区为核心的西半球非常规油气资源中心”,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降低世界经济发展成本等意义重大。其中,2013年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分别为1.74亿吨和2648亿立方米,极大降低了其油气对外依存度,并释放了全球油气供给能力。常规油气资源方面,OPEC和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产量增长稳定,东非深水、欧洲北海和巴西盐下等获得一批重大油气发现,都将使未来全球油气资源供给预期宽松。

  油气地缘风险持续上升。这要从四个方面说起。一是乌克兰问题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欧美制裁俄罗斯与俄反制裁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二是部分资源国局势不稳,利比亚、苏丹、伊朗等国石油产量恢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三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成为基地组织后更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原油生产;四是叙利亚、也门等产油国内战升级,造成中东北非产油区的持续动荡。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成为“新常态”。首先,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已与OPEC常规油生产形成博弈,两者对全球油气市场份额的争夺将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其次,地缘风险导致的油气产量增减,以及资本市场上据此进行的“投机”活动,也将导致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

  油气资源供给消费存风险

  从国内生产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尚有潜力,但开采难度加大。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底,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085亿吨,探明率33%,已处于勘探中期,剩余常规石油资源中深层、深水、低渗等低品位资源约占2/3,开采难度与成本逐渐加大,未来维持2亿吨以上产量难度较大;天然气有上产潜力,但预期并不乐观。常规天然气资源中低品位资源约占70%,新发现气藏品位差,大规模、整装性气田发现困难;页岩气资源不落实,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煤层气受资源条件、经济性、矿权重叠等因素影响,大幅上产难度较大。

  从资源引进看,我国油气进口和海外经营长期高度依赖和集中在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缘风险较高地区。其中,2013年52%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23%来自非洲。油气供应和运输通道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

  从油气配套设施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量仅相当于一个月左右的净进口量,与IEA规定的90天安全储备标准以及部分发达国家高达150天的储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013年国内储气库实际工作气量不足全部消费量的2%,远低于国际平均的15%水平,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油气管网与市政管网不匹配且相当比例的管线进入“老龄期”等问题,也使得我国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严峻。

●虽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采难度极大,但从石油人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摄影/张广虎 孙刚刚)

  油气资源消费将出现供大于求

  从整体看,我国油气需求总量仍将刚性增长。根据中石油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和203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分别为6亿吨和6.8亿吨,以国内产量2亿吨测算,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预测2020年和20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超过3300亿立方米和4500亿立方米以上,对外依存度介于35%~40%。

  但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发生根本性转变,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可能导致油气消费增速逐步放缓;我国消费还面临更强的环境约束,也将影响油气资源消费增长。原油方面,根据中石油有关数据,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约7亿吨,原油加工量仅5亿吨,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维持70%左右,比全球炼厂平均开工负荷率低约10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炼油能力超过8亿吨,原油加工量6亿吨左右,将维持过剩局面。

  天然气方面,我国近年来签订了中俄、中国—中亚和中缅等一系列天然气进口协议以及一批LNG长期进口合约,大幅增加了未来我国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力,预计2020年包括进口在内的我国天然气总供应量将超过3600亿立方米。但按目前消费模式,天然气供应过剩几成定局。

  从全球油气行业发展趋势看,通过技术进步进军深水、非常规、北极乃至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战略方向。我国虽然有中国海油981深水装备投产和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开发突破,但整体技术实力上与国外差距较大,油气科技创新能力不能保障未来发展要求。其中,在物探、钻井、测井技术等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5~10年的差距;深水、非常规等资源的低成本商业化开发经营缺乏;部分核心工艺设备性能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科技资源分散、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仍须完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油气消费增速的放缓。未来,关于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油气地缘风险的持续上升,加剧了全球油气资源的复杂性,明确未来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发展方向已迫在眉睫。(供图/CFP)

  多元化提升油气安全保障水平

  海外油气项目经营多元化。以“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为契机,加强与中亚国家、俄罗斯合作,重点突破哈萨克斯坦里海大油气田合作,积极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勘探开发;以亚马尔项目为契机,与俄罗斯开展北极资源的合作;以天然气和LNG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亚太油气合作;以防范风险、持续合作和稳定油源为着眼点,与中东、非洲国家开展互利合作;以提升深水、非常规开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审慎参与巴西深海盐下和北美非常规油气开发,稳妥推进在美洲的合作。

