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陈卫东专栏】普霍博弈的启示
2014年01月22日 15:3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陈卫东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普京特赦霍多尔科夫斯基随想(下)

  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是中国石油工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领导者价值取向保障企业长久发展。

  从针锋相对到霍氏出狱,普京与霍多尔科夫斯基精彩的恩怨故事或将告一段落。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对故事延伸开去的思考。

  看似两个人的纠葛,实则是国家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博弈;而作为私营企业的领导者,霍氏本人跌宕起伏的企业家生涯也折射出企业的盛衰过程。

  现在,中国正整体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在中国石油工业与国家同步推进改革措施中,透过对上述事件的深思,或许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哪些应该改变,哪些应该坚守。

  在俄罗斯改革进程中,“制造寡头”、“去寡头”痛苦经历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始终如一的改革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国家领导价值取向的重大改变必然导致社会价值原则的混乱,这是重大社会悲剧的根源所在。回顾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经历,我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不能发生颠覆性错误”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验教训的总结。

  尽管在市场化改革上我们曾有过摇摆,但大方向从未改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步伐将更加坚定。在这场推进改革深化的进程中,中国石油工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逐步建立多元市场主体。增量改革、“边缘革命”等没有多元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市场,也难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石油工业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国内三桶油已具备足够的规模参与国际竞争,关键是对国内竞争市场的培育和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不是油气资源大国,人均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通过资源出口贸易即可获得持续增长。

  人口因素与自然禀赋决定中国油气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正成为油气资源进口大国。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和不断提高能源效率是中国能源领域的核心所在。普京所关注的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控制不应是中国的关注焦点,环境可持续与能源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多元化才是我们今天和未来关注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荣辱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霍氏般的人生就像疾驰的过山车,对其企业而言无疑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和决策决定了公司的盛衰成败。中国的石油企业一直在国家掌控之下,不存在“去寡头”问题,但并不等于公司最高领导者不会有霍氏一样的牢狱之灾。

  私人公司希望把国家利益变成公司利益,因为公司利益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损害侵吞国家利益,比如尤科斯公司的欠税问题。

  国有企业领导者有冲动把公司利益转变为自己的利益,伤害公司而小圈子得益,这就是腐败问题—公司的大股东是国家,伤害公司利益即伤害国家利益。国有企业领导者还是党和国家的干部,贪腐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和威信,因此必须反腐。

  普京的“去寡头”做法有强大的社会民意支撑,中国的反腐同样有强大的社会民意支持。私人寡头垄断会伤害国家利益,央企垄断也有可能伤害国家利益,同样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严密的监管。

  强调人性的自我约束不是总会有效,逐利的本性必须有制度的制约。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