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以碳交易促碳减排 以碳交易促碳减排
2014年01月22日 14:4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评论员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马年春节在一片“马上……”的调侃中拉开了大幕。

  首当其冲,仍然是居全球规模之最的“春运”:几亿人天南地北奔波在回家的路上。上路的人担心变天,刮风下雪问题不大,最头痛的莫过于遭遇大雾。一旦雾霾弥漫,高速封路、飞机停航、动车减速,旅途便成了痛苦。

  2013年,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遭遇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十面“霾”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存质量,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经过30余年高速发展,中国逐渐强盛,百姓生活也得到较大改善。中国的经济规模已提升到世界第二,中国梦吸引了越来越多赞赏的目光。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创建“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创造了全球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近年来,在一系列世界气候大会上,一方面,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地位,申明我们的发展权、排放权;另一方面,递增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使中国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

  从国家层面上看,节能减排早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原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也已形成全民共识。

  转型并非易事。统计显示,当中国在创造全球11%的GDP时,也排放了占全球29%的温室气体。每吨温室气体创造出的GDP产值,中国只有法国的1/14、日本的1/8,甚至比印度还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减排的潜力巨大,但欠缺的仍然是机制。

  为落实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3年被看作是中国碳交易“元年”,除重庆、湖北外,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等其余5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先后上线。按照规划,2015年起,全国范围内将开展碳排放交易,建立统一的交易市场。

  碳交易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减排目标,也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比较现实的政策工具。碳排放交易的概念诞生于欧美,最早在欧美实施。其在欧洲较大规模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通过金融手段和政策强制相结合、赏罚分明和市场机制双管齐下的减排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独到的意义,并被证明是有效的。

  世界看好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而中国通过引进碳交易机制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正常接轨。

  由于目前碳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仍在憧憬之中,政府的管理、企业的参与均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作为碳交易主体的企业,大家对碳信息、碳数据、碳排放、碳价格等都还感到陌生,碳意识薄弱也就成了难以绕过的一大障碍。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