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吕向军:哭过长夜之后
2014年09月03日 11:3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陈 躲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沉浸在书香里的吕向军,不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精神风貌。

  直面残酷的命运,洛阳石化协解人员吕向军的再就业之路越走越稳健。

  文/本刊记者 陈 躲

  “斟词酌句劳心力,咬文嚼字费精神。苦口婆心化恩怨,人间和谐增一分。苍天不负有心人,苦寒之后是新春。沙里淘金需有恒,笑傲当年落魄身。”这是洛阳石化协解人员吕向军写给自己的打油诗,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利落的短发、爽朗的声音、合体的套装,吕向军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干练,交谈过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谈吐非常文雅的知识女性。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真看不出这个女人曾经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坎坷。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这首本是为中国女足而唱的歌,放在吕向军身上也再合适不过。

  命运如刀

  1994年,吕向军和同在洛阳石化工作的杨学军结为夫妻。7年过后,他们迎来了爱情结晶。为更好地照顾年幼的儿子及家中髋骨骨折的老母亲,吕向军于2003年与洛阳石化协议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家相夫教子,好让丈夫更安心工作。

  2004年,爱人杨学军被提为洛阳石化催化生产主任,生活正在朝着小夫妻预期的目标前进。那时候的吕向军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她也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但正如那句话,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别笑的太大声,小心吵醒了旁边的悲伤。

  2006年初,在催化车间忙了一个多月的杨学军突然感到胸闷,抽空去医院检查,得出的结果可能是肺癌。“当时医生跟我说可能有3种情况,肺炎、肺结核和肺癌。我自动就把肺癌过滤掉了,以为最严重不过就是肺结核,肯定能治好,没什么好担心的。”说到这里,吕向军停了一会儿,“没想到却是肺癌,医生让我们马上转去北京的医院。”当天晚上,杨学军住在医院,吕向军带着孩子在家。孩子在身边甜甜地睡着,吕向军放任自己流泪到天明。因为她知道今后没有时间悲伤了。

  第二天,吕向军与丈夫赶往北京。在海淀医院住下后,一连串的检查彻底粉碎了她最后的幻想。检查后的第三天,医生很直白地告诉吕向军,她的爱人还剩下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你不知道当时那种感觉,真的像是从云端跌到谷底,从地狱继续下沉到更深不可测的未知。”

  2006年4月,杨学军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做了手术。癌症病人的生活就是手术、恢复、化疗,一切按部就班。在那段时间,吕向军爱上了读书,希望从书里得到支撑下去的力量:“讲述爱情亲情、生离死别等方面的文章,我以前看了许多,觉得永远都是那一套,有些麻木了。但在那段时间,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好似知心老友,让我找到了些许依靠和力量。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感受。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同病相怜,人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挣扎在痛苦中的灵魂,是怎样地渴望幸福、温暖和光明。”吕向军的眼里虽然无泪,悲伤却无所遁形。

  女人是水做的,眼泪会让人心疼。男人的眼泪,会让人觉得震惊。杨学军知道自己身患肺癌,时日已不多后,在众人及妻子面前仍谈笑风生。没过多久,他的生活已不能自理,却还坚持每天坐在电脑前看股票。不能上班了,他希望在自己大脑还清醒的时候,多为妻子和孩子挣点钱。有一天,他从网上下载了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吕向军忙着的同时间或看看。当影片演到父子俩来到河边,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片中响起了画外音:“当儿子能背负起父亲时,儿子就长大了。”电脑前,一直平静的杨学军身体开始颤动,肩膀抽动。吕向军看到丈夫把手伸到脸上。她知道,他是在擦拭无声的泪水。她转身进了厨房,打开水龙头洗刷东西,让哗哗的水声掩饰她控制不住的哭泣声:“他哭了!我知道他是想到了我们的儿子。他知道,他等不到儿子能背他的那一天了!他舍不得我们才5岁多的儿子呀!”

  2007年8月14日,杨学军离开了人世,年仅36岁。“当天,闻讯赶来的朋友个个泪流满面。我儿子一语不发。过了一会儿,他就好像想明白了什么似的。‘我猜,爸爸一定是死了。’儿子红着眼睛说。我抱住儿子,流着泪告诉他:‘爸爸走了,还有妈妈呢!’”

