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民企获原油进口权真相悬疑
2014年02月18日 09:13   来源于:中国企业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当事企业否认接受相关媒体采访

  连着数日成为焦点的新疆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月12日晚间,终于发出澄清公告:经公司核实,公司及控股股东管理层人员近期均未接受相关媒体采访。

  而事件的焦点是此前有消息称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权批文。广汇能源称,报道涉及的公司原油进口经营权与配额批文正在办理情况属实。但最终审批手续仍在办理过程中。

  “虽然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以及到2013年年底,各种关于向民营企业放开原油进口权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但是最终都没有看到文字性的内容。”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原油进口权向民企放开仍无解,今年是否会放开仍是未知。

  接近真相的传言

  农历新年后第一个星期一的一则消息令民营油企有些蠢蠢欲动。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今年有望获得商务部非国有贸易原油进口经营资质和允许量。

  《中国企业报》记者随即向广汇能源核实,一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后先是表示“没听说”,随后让记者直接联系公司董秘。而在随后几日的报道中广汇能源原油进口权的批文貌似已经落地。

  广汇能源在公司公告中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根据已经取得的境外油气资源及勘探开发能力,正在申请原油非国有贸易经营权及相应配额。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1月,广汇能源向政府部门申请原油进口资质。广汇能源准备将旗下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项目的产油运至国内,就等着进口资质落地。

  事实上,2013年年底,关于原油进口权放开的消息一时间多的竟有些满天飞的景象。上述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以为在2013年年底会有突破性进展,那时,开放原油市场、选择有资质的企业和商务部提供配额,也就是在原有配额基础上,为民营企业增加一部分配额,看似推进得比较快,但是突然间戛然而止了。”

  当时的感觉是“信息慢,但是不知道在什么环节出现问题了。”该负责人表示,确切地说,“这些都是捕风捉影不明确的消息,并没有进一步以文件的形式面世,还都是原来的设想。”

  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认为,目前原油进口权是否放开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民企迫切期待市场开放,但决策层还需要考虑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需要非常智慧的制度设计,兼顾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

  不过,在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唐淑萍看来,今年原油进口权民资放开将会成为可能。唐淑萍分析称,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原油进口权放开问题以及2013年10月发改委印发的《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也完成了原油进口权放开的草案的制定,明确了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条件。“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权开放进入了准备阶段,原油进口权放开的信号不断增强”。

  向民企放开的猜想

  为什么广汇能源简单的一则消息竟能短时激起千层浪,足以看出国内希望打破石油垄断的迫切。

  事实上,原油领域的改革非常缓慢,截至目前,全国只有21家企业有原油进口资质,而其中很多还是三桶油旗下的子公司。

  在原油进口权未被放开的背景下,国内的地炼企业就像被套上了紧箍咒,即使炼油能力再强,也需要受制于人,从拥有进口权的几大国企手中购买原油。无疑,地方炼油厂和大型国有石油集团因油源问题而矛盾逐渐深化。

  在上述工商联相关负责人看来,“所谓地炼企业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等等说辞,都是带着某种偏见。”

  一家地炼企业相关人士反问记者,“民营企业做的自家生意,怎么会砸了自己的牌子。”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7亿吨,同比增长2.8%,原油进口量达2.82亿吨,同比增长4.03%。由于精炼厂启动新产能、重建库存等因素,中国原油的需求量正在逐月增加,2013年12月中国原油日均需求量达1000万桶左右,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原油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预计2014年中国原油日均需求量将增加35万桶。

  唐淑萍认为,如果国家分批放开原油进口权,最先获益的是大型国有企业,民企可获取的份额依旧不大。

  李莉称,从民营炼油商角度,使用进口原油意味着更多元的原料和成本选择,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目前,地炼厂大多都是在使用燃料油,如果这些炼厂能够拿到进口原油,那么利润将大幅提升。”上述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使用燃料油首先需要交纳消费税,如果能拿到原料油,不仅产品品质好,而且还不用缴纳消费税。而使到燃料油则恰恰相反,其中的差异不言而喻。

  “业内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由具有准生证的地方炼厂企业来获得配额,从而最终提升地方炼厂的开工率。”上述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然,如果进口原油没有进入地方炼厂,而是被不断地在流通领域倒手,最后进入一些不符合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企业,也是业界所不愿预见的。”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