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不景气背后的转机
2014年01月20日 17:0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评论员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那些在困境中不屈服、不气馁、不松劲儿,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生路的企业,代表了乙烯行业的明天。

  曾几何时,大乙烯工程曾被许多地方视为“跑部(步)进京”的重点谈判戏码,首长工程、重中之重、必保项目等等,原因就在于它的巨大带动作用。因为乙烯是石化行业的基础原料,产业链长。有了它,就有了纺织、服装、塑料、玩具等等一大批下游产业,就有了税收、就业、GDP增加值等等一系列亮丽的统计数据。一以当十,足堪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加上解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乙烯产品长期供不应求,长期依赖进口,给乙烯项目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资源稀缺,价格坚挺,稳赚不赔。

  不料,时过境迁。华尔街金融风暴掀起的那股寒潮,吹掉了乙烯产品头上的“皇冠”,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国内下游行业的严重开工不足,迫使乙烯行业一步步陷入萎靡不振,迎来寒冬季节,面对严重亏损。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五年之久,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乙烯市场的复苏似乎并不乐观。这对于正处在快速扩张阶段的中国乙烯行业,无疑压力重重。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危机,原因无非供过于求,产能过剩。仅仅数年前,我们还乐观地判断,中国仍然处于重化工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时段。无论这一判断今天是否适用,长期看是否正确,国内乙烯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都提示我们,中国石化产业的布局、发展、速度,都需要更稳妥一些、更现实一些、更严谨一些。因为没有什么产品会永远供不应求,稳赚不赔。今天“走麦城”的是乙烯,明天没准就是汽油、柴油,或者其他“不愁嫁”的公主们。

  但也并非“满盘皆输”。在乙烯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企业未雨绸缪,灵活应对,强化管理,及时调整产品思路,使一片灰蒙蒙的“雾霾”之中,露出了几块诱人的“蓝天白云”。这正应了那个老理儿,任何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危机就是重新洗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在分析乙烯全行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寻找乙烯行业走出困境的出路,那些在困境中不屈服、不气馁、不松劲儿,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生路的企业,代表了乙烯行业的明天。

  商场上的无数事例证明,成功的企业一定有它成功的产品,要么高精尖,要么独一份儿,“含金量”不俗。衡量产品含金量的主要标准,其实就在创新。大乙烯遭遇小时代看似不幸,其实酝酿着突破,酝酿着创新。

  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仍然不见中国人的身影,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很少有人去追问缘由。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中国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年年增长,世界排名稳步上升,但投入产出严重不符,关键还在于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既然是两张皮,一端问题出在研究单位,另一端的问题就出在生产企业。中国的企业要想真正跻身强者之列,真正引领行业潮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让与投产,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儿。乙烯行业如此,其他各行各业均如此。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