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中石化增资 全取CIR
2014年05月20日 11:2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赵 雪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卢克石油与中石化的收购计划对中石化扩大中亚市场具有战略意义。

  ○ 文/本刊记者 赵 雪

  近日,卢克石油公司透露,其计划将在中石化在哈合资公司CIR公司(里海投资资源有限公司)中持有的股份以12亿美元卖给中石化,全部完成交易还需要获得哈政府机构同意,预计2014年底完成整个交易。通过这份交易,中石化将获得CIR公司位于哈萨克斯坦的4个油气开采项目。

  专家分析称,卢克石油此次出售股份的目的是优化公司海外油气资产。对中国石化而言,则对其扩大中亚资源市场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跨国公司忙瘦身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对记者表示,此次交易中卢克石油出让在哈萨克斯坦4个区块项目,主要出于对境外资产优化、整合海外油气资源的需要。

  据媒体报道,始于2006年的CIR公司,奠基者为印度钢铁巨头米塔尔,为发展石油业务从卢克公司手中购买了50%的股份。2010年,米塔尔投资公司将持有的股份卖给了中石化,当时卢克石油公司放弃了股份优先购买权。CIR公司通过一系列合资企业控制了哈4个油气开采项目的股份:阿里别克莫拉和科扎塞(与哈国家油气公司合作)、北布扎奇(与中石油合作)、阿尔曼(与壳牌合作)和卡拉库杜克(100%的股权)。2013年,卢克石油公司在上述项目中的权益油为1020万桶。

  作为俄罗斯最大、世界第二大私有石油公司,出于自身战略考虑,卢克石油公司几年前全面开始对外扩张的布局。总裁阿列克佩罗夫曾在“索契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表示,公司对收购美国、越南及东南亚地区油气企业的上游资产充满兴趣,并在商讨一系列海外收购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认为,卢克石油尽管只是一家私有企业,但在俄罗斯整体能源外交布局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是2003年以来俄企海外扩张的先锋和主力之一。因此,宜从俄罗斯内外环境的变迁视野来评估这一交易。此次卢克石油出让CIR公司股份,应该是出于对整个经营环境的战略考虑。始于2008年并断断续续绵延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直接冲击了俄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计划,而西方在俄将克里米亚并入版图后与俄展开一场“油气冷战”以惩戒俄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经济压力就像一把悬在卢克石油头上的利剑,使其危机感十足。杨成猜测,此番做法卢克石油应该是出于企业对具有海外风 险业务的剥离。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也持类似观点。他告诉记者,作为国际知名能源巨头,卢克石油公司的举措更像是内部优化调整,售卖CIR公司股权是为了调整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布局,有助于公司更好的开展油气投资业务。加之当下转让的标价较高,卢克石油公司能够从交易中获得丰厚收益。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得上游者得天下”,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综合实力。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由于上游利润率较高,石油巨头对于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重视力度从未减弱。

  但事实上,跨国石油巨子的瘦身举措并非卢克一家。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现在国际石油公司不再像以前那么狂热,都在或多或少对上游业务进行优化调整。

  据媒体报道,IHS能源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版《全球能源并购评述》中总结,2013年全球上游交易活动并不活跃,下降明显,这种情况在2014年将出现反弹。该报告指出,壳牌公司2014-2015年将剥离150亿美元资产。而雪佛龙计划今后3年出售约80亿美元上游资产。埃克森美孚减少资本预算6%,预计2014年产量同比持平。BP计划2015年底前再出售80亿~100亿美元资产。

  中石化布局上游多元化

  通过此次交易,中国石化将获得CIR公司在哈的4个油气项目:阿里别克莫拉和科扎塞、北布扎奇、阿尔曼和卡拉库杜克。

  业内专家表示,对中石化而言,如按计划收购成功的话对进军中亚油气市场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石化年报显示,2012年其在海外的原油勘探及开采量达到2168万桶,较上年增长18.1%。2013年,这一数据小幅攀升达到2170万桶,比上年增长0.09%。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记者,海外扩张一直是中石化的战略举措,而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可观,勘探条件较易,中石化进军该地区的措施值得肯定。同时,拓宽进口渠道、保障原油进口数量是中石化的重要工作,收购CIR公司有助于中石化进一步打开哈萨克斯坦市场,并提升公司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此次CIR公司控制了4个油气开发项目,年回报能力相当可观,中石化获得CIR后有助于公司提高原油开采量和进口量,而公司在勘探开发环节的技术也有望得到提升,未来将更多的向上游环节靠拢。这也是中石化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象征,积极参与国际业务能够加快中石化营利能力的改善。

  “中石化进军哈萨克斯坦的决心非常坚定。公司在业务调整、区域布局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果,未来的增长态势会非常明显。而在哈萨克斯坦业务管理过程中,中石化应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勘探开发、冶炼石化、运输销售团队,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能够使公司更加稳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表示。

  事实上,我国一直致力于开拓周边国家油气资源供应线,而进军中亚,可尽量摆脱对中东非洲的过分依赖,有助于实现上游多元化供应。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逐渐成为中亚地区的能源巨擘。数据显示,仅2011年,该国石油产量达160万桶/日,出口量达107.8万桶/日。随着我国原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通过油气并购能较好地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中亚地区油气储量丰富,成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油气并购的重要区域之一。

  有分析称,相较于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局部冲突不断的中东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的中亚地区随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地油气资源的大发现,这些国家在国际油气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有专家表示,本次出售资产是双方合资公司的资产。中石化对其应该有充分了解,风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海外收购不可避免,关键在于中哈经贸合作关系良好,有原油贸易历史。以产促贸是个不错的选择,巩固哈萨克供应市场具有战略意义。此种做法比到“不毛之地”拿份额油,且在当地销售更有实际意义。

  不过,对于此次收购计划也有专家表示了一定担忧。

  在杨成看来,在能源领域,中俄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此次交易从中长期前景看对中国石化在哈的经营是否有利还 有待观察。在获得米塔尔和卢克石油先后放弃的CIR公司100%控股后,一方面将不得不独自承担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在哈 能源领域的份额逐渐上升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哈方部分精英和民众对本国经济安全的担忧。这种认知问题显然有偏颇的一面,因为西方 所占份额总体上要远超中国,在全世界能源生产国“能源民族主义”情绪普遍有所上扬的背景下短时期内无法解决。对中国石化来说 ,短线收益是毋庸置疑的,也有利于其国际化的整体布局,但最终这四个区块到底是“肥肉”还是“鸡肋”尚不能轻易判断。他解释 ,对中国石化而言,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适当调整经营战略。不能将份额油尽数输往中国,而要根据地理和管道条件通 盘考虑。可巧妙运用三角贸易等方式就近炼化或销售至欧洲市场,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投入,改变国外对中国在能源合作领域“ 利己主义”甚嚣尘上的刻板印象,将经验风险最小化。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