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 关停边缘企业的逆袭
2014年03月03日 16:2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谢文艳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依靠转变观念、做深内功,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成功扭亏为盈。

  ○ 文/谢文艳

  临近春节,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编织袋车间厂房一派繁忙景象,被暂时充实到印切缝岗的技术员马宏卓说:“像我这样在一线顶岗的干部还有很多,现在难得产品需求正旺。这么好的时机,只要能多赚钱,我们乐意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是什么样的动力激发出员工如此的工作热情?从一组财务报表数据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2013年1至4月,开发公司亏损近400万元;而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这个公司完成利润918万元。从亏损400万元到盈利900多万元,如此惊人的逆袭是如何实现的呢?

  转变观念 破釜沉舟

  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主要从事编织袋、特种气体、塑料改性产品、化工“三剂”的生产和销售,兼具劳保服装及印刷、化工设备清洗、化工废品回收、保温施工等辅助产业,是集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一体的经营企业。

  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石化行业整体走低。作为依赖大庆石化公司内部市场存续的开发公司,生产经营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效益、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下滑。2013年1至4月,企业亏损近400万元,一只脚已踏在关停悬崖的边缘。

  穷则思变,变则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观望等待只有死路一条。破釜沉舟,大干一场,或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刚刚上任不久的公司总经理王忠良,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18个基层车间进行调研,通过“听、看、问、答”的形式,全面了解各基层车间实际情况,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经过调研、分析,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最终把关键点落在“两个突破”上,即“突破车间只管生产不管成本的格局,施行生产成本并行的管理模式。突破固步自封、满足现状的市场格局,实现内外部市场并存的经营模式”。

  经过认真研究和筛选,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在增产、优化、节约、降费、项目增效5个方面确定了13个挖潜项目。车间每月初进行上个月的成本分析,中旬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不定期组织专项分析会,剖析各项成本费用,细化管控措施,增强基层成本意识。让企业管理与车间管理职能无缝连接,车间成为成本中心。

  优化节约只是挖潜增效的一个表层,积极开发外部市场,增加外部市场占有率,才是摆脱依附、改变命运的根本途径。

  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新成立了市场研发中心,几个月内在液化气、丙烷销售方面,新开发了绥化和伊春地区市场。9月,新增用户实现增效2.6万元。油酸销售已与吉林石化分公司达成销售意向。如今,服装、包装产品已明确市场目标,将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做深内功 堵塞漏洞

  在纯净水车间化验室的试验台上,摆放着2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纯净水瓶。主任王栋和技术人员王小东,正在认真地研究市场方案。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已经把瓶坯子由原来的每个18克降到14.5克,每年节约了10多万元的成本。

  “过去只管生产,不管成本。现在生产一个瓶子需要多少钱,卖到市场赚了多少,还有哪块市场可以开发,一分一厘的成本都要算,算出来的都是效益。积少成多,卖一瓶水和一万瓶水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主任王栋把经济账几乎抠到了骨头缝里。

  劳务费用是这个公司费用支出的“大包袱”。开发公司总人数850人,其中外用工几乎占了一半。不用或少用外用工,是否也可以维持生产?

  经计算,外用工每年人平均费用是4万多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年仅外用工费用支出就需3000多万元。这个包袱不除,公司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无形中就会被分解吃掉。

  减,他们原来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如何解决?不减,开发公司每年都将背负着这笔巨大的费用支出。可“减”,谈何容易。

  不用力,水分怎能“挤”得出?只要坚定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公司不断向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认清企业面临的困难,从思想上让员工正视现实。各车间积极想办法,采用原来的五班三倒改成四班三倒的工作运转等方式。截至2013年9月,裁减外用工180人,每个月减少劳务费支出50多万元。

  同时,开发公司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堵塞漏洞,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实现节约增效。封存10台非生产用车,同时严格控制油料消耗,每月减少油料消耗1.5万元。

  对非生产物资实行休眠采购,办公费、杂品费每月减少1万元。严格控制招待费,招待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4万元。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减少能源费支出,改变取暖方式,变气暖为水暖,停止一些不必要采暖房屋的供暖,减少采暖费支出16万元。

  人尽其才 激发活力

  编织袋车间制袋班长高洪涛,和几个班组员工在拉丝机前紧张地忙碌着。4台拉丝机以往换过滤网需停机2小时,为了缩短时间,他们积极想办法,用风线管吹冷机器,只需要20分钟即可换完,不仅减少了停机次数,而且提高了产能。

  一个企业能长足地存续发展下去,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

  2013年10月起,大庆石化公司开发公司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内设十大劳动模范,分管理层、生产层,奖金1万元;设金牌操作岗、金牌销售员,每月奖励800元;设金牌班组长、金牌销售长,每月奖金1000元。

  凭业绩,被尊重。有效的激励,把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聪明才智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发挥着无穷的作用。

  编织袋车间将造纱机由原来运行的180转提高到200转,增加了产量。编织袋运行班长杨兵健积极动脑想办法,在涂膜机上安装石英管加热圈,使膜头升温时间由2小时减少到1小时,降低了一半能耗。圆织班长王志国发明了一个“割管板”,既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收率,每人、每班可节约纱0.5千克左右,每天节约纱30余千克。

  成品车间结合编织袋工艺指标,对打包机压盖进行重新加工设计,使打包机压盖宽度缩小180毫米,为公司采购新压盖节约资金7650元,产量由原来的每小时40包提高到了50包。

  几个月内,开发公司人尽其能,才尽其用,把一些更合适的人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原编织袋车间主任孙贵春,由于熟悉这个车间的生产及管理,被调回原岗位工作。上任没几天,2013年前9个月,编织袋产量一直在300万条左右徘徊,而10月,编织袋产量突破性地达到了565万条,创月产历史最好水平。

  本文图片均由谢文艳摄影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