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煤化工遭遇最严环保标准
2015年09月18日 13:1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曹凤中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强制性地规范煤化工企业的环境行为是必然选择,必须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 文/曹凤中

  被称为煤化工史上最严环保标准的《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虽然还处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中,但2015年以来环保已经成为新建煤化工项目的紧箍咒。

  2月,苏新能源塔城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环评被否之后,北控集团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年、中海油大同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环评均未通过。

  7月16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驳回伊犁新天2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山西潞安18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书。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化工新能源产量规模将由2013年的千万吨级提升至2020年的亿吨级。化工新材料以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特种橡胶三大重点领域为突破,带动整体自给率由2013年的60%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

  环评更加严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将迎来新常态。在这一阶段,新情况出现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新要求提升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这就要求环境法律体系能够适应新情况、新要求,体现出更强的前瞻性。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部门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决策的切入点。

  仍以苏新能源塔城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为例。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由江苏省国资委主导,徐矿集团等5家省属大型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煤基清洁能源开发实体,直接接受省政府领导,是江苏、新疆两省区《关于深化两地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的执行主体。根据江苏、新疆两省区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约定,计划到2020年,江苏在新疆投资1800亿元,建成26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形成1.3亿吨/年煤炭生产能力,配套实施其他煤基能源项目。首期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及2600万吨/年配套煤矿项目计划于2017年基本建成投产。可以说这个项目非常重要。

●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是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摄影/本刊记者 杨春雁)

  2015年2月13日—19日,环境保护部公示了一批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决定。其中,包括对苏新能源新疆准东煤制气项目之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驳回。这表明了新任环保部长上任后对煤制气项目的监管立场,也表明了政府对发展煤化工的态度。可以说,我国对煤化工的环境评审正在收紧。

  环保部不予同意的理由第一个就是,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匮乏,未结合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充分论证项目取水对下游居民用水、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影响。

  第二个理由是,项目工程分析未结合各废水处理单元排水水质和各工艺单元用水需求,论证生化系统深度处理、回用水处理系统和高浓盐水处理系统反渗透、浓盐水蒸发结晶等单元的环境可行性。

  环保部驳回的其他理由还包括废气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等。

  新型煤化工项目废水一般以高浓度煤气洗涤废水为主,含有大量酚、氰、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寻求处理效果好、工艺稳定性强、运行费用低的废水处理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已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要求。水处理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上述案例充分说明环保部已经认真总结了已建成的一些煤制气和煤化工项目在环保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了实践的依据。以后煤化工的环评如果做不到切实可行,并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要求,恐怕不能过关了。

  煤制气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能源,在我国新型替代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环保部对项目环评的严格要求,是中国煤化工健康发展的前提。

  强化法制成为主旋律

  “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基本形势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下降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线的新常态。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2013年我国发生的大面积雾霾现象,成为人类历史之最。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复杂,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困难。

  在环境承载力巳经达到或接近上线而经济仍需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双重夹击下,“十三五”时期,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质量和总量双管控;统筹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和生态保护的风险防范。环境保护必须更加深刻地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之中,不但约束环境行为,而且必须以采取强制性政策为主导,干预经济决策,用环境承载力作为最为稀缺的自然要素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引领经济发展的绿化,创建美好的未来。

  煤化工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行业,会有更多的环保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出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大趋势。

  除此之外,煤化工产业需要高度重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气候变化是国际和国内都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是CO2排放大国,政府十分重视减排工作,目前正在抓紧培育碳交易市场,建立机制促进减排。煤化工项目的碳排放强度大,而由于工艺特点,在低温甲醇洗环节可产生大量高浓度CO2,有利于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如将CO2注入油气田,可提高油气采收率达10%左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法规建设推进产业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增速下降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线的新常态。因此,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从严要求。这在新《环保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法规中都有鲜明体现。

  新《环保法》突出了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导向,确保有法必依。比如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等。同时,新《环保法》特别注重运用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环保部将继续会同中国保监会推进环境责任保险,在鉴别、筛选高风险企业的同时,逐步完善风险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的规范、方法和指标,并推动地方环保部门、保监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协同合作。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