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资讯  >  国内
油价或第三次下调 新机制周岁能否出新招
2014年03月26日 10:06   来源于:新华社   作者:刘雪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随着市场对地缘风险的担忧逐渐减弱,国际油价不断震荡下行。受益于此,3月26日24时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第三次下调。与此同时,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将迎来运行一周年的重要节点。

  专家表示,新机制实施后,成品油市场运行平稳,油价步入常态化调整阶段。但新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盼望周年之际再度推陈出新。

  地缘风险担忧情绪缓解 国际油价震荡下行

  3月3日,受乌克兰局势影响,国际油价创出年内最高点。然而,随着市场对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减弱,国际油价失去支撑,逐渐震荡下行。

  截至24日收盘,纽约油价收于每桶99.6美元,布伦特油价收于每桶106.81美元。与3月3日创出的年内高点相比,纽约油价下跌了5.1%,布伦特油价下跌了近4%。

  乌克兰局势的演变成为影响国际油价市场的主要因素。虽然欧美近期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但不少业内认为短期内局势严重恶化的可能性较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谢晓敏表示,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油气供应国,双方形成了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欧盟大约50%的石油进口自俄罗斯;另外,欧盟管道天然气进口当中,俄气占比达40%。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欧盟对俄罗斯油气依赖度很高,这使其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能源依赖的限制。乌克兰局势虽然仍处于胶着阶段,但预期事态严重恶化的可能性较小。

  除此之外,在3月12日,美国宣布释放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这也大大缓解了投资者对资源供给的担忧。

  中国国际期货高级分析师刘亚琴表示,这次美国释放的石油储备量只占其战略石油储备总量的0.4%。这向市场释放出了明确信号:即使乌克兰局势演变超出控制,美国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影响石油市场。

  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报告指出,受益于页岩油气开发的成功,美国原油产量已达到25年来的最高位。

  随着北半球天气转暖,欧美取暖油需求逐渐转弱,专家预计3月下旬到4月份国际油价处于弱势格局。

  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第三次下调 降幅或逾百元

  受益于近期国际油价不断下探,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有望迎来新的一轮下调。

  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做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上轮国内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于3月12日开启,但由于调价幅度未满足每吨50元的门槛,而导致调价搁浅。根据间隔周期推算,到3月26日(本周三),新一轮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开启,业内预计国内油价迎来年内第三次下调。

  从近期原油变化率来看,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24日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变化率为-2.41%。安迅思息旺能源监测的变化率为-2.39%,对应的油价下调幅度为每吨125元。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认为,上轮调价周期内,原油变化率处于负向运行,但由于下调幅度未及调价门槛而搁浅。累加上轮未调的部分,本轮油价下调幅度进一步加深,预计汽柴油每吨降幅超过百元。

  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部资深分析师梁丹表示,若国际油价维持窄幅波动,预计到26日调价窗口开启当日,国内油价对应的下调幅度约为每吨120元,折合全国90号汽油每升0.09元,0号柴油每升0.1元。除非国际油价突然暴涨超过每桶5美元,本轮调价才可能再次搁浅。

  金银岛原油分析师靳婷表示,近期国际油价下行态势明显,突然出现暴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本轮国内油价迎来下调基本板上钉钉。

  新机制运行满周岁 市场呼唤继续完善再出新招

  3月26日是本轮成品油调价的时间窗口,也是国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满一周年的重要节点。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下调油价并同步出台价格机制完善方案。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观察新机制运行一周年的表现,每次调价严格按照机制执行,并未出现滞后调价、该调不调的现象。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新机制定价更加透明,保证了企业的合理利润,减少了政策性亏损。去年,中石化的炼油板块经营收益为86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比增加了200亿元。炼油毛利达到每吨261.1元,同比增长104.7元,涨幅为67%。

  虽然各方对新机制表现较为认可,但新机制离完全市场化仍存在一定差距,并非尽善尽美。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新机制体现了按成本定价的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合理利润,但还未充分体现消费者的利益。其定价主要参照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并未将国内实际供需因素作为指标包含在内,这一点仍值得继续完善。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