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冯跃威】专栏宁给外人不予家人?
2014年05月20日 11:0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跃威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兰州“水污染事件”思考之一

  冯跃威专栏

  多家媒体专栏作家,专注于国际能源投资、避险等课题研究与咨询

  市场失灵,引进“洋水务”无效,大好的盈利机会拱手让给外资,并挤占原本就狭小的国内资本市场份额,降低了国民获得资本性收入的机会。

  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下称兰州“4·11”)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水污染是由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下称兰州石化)在以往爆炸事故中泄漏的油污渗入水厂自流沟所致。舆论焦点随即从兰州市政府和兰州威立雅集团转向了石油企业,印证了笔者曾撰写的“2013年国内石油石化安全生产评述(中)—躺着中弹不伤也亡”一文所述的结果。

  从经济学原理看,水、公路等都是公用事业,属非竞争性领域,不适合市场化经营。若非市场化,需同步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设计、审查、检测等机构进行公正监督。遗憾的是,这一格局目前不仅未全面落实,而且个别地方政府迫不及待地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由,将国内大量公共事业部门对外资开放,使原本脆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落后的规划能力,以及不达标便起步的城镇化变得危机四伏。

  兰州“4·11”就有这样的特征。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兰州是伴随石油石化企业成长而逐渐扩大的城市。原本工业型的城市设计并未考虑今天转型后成为地方政治经济中心和消费型城市的需要,且在随后的城市扩建中也没能吸纳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全新理念,仍旧以农耕文明时期的村落建设模式,即随人口增加逐渐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建城。其结果是不顾城市既有基础设施运行安全边际,随意扩建今天的城市。这为日后预留了无数事故隐患。

  兰州石化1958年建成投产,是国家级重大项目。因当时财力限制,水厂采用水泥材质的管网,并建在原油和化工管道之上。众所周知,水泥材质的管网使用寿命通常在30至50年。但该管网早已超期服役,至今已有60多年,且运行30年后还需做彻底加固、砌衬等防渗施工。1987年,因自流沟施工缝密封材料老化,致使该地区含油地下水渗入,污染了自来水,被迫进行过局部封堵维修。至2008年,其上建有8万多平方米违法建筑,改变了地表土层的应力结构,加速了自流沟变形,使底板、沟壁、顶板出现裂纹及防渗层脱落,再加上既有施工缝、沉降缝密封材料的持续老化,共同恶化着水网设施运行环境。

  原本应该承担供水安全责任的水务公司,却在市场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双重目标驱使下,不断追求经营成本最小化,忽视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资料显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是2007年8月由原兰州供水集团与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期限30年。法国威立雅以17.1亿元拿下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合资后,居民水费迅速从1.75元/吨上涨到2009年11月的2.25元/吨。2008年,政府斥资1.5亿元协助水务公司整治自流沟周边环境,为合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面对基础设施陈旧和供水安全风险增加时,外方不仅没将饮水安全和创新精神等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带给兰州水务,却继续以最小投入维持不安全的供水系统。在谋得丰厚投资收益后还不忘继续哭穷。

  市场失灵,引进“洋水务”无效,大好盈利机会拱手让给外资,并挤占了原本就狭小的国内资本市场份额,降低了国民获得资本性收入机会,使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无处释放,影响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

  有鉴于此,还非要对非竞争性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吗?如果必要,又不能有效获得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中国民间又不缺钱,那为何不将市场化中的机会留给国民呢?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