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起死回生”的长停疑难井
2014年05月19日 10:0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磊 王海燕 李玉勤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一场“拯救”长停疑难井的攻坚战悄然在大港油田采油一厂打响。

  ○ 文/张 磊 王海燕 李玉勤

  “港539-1井日产量达到16.6吨,真是为咱们完成月度配产和实现上半年任务过半增添了信心!”4月8日,大港油田采油一厂作业一区经理罗光亮看到港539-1井的核产结果,笑得合不上嘴。但在数月前,只要提起这口井,罗光亮总是眉头紧锁。

  位于唐家河油田三断块的港539-1井是典型的长停疑难井。该井于2006年12月投产,日产油量最高时达138吨。因动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且井况变差,这口高含水井于2013年8月停产,后虽多次作业都因井下丢手多次打捞无效,而使得其主力层东一油组无法得到有效开采。

  事实上,类似港539-1井这样的长停疑难井在大港油田不在少数,且随着老油田的不断深入开发,每年还在以80余口井的速度递增,仅采油一厂便有长停疑难井200余口,成为制约老油田上产的顽疾之一。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产,使之“起死回生”,实现稳油增产,成为摆在广大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老油田的发展,仅仅依靠产能新井远远不够,自然老井特别是这些长停疑难井才是稳产的关键。修复长停疑难井,不仅能提高油水井开井率和油层利用率,而且能拓宽老区上产渠道,增加基础产量,可谓一举两得。”正如采油一厂厂长王华崇所说,一场“拯救”长停疑难井的攻坚战悄然在采油一厂打响。

  为长停疑难井建档案

  全厂究竟有多少口套损套变的疑难井?哪些井有较大的地下潜力?作业施工的难度有多大?

  为了彻底摸清长停疑难井的所有情况,采油一厂组织地质、修井、工艺、管理以及基层作业区等多个部门以油藏大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开始对长停疑难井展开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现场勘查,及时准确地录取好资料。如今,采油一厂的长停井全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档案”,只需登录采油厂或作业区的网址,就能够清楚详细地查询到每一口长停井的地理位置、投产和停产日期、井口和地下管柱状况等。

  按照“今天的长停井可能是明天的高产井”理念,采油一厂技术人员依托先进的动态监测技术开始对长停疑难井进行筛选。以“整体性调查,一体化部署,规模化恢复”为手段,精细开展层间及层内剩余油测试与分析,对井况差、潜力大、可修复利用的长停井有针对性地进行潜力调查,力争对每口长停井做到潜力清楚、方向明确,基本确立以先期注水为保障,以工艺技术为支撑的原则,按照潜力大小、修井作业费用高低及工艺难易程度,通过放换层、卡堵水、重增补、防砂等措施,逐步修复长停井,在提高单井生产能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注采井网,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为长停疑难井打“强心剂”

  “采油一厂开发的7个油田,涉及的油藏类型多,层内层间矛盾突出,油藏、井筒和地面矛盾相互交错,要想解决长停井的问题,必须突破原有思维,从转变观念入手思考,把长停疑难井的修复与‘建井网、提十率’有机结合起来。”采油一厂厂长王华崇介绍说.

  他解释,实践表明,长停井修复首先要以地层能量作为恢复治理的重要前提,通过技术手段在注水受益区已动用层位和完善的注采井网进行挖潜,不仅恢复成功率高,而且具有较长的稳产期。而对于已经开发建设50年的老油田来说,所追求的并非是单井高产而是稳产。以港东油田的港289K井为例,该井在停产一年多的时间里,地层能量一直在恢复,且所处的井网较为完善,由注水井港251井给该井的馆一2号、馆三4号层注水补充能量。技术人员决定实施解卡、钻冲,开井后获得了日产量13.6吨的效果,而且含水量连续下降。

  采油一厂正是以“油水并重”的理念,将水驱砂体或天然能量充足的砂体作为主要目标,优先恢复注水受益的长停井及先期注水的受益井,通过跟踪长停井地层压力变化、动液面变化,掌握油井的能量,优选注水受益层、天然水驱油层,地层能量充足的长停井进行恢复,同时配合油田二次开发井网重建及完善注采井网、改变驱动类型等工作,利用曾经注水受益、天然能量驱动的长停井,实施转注、分注和恢复注水,增加注水受益方向和注水受益层,提高水驱效果。精细有效的注水犹如一支“强心剂”,更能有效补充主力砂体的能量,使其保持稳定的开采趋势。

  激发长停疑难井“活力”

  在对长停疑难井实施压防、大修、解堵等进攻型措施过程中,先进科学的工艺技术是决定修复成功率和产量恢复率的关键。采油一厂通过对疑难井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经过对港东油田套损套变规律和套损预防修复方面的试验摸索,以及修井工艺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疑难井修复治理技术。

  近年来,采油厂通过探索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含水及不同井况的长停井配套技术,以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广成熟的适应性技术为手段,一大批长停疑难井的剩余油潜力得到挖掘。在作业井港3-58-2井的现场,施工人员在对该井检泵过程中下入了防砂筛管总成,对生产层位加砂4.0立方米,有效阻挡了地层出砂。现场驻井监督邱忠达介绍说:“这是挤压充填防砂工艺,是采油厂专门针对港东浅层因出砂严重且高含水造成的长停疑难井引进应用的新技术。该技术由后期被动治砂转变为主动防砂,达到了防砂降水的作用,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效果是防砂前的十几倍。”谈到新工艺新技术,邱忠达如数家珍地说道:“在防砂、堵水、封窜等措施中,我们先后应用了水力驱无杆泵排砂技术、双效胶结砂固砂技术、高压水射流解堵及负压解堵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等并大获成功,不仅恢复了油井生产能力,而且解除了堵塞,提高了地层油相渗透率,减少了污染。在对中深层侧钻井实施解卡打捞时,我们还研究制作出适合小井眼打捞、套铣、磨铣的配套工具,有效解决了现场实际问题,提高了侧钻井修复成功率。”

  在制定修复方案过程中,采油厂技术人员广泛应用井径成像技术来准确定位套损程度。通过该技术及时监测作业井的井下射孔情况以及套管的完好程度,进而为油井作业和修复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港东一区的港5-22井便是得益于监测结果,套管得以修复,补孔开井后获得了日产油量4吨的效果。据统计,采油厂已经应用该技术测试20余井次,套管修复成功率达100%。

  为避免长停井“一边恢复,一边停产”,让长停低效井“救得活、稳得住”,采油一厂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将恢复后的长停井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并特殊照顾,按照恢复产量的多少由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进行分级监护责任承包,由地质部门负责动态资料分析,工艺部门优选技术配套措施,基层作业区结合远程计量系统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摸索掌握油井动态生产规律,制定并落实合理的护理措施,力争把长停井变为“长寿井”。

  采油厂早在年初便提前部署、超前实施2014年的长停疑难井修复工程,本着“认识一个层,恢复一口井,部署一批井”的原则,合理制定了修复运行计划。对于先期优选实施的30口长停疑难井,采油厂通过与相关施工单位密切合作,优选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作业队伍进行疑难井修复,并提前调配动力、加强生产组织和作业过程控制,加大修井现场监督力度,做到作业井口口有人监督,各项工序有专人负责,确保修井施工质量,力争做到作业一口成功一口、见效一口,提高疑难井修复成功率。

  截至目前,采油一厂已实施以解卡、打捞、修套为主的长停疑难井修复措施11口,累计增油1200余吨,修复成功率100%。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