  进口油气贸易来源多元化。实现贸易主体的多元化,与国外不同地区更多有实力、有资源的贸易商开展合作,逐步增加国内油气贸易商数量;开展贸易品种的多元化,适当进口成品油和化工原料,优化进口品种结构;加强贸易方式的多元化,长期贸易合同和现货合同相结合,提高进口经济性;通过下游合作,锁定原油资源。

  保障运输通道多元化。管道能力方面,俄罗斯合计有68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供应潜力,中亚A、B、C、D四线全部建成合计供气能力850亿立方米/年,中缅管道供气能力110亿立方米/年;海上LNG接收能力已达4000万吨/年,预计2020年达到5000万吨以上。保障运输通道多元化的重点,是积极参与和构建国际能源多边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构建地区性一体化市场和相关陆域、海域能源过境安全协调机制。

  国内油气“增量上产”多元化。常规油气方面,一是要加强精细开发,力争将我国油田平均不到30%的采收率提升至5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要科学开发,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最大产量和最大效益为目标,避免过度追求短期产量的做法;三是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作为重要资源接替方向;四是要大力推进海洋油气特别是南海海域资源的开发,按照“先浅再深、先易后难、加强合作,严防风险”的原则,积极推进我国海洋油气开发。非常规油气方面,一是要加大致密油、页岩油研发力度,积蓄未来发展潜力;应组织力量尽快摸清国内致密油资源家底,集中攻关,突破致密油勘探开发,实现国内原油产量的有序接替。二是要加快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对致密气开发的专项支持,使致密气中低品位、难动用储量尽快得到开发利用。同时,进一步完善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政策支持体系,力争更早进入规模开发阶段。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市场消费

  继续实施“气化中国”战略。我国2013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6%,而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1%。提高油气尤其是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可以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有效扩大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

  合理调整天然气终端价格结构。一是体现天然气环境价值,通过减免天然气相关税费、增加煤炭使用的环境成本,提高天然气的相对经济性;二是按实际成本逐步解决居民用气价格与门站价格倒挂的问题,但对生活困难人群进行针对性补贴;三是采取直供、季节性和可中断气源等差别性价格政策,相对降低工业和发电气价,以此促进气电及工业煤改气发展。

  扩大天然气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消费规模。首先,在交通领域推广以气代油,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公路长途运输和内河运输等领域扩大LNG燃料使用范围;其次,在污染严重、无任何环保措施的煤炭散烧领域,大力推行煤改气,既可改善环境也可降低执法成本。

  推进油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立法和质量标准建设。尽快出台《石油天然气法》、《石油储备法》等法律法规,使油气行业发展有法可依,依法保障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建立健全油气领域各项质量标准,依国际惯例探索并逐渐推行天然气按热值计量,严格单位能耗和环境标准,淘汰不符合环境和质量标准的落后产能;严格规范产品品质,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确保2018年全国车用汽柴油全部达到国V标准。

  健全现代能源管理体系和市场体系。鉴于能源行业系统性强、能源品种间替代性强等特点,一是要加强能源管理的统筹协调,提升战略规划能力;二是要加强能源监管,特别是对自然垄断环节价格、公平服务以及竞争性领域市场秩序的监管,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要发挥税收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引导作用,研究开征碳税,公平体现能源利用的环境成本,为完成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做好政策保障。

  理顺企地关系。一方面要鼓励部分央企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名义让渡部分利益;另一方面要尝试将石油企业上缴中央税收部分转移至资源地或管道途经地,短期可从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入手,将其改为地方税或中央地方共享税并转移至终端征收,中长期可考虑将增值税、所得税等向地方倾斜。此外,对油气资源地地方政府建立长效考核机制,进一步降低GDP考核比重,增加环境方面的考核比重。

  加快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供应过剩,消费方地位上升,是提高我国对油气价格影响力的较好时机。应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利用部分石油出口国美元储备不足的情况,推行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应用,打好期货市场建设的货币基础;以我国将定期发布石油储备数据为契机,加强我国油气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增加透明度,努力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符合我国油气发展形势的、带有标杆性质和计价依据的期货品种,争取价格制定的主动权,逐步提高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

  优化油气上中下游相关技术的自主创新机制。应进一步增加各方科技投入,以政府为主加强基础性研究,企业加大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加强能源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全局协调、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推进能源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助力能源和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