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吉林石化创新潮涌
2014年02月27日 15:3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孙晓春 萧 兵 张晓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为吉林石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 文/孙晓春 萧 兵 张晓君

  人们记住吉林石化不仅因为它是共和国的化工长子,第一代化肥、第一桶燃料、第一车电石从这里运往全国。也不仅是因为它作为一个60年的东北老化工基地,历经三次艰苦创业,企业发展一步一个新台阶。更因为,它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基因,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企业愈加焕发活力,千亿元产业基地目标愈加清晰。

  走进吉林石化的人都会惊叹,这里没有一点老化工的影子,有的是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处处洋溢着旺盛滋长的“新意”。作为吉林石化公司掌舵人,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对创新发展有自己独到见解:“科技创新,要根据市场需求配置企业资源,才能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成攻坚利器

  新年伊始,随着20万吨/年ABS项目、25万吨航空煤油项目的建成,吉林石化在提升质量效益上正迈开新的步伐,松花江畔掀起了新一轮创新发展潮。

  吉林石化目前是国内重要的ABS生产基地,近两年,接连建设了ABS一期、二期项目。尤其在二期项目中,以自有专利技术避开国外专利限制,抢占技术制高点,使产品品种的选择更具灵活性,为今后发展赢得了更大市场空间。

  “我们走过了一个‘投资-扩大再生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高峰期。现在吉林石化以58万吨产能,成为中国石油系统最大的ABS生产基地,从而增强了市场的话语权,满足各层次不同客户的需求。”合成树脂厂总工程师陆书来说。

  去年吉林石化启动了“十大科技攻关”项目。随着丙烯腈装置废水投烧、燃煤锅炉优化燃烧技术以及环保型充油丁苯橡胶1763N工业化技术的不断实施,吉林石化装置产能和创效水平再上新台阶。仅年产12万吨苯酚丙酮装置技术改造一项,预计年增加产值13260万元。

  “我们开展的S-877银催化剂优化技术,创造了国际同类催化剂使用最好水平,还使装置物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创效达到千万元,成为行业的标杆。”乙二醇厂生产技术科刘梓平兴奋地说。

  “‘十大科技攻关’项目推进了公司产业优化、增强了市场话语权、提升了装置营利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提供可靠保证。”吉林石化科技与规划发展处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产品创新抢占市场高点

  创新要体现市场价值,要融入市场去衡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吉林石化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展开了行动,有效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盘点去年成绩时,吉林石化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规模上,而是在“差别化”上做文章。在丁苯橡胶实现1500、1502等系列环保产品的基础上,他们又向环保型充油胶进军。

  “通过开展基础胶乳聚合配方与填充油乳化配方的研究及工艺优化,确定小试聚合工艺参数和填充油掺混凝聚工艺,完成了环保充油胶SBR1766和SBR1778E两个新产品的开发。这对于发展环保型轮胎、助力轮胎走出国门将起到推动作用。”吉林石化研究院橡胶研究所负责人说。

  “稳生产、重研发、盯市场”。吉林石化的新产品研发、储备、推广节奏不断加快。

  ABS产品是吉林石化的拳头产品,是国内率先敲开格力等品牌专用料厂家的大门。他们不满足取得的成绩,通过提高丁二烯综合利用率、乳液接枝聚合转化率,开展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色差、减少黑点等技术攻关。开发新指标格力料、商品SAN树脂等新产品,显著地提高了现有18万吨/年ABS通用料装置工艺技术水平,实现了节能、降耗、提质、增产,提升了吉林石化ABS通用料装置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累计创效3085万元。

  吉林石化又前瞻性地介入航煤领域,目前年产25万吨航空煤油项目主体工程已进入开车倒计时。

  “这个项目将填补吉林省航空煤油生产空白,投产后所产航油不仅能满足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所有航班的燃料供应,而且可兼顾吉林省内其他支线机场的航油需求。吉林石化产品队伍又填新成员。”项目负责人说。

  管理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仅包括有形的技术,还包括无形的管理。创新管理,让吉林石化抓住了炼化企业调结构、促创新、强管理、增效益的“牛鼻子”,开辟了炼化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

  吉林石化加快对标管理步伐,对60套生产装置900多项全定额指标,逐个开展对标分析,对照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系统内先进水平、历史最高水平、装置设计水平,深入查找“短板”,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高装置运行质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在国内石化行业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吉林石化,前几年的石油加工损失率、能耗等指标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通过对标,让大家了解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一场“比学赶超”的大行动悄然展开。公司上下共同为装置把脉问诊,深刻剖析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改进措施和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措施、破瓶颈,实现了经济指标持续好转。

  “通过对标管理,我们多套生产装置消耗指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乙烯装置通过与国内先进的茂名乙烯和独山子乙烯进行对标,归纳出在裂解炉热效率、急冷水热量优化、换热器及保冷,以及操作平稳和仪表自控率提高等方面的差距与潜力,制定并落实了10条改进措施。最新数据显示,该装置综合能耗比历史最好水平降低31公斤标油/吨乙烯,节能创效5573万元。合成氨装置综合能耗比历史最好水平降低15公斤标油/吨合成氨,节能创效1070万元。”生产技术处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吉林石化公司还通过建立完善操作平稳率控制、分析与考核机制,改善了公司操作平稳率监控平台的监控功能。目前操作平稳率达到99.5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2013年财务报表显示,吉林石化公司有460项工艺技术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吉林石化还创新采购模式,开展对大宗原料实施重点管理、途耗控制、推进直采、打破独家、标准化采购、集约集成减少招标次数、集体选商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采购价格的管控,采购创效能力明显提升,累计降低成本2亿元。

  “我们引入供应商扩大招标范围,实现降采947万元;通过实施对运输、卸车环节的管控,采取优化卸车设施、单车考核途耗等措施,创效670万元;通过推进直采,实现降采422.5万元;通过打破独家,实现降采361万元;通过集体选商工作,累计降采378.3万元。”物资供应公司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