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PTA,从暴利到薄利
2014年05月19日 10:0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蒋连家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PTA过剩之后迎接的将是微利时代。

  ○ 文/蒋连家

  产能过剩、开工率下降、新增产能持续加入;下游出口不畅、产生自下而上的倒逼效应:PTA企业已经经历了30多个月的亏损。国内PTA产业重新洗牌的行业发展趋向,似乎难以避免。

  难以避免的大洗牌

  4月,扬子石化继改造后的2号PTA因为亏损严重停车之后,后建的3号PTA开始降负荷运行;2号PTA装置完成改造后,立即启动1号装置改造的规划因为市场因素可能走向流产。主管生产的丁家海副厂长介绍说,后期建设的3号PTA与国内最先进装置相比,产品完全成本差不超过100元/吨。以3月初6300元/吨最低含税价测算,PTA已经没有了边际利润,企业维持运行更多地是出于对市场维护和占有角度上考虑。

  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纵观整个PTA行业,2011年四季度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据报,2014年亚洲还将有1600万吨新增产能,其中中国955万吨。大家心知肚明,产能过剩形势下,装置一停,用户换了供货商,丢失了市场,再开车的损失只能更大。因此,大家选择维持着低负荷运行,用效益换市场;也有人期望西方国家经济企稳复苏,出口市场好转。

  业界从宏观分析整条PTA产业链状态,认为国内近年来工资不断上涨,已经没有了成本优势。一些国外制衣订单开始向中国周边人工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转移。这将对国内纺织产业链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其中,PTA因为生产企业规模更大,受到的影响也更大。如果目前亏损状态持续下去,产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没有上下游配套的单独的30万吨/年以下规模的装置将先倒下;国有企业PTA只是其产品之一,而且具有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抗风险能力更强,选择坚持还是退出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

  快速到来的过剩时代

  13万元—这是刚迈入新世纪大门某新建PTA工厂给某国有企业PTA技术骨干开出的年薪。世纪之初国内PTA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发生了可称为激烈的PTA人才争夺战。

  回顾国内PTA的迅速发展历程,固然有着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国内政策因素起着关键和决定性作用。

  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区域或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采取了政府干预,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投资。2002年和2012年产能形成并集中释放。特别是2008年后的投资,投资主体已经由国企转为民企。江浙一带原本仅从事下游服装、纺织、聚酯业的民营企业,抓住PTA技术门槛降低等机遇,产业链由终端向上逆向发展,成为最大的投资主体,并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力,形成了目前江浙地区国内PTA密度最大的产业集群。曾经的行业老大中国石化产能仅占330万吨/年,民营企业逐步主导着PTA市场。这其间,扬子石化依托PTA工业装置和研究院专业人才优势,成功开发出了PTA成套技术,并利用自主开发的PTA成套技术,完成了2号PTA的技术改造,也客观上逼迫国际技术出口大幅降价。同时,国际PTA技术越来越成熟,装置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超过200万吨/年,为PTA行业出现“巨无霸”创造了条件。

  2011年,国内PTA行业迎来了最后一波厚利期。据传,此年建成投产的江阴汉邦60万吨/年PTA,当年就收回了投资。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国内PTA产能增加到3280万吨/年。当年产量2040万吨,闲置产能1/3。中国PTA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迎接PTA薄利时代

  扬子石化从炼油到芳烃再到PTA,产业延伸优势无可比拟。如果扬子都要强撑,还有谁日子好过?市场纷争,先退出就再也没有机会。目前国内PTA产能相差很大,有的产能不到30万吨/年,有的单线产能达到220万吨/年。其中,总量最大的生产商逸盛一家占有国内总产能1/3以上。PTA成本差异主要反映在能耗上。其中,最高与最低能耗相差150公斤标油/吨。按4000元/吨标油测算,成本就差了600元/吨。落后产能被淘汰出局应该没有悬念。

  业者认为,连续30个月亏损已经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据统计,2013年国内PTA产能约为4000万吨,开工率大约是75%;2014年有近1000万吨新增产能,3000万吨钢性需求,开工率还将下降。这样,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退出,都需要下决断。拆掉装置虽然会造成资产浪费,但那些装置老、规模小、能耗高的装置已经没有了生存力,遭淘汰也在情理中。设想一下,如果超级生产商设定一个成本价,并长期坚持,那些能耗、成本高的装置只有亏损维持,理性退出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坚持的企业怎么办?单纯靠低成本竞争迫使对手退出,结果必定是有死有伤。或许可以建立强有力的协会,统一协调市场,避免恶斗。

  一番拼杀之后,站着的得以存活,靠实力分割市场;倒下的从此消失。

  更深刻重组或将来临

  扬子石化1号PTA装置退出运行已经超过一年,原来准备进行的节能改造已经变得遥遥无期,或许这套曾经为扬子石化挣得过高效益的装置已经完成了使命。之所以有这种认识,考虑的不仅仅是目前的PTA行情,也不仅仅是产能过剩问题,而是因为石化行业新技术催生的资源变局或许即将发力。

  长期的高油价催生了资源变局。中东石油伴生气实现资源化利用,形成了低成本乙烯产能;美国页岩气开采改变了全球能源板块结构;国内煤制气化工庞大的规划规模和逐渐形成的现实产能,正形成对传统油化工现实性冲击。这些因素正深刻影响着国内化工生态。

  排除国外非石油资源变化不说,单是目前煤制乙烯已经有多套工业装置,已经对乙烯链产品形成现实冲击。2012年聚烯烃国内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其中就有低成本新资源的因素;煤制芳烃也已经有工业装置试运行。

  目前国内石化产品市场价格已经接受着国外气资源产品价格冲击。另一方面,国内煤化工产能集中形成后,将会带来新一轮产业重组。这一轮由于资源变化而引发的化工产业重组带来的冲击将更加深刻。

  20多年超常规发展,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似乎是眨眼之间。但是,PTA过剩之后,再也不会有暴利了,今后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微利之下,而且将抑制新增投资,市场也会归于平静,更加成熟。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