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人如其字,叶宜坚看似瘦小,关键时刻迸发大能量。
○ 文/孙国徽
朋友说,叶宜坚的字太瘦。老叶却不以为然,“瘦了才显刚气嘛”。
去年深秋,我南下粤东第一次见到叶宜坚。眼前的他,精瘦。人如其字。趁着空当,找他论书品茶。外头,中海油LNG项目建设场地一片火热。刚从施工现场回来的他,满头淌汗。
给自己封了号
当过焊工,做过首饰,业精于行,三年前成了施工安全监督……老叶的社会角色不断变换,但练字的喜好一直没扔,甚至还给自己“封”了号——艺林一叶。
老叶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因此,他的书法之道,从不攻守一家,反倒有几分“随意”。
去年3月,他着笔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觉着没啥长进了,就把欧体一股脑忘掉,落笔练《曹全碑》……如此循环往复,多番“推倒重来”,渐渐悟出一套自我“章法”。
早在10多年前,老叶就痴迷于练字。但在当时,他还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几笔下去颇为得意。每每听到朋友的赞誉之辞,总是暗自心喜。
居然不是书法
有一天,他与几位朋友一起喝茶闲聊,无意间谈及当地一位有名的书法家林树群。那时,林老已年逾六旬,但仍笔耕不辍。
出于某种崇拜与好奇,老叶当即前去拜访林老。在林老的书房里,老叶拿出精心准备的作品。林老只瞧了一眼,便开门见山说道:“你这只是在写字,根本不是书法。”
“一支笔,一腔情,这么多年奋笔疾书,居然不是书法?!”被浇了一盆冷水的老叶顿时傻了眼,苦笑着自言自语道。
这之后,只要一得空,老叶就往林老家里跑。每次去他都不忘带上自己最新出炉的作品,请林老点评一二。
奇怪的是,老叶多次要求拜入林老门下均被婉言谢绝了。林老说:“学生不能只向一个老师学,要多仿古人学传统。”这句话,老叶至今铭记,还经常与同路中人共享此道。
多年下来,老叶与林老成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每次碰面,林老还照常点评老叶的作品。不同的是,如今林老言语间多了些赞扬。这让老叶自信了不少。
老叶说,自己终于等到这一天,因为意味着走上了“正道”。
创下独特之论
在这条书法之道上,老叶还不忘“品书”,并创下见解独特的叶氏之论。
——书法风格不拘一格,变幻多样,特别是汉碑,正如清代书法家王澍所说的,“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西汉的汉碑方劲拙和质朴深厚,东汉则遒丽秀美,端庄典雅,刚健劲拔,奇肆放纵,也有古朴稚拙,平正规整。曹全碑的丽秀美,在汉碑里更是独树一格。
——在古代,秀丽算不上最高品位。中国书法崇尚雄浑与深厚、高古与苍茫,相比之下,秀丽略带女人气。
“字体秀美飞动,风格秀逸多姿,用笔放纵,意态醇美,就像在欣赏一场芭蕾舞,极富动感。”老叶对秀丽“情有独钟”,这样形容他所极爱的曹全碑。
在老叶看来,写一幅字像布一个局。执笔者好似局后的谋略家,字距疏密,笔墨浓淡,皆关乎局势强弱。他最喜东坡,但眼下尚不敢临摹。
写尽家国春秋
闻着茶香,听他讲了一个并不陌生的故事。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幼好学,专工草书隶书。一次,他把一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王羲之看。出人意料的是,王羲之看时一个劲儿地摇头。当掀到一个“大”字时,才露出比较满意的神情,并随手在“大”字下添一点,然后把全部字稿退还献之。
献之不服,将全部习字呈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老叶说,别小瞧那一“点”,一竖一横最见功底。
白天,他一身灰尘跑工地,用一双慧眼排查施工现场的风险点;到了晚上,埋首书房伏案头,凭一支秀笔写尽家国春秋。
动静之间,忙闲之中,他一时只“盯”一事。
网上得诗自喜
他的同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013年9月22日的下午,台风“天兔”裹挟着16级风力,正面登陆粤东,开始袭击老叶所在的建设现场。
当时,许多大树被拦腰吹断,铁皮与砂石漫天飞舞。
作为码头安全监督员的老叶,恰巧在这天当班。他所在的临时板房被风吹得“咯吱咯吱”地响,老叶时刻紧盯着台风路径,还不时拿起电话向承包商询问工人的撤离情况。
当大伙准备撤离时,老叶在现场临时当起“总指挥”,引导承包商和施工工人有序乘车,丝毫不乱。不到一个小时,施工工人们全部安全撤离。
在临时板房前,瘦小的老叶好几次险些被风吹倒。他单薄的雨衣难以顶住强风侵袭,汗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把他从头到脚浇灌了一遍……
事后,忆起这幕场景,老叶说,当时他毫无杂念,心静如初,如同在练习书法一般。同事们都说,老叶看似瘦小,但关键时刻总能迸发大能量。
每逢周末,老叶总会约上小镇的三五好友,纵情海边,“杂事不谈,只论书画”。老叶说,这是他极享受的一种生活。
“如果觉得自己的字漂亮,那你的艺术生命即将终结”。在当地,叶宜坚也算小有名气。不少人闻其名后,上门索字,他大多会婉拒。
一次偶然,老叶在网上得一“藏名”诗,着实喜欢。诗曰:雪打青松枝更挺,风扬翠柳叶宜坚。常将日月心中挂,力让星河流满天。
本文图片均由陈茂濠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