  工作疗伤

  丈夫离世,吕向军的天塌了。为给丈夫治病,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再加上她没有工作,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依靠亲人的接济维持生计。吕向军从备受众人羡慕的人一下成为了所有人眼中最可怜的对象。

  吕向军有时候也怨恨老天,怨恨为什么要给她安排这样的命运,为什么要给年幼的儿子这样的不幸。 但正如书上所说:生活不会因你抱怨而改变;人生也不会因你惆怅而变化;你怨或不怨,生活一样;你愁或不愁,人生不变。吕向军很明白,怨恨、惆怅无济于事,日子还得过,而她和儿子的生计是最大的问题。

  为了给年仅6岁的儿子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2007年底,吕向军选择了再就业,重新回到洛阳石化,成为一名离退休工作人员。因洛阳石化领导的帮助,已经协解的吕向军再次得到一份工作——图书管理员。

  虽然工资不高,但吕向军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这不仅因为它是她们母子今后生活的经济来源,而且因为它是吕向军真正喜爱的工作。吕向军后来能常为一些杂志写稿及校对,是这份工作给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埋头书海中,不知不觉地曾经的痛苦渐渐淡去,久违的笑容回到了她的脸上、心中。

  吕向军告诉记者,她常常在心里想,自己所谓的写作、文字,在名家、大家眼里也许就是不值一提的鸡零狗碎。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写东西如此执着、难以割舍。直到看到一篇杨绛先生的文章,她才找到答案:同样失去亲人的杨绛,“在阅读和写作中忘记痛苦和忧伤”。

  曾经敏感爱哭的吕向军,不再动辄哭泣。因为她知道,哭泣除了宣泄自己的痛苦外,于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孩子不该看见一个以泪洗面的母亲,天堂里的爱人更不希望看见一个凄苦可怜的妻子。”吕向军说,“医治痛苦的方法有许多,我庆幸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有了书籍和写作,我不再以泪洗面,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曾经灰暗的天空也重新变得灿烂。”

  反哺社会

  美国曾有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你有意在司法界一展宏图,名字颇为男性化的女子在律师和法官职业上,比起那些有着更传统女性名字的女子更为成功。吕向军就是如此。

  2010年,在当地法院和洛阳石化的协调下,洛阳石化准备设立社会法庭。作为河南省第一家企业社会法庭,洛阳石化对法庭的设立非常重视。在社会法官的选定上,领导决定让工作作风一贯踏实的吕向军担任负责人。

  吕向军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心中很是忐忑,担心无法担此重任。但是,领导的信任、单位的需要促使她硬着头皮上阵,开始兼职社会法官的工作。

  从接受第一起纠纷开始,吕向军开始了又一次学习。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受理案件纠纷、如何对多方当事人开展工作,从调解技巧到卷宗的装订,她从实际中摸索,积极向法院学习各种知识。久而久之,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吕向军让社会法庭的日常工作自成一体,走向正轨。

  作为一名常驻法官,吕向军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她积极和非常驻法官们保持联系,结合实际情况,给大家分派调解任务。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法庭设立4年来,共受理涉及婚姻、财产、继承、债务、合同、人身伤害等居民生活各方面的案件纠纷95起,成功调解67起,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如今的洛阳石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社会法庭,大家遇到疑难事情往往想到来社会法庭寻求帮助。

  “作为一名协解人员,这几年来我得到了太多帮助。而如今,我能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为他人提供帮助,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又回报了社会,真的很知足。我感谢洛阳石化为协解人员提供的平台,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过去的生活困境中走出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崭新天地。”她真诚地说。

  经历过炼狱般的磨难,吕向军如今的每一天都很快乐。虽然不在编制,但她对工作一丝不苟。不论是图书管理员,还是报纸编辑校对、社会法官,这几个身份她转换得得心应手,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作为一名社会法官,吕向军以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乐。

  如今,吕向军的儿子已经在洛阳市里上寄宿初中。每次孩子回家,她都会在厨房为儿子的营养忙碌。“油烟机响声中,儿子如旋风般破门而入,男子气十足地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那一刻,我心里便觉得踏实无比。”她微笑着,“安静时,想起丈夫,我会默默地说:‘你看见了吗?我和儿子都很好,你放心吧。’我心中已不再悲伤,只有宁静和淡淡的幸福。”

  托马斯·卡莱尔有一句名言: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吕向军告诉记者,哭过了长夜,她还是不敢语人生,只是学会了淡定和从容。“命运有时厚颜无耻甚至恶毒,但并不是每个被它侮辱的人都会屈服。即使幸福的宫殿坍塌,我们也不能用废墟上的瓦砾将自己活埋。只要心中还有爱,还有追求幸福的信念,一切都会好起来。”本文就以吕向军这句话作为结语。

  本文图片均由王林摄影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