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油气】胜利录井一目千里
2014年11月06日 10:5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袁 滨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远程录井消除了跑井察看、肉眼识别、电话传达等传统手段的制约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袁 滨

  录井信息实时传输23749口,油田内部每日1200余名用户点击量5000余次,沙特、哥伦比亚10余个国家海外服务经历……这些数据都和远程录井紧密凝结在一起。

  近年来,胜利石油工程地质录井公司对标世界先进油服公司信息化建设标准,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进行融合革新,不断探索以“实时监控、专家决策、前后联动、提质提效”为框架的远程录井模式,优化了用工结构,用工总量减少86人。公司实现了管理提速提效,提高了录井服务勘探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一线录井队的卫星设备可使工作人员利用高清视频对内外市场正在运转的录井设备进行远程维修指导。供图/袁 滨

  专家“千里眼”

  足不出户就能看岩屑、卡层位、识别真假油气显示——这对老一代勘探人而言曾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成真了。

  9月5日,上午9时50分,液晶屏幕上显示哈深2井井深5173.50米。专家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远在4100公里之外的西部新区哈深2井,通过卫星传输方式,可以一目了然地浏览、查阅该井的所有基础资料和实时数据。但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

  事实上,在这组远距离数据实时、高速交换的背后,是强大的信息平台和后方专家团队的支持。为适应油田勘探开发的新要求,胜利地质录井公司领导层在国内率先提出“远程录井”的概念,研发使用“井场数据远程传输发布系统”。经过近三年时间形成“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六大系统”的远程录井架构。一个平台即井场数据采集、传输、发布平台;一个中心是专家支持指挥中心;六大系统则是远程岩性描述、远程工程预警、远程油气层评价、远程地质导向、远程地层压力评价、高清视频指挥系统。

  远程录井是录井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边缘技术的集成创新。整合大屏幕拼接墙、处理器和软件,满足了海量信息的高性能显示、各类信号源的无缝集成和一体化操控需求,在同一个图形操作界面上实现对各种信号窗口的切换、调用。

  专家支持指挥中心配备了长6米、高2.06米的高清液晶显示大屏,由15块屏幕组成,10名专家轮流24小时对工程、泥浆、气测三大类46项数据坐岗监控,所监控井的范围覆盖胜利油区、国内外部市场和部分海外市场,日监控的口井数最高峰值曾达142口,监控最远距离的井位于哥伦比亚,遥距胜利油田约15000公里。

  同时,一线录井队还配备30个网络高清摄像头,对内外市场正在运转的录井设备远程维修指导。一次,录井设备维修工程师朱祥华接到来自西南录井现场的电话,ZH-2综合录井仪色谱组分值不出峰,转阀切换不正常。朱祥华立即通过视频查看色谱故障部位,经分析判断是转阀联动阀芯的销子脱落,对现场人员进行了技术指导。不到1小时,故障被排除。两年来,高度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已为公司节约往返车辆和差旅费30余万元。

  预警“井卫士”

  9月24日21时50分,专家支持指挥中心突然想起“叮叮叮”的报警声,值班人员看到液晶屏右侧弹出提示框——邵古2-11井室内气管线硫化氢传感器检测值达1PPM。值班人员密切监控,至22时,室内硫化氢检测值达5PPM。值班人员立即根据预案,通知相关施工人员,并加强室外硫化氢的检测。凌晨3点,室内气管线硫化氢检测值达44PPM,室外硫化氢显示0PPM。其间,值班人员通过网络电话预警并提出建议,工程采纳后,室内气管线硫化氢浓度逐渐降低至零。

  作为远程录井的子系统,远程工程预警在预报井漏、溢流、有毒有害气体、钻具刺漏、气测异常、断钻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共预报工程异常249次,准确率达99%,为井控安全提供了最直接的技术保障。

  远程地质导向系统通过建立单井三维地质导向模型,解决了原先几何导向的弊端,直观化引导钻头穿行油层,平均储层钻遇率达95%以上。

  在远程地质导向系统的监控界面里,监控人员对陈373-平115侧井钻进过程实时监控。显示器上,黄、蓝、红相间的颜色,分别是设计目的层即油层、钻前分析设计后预定的井身轨迹和实钻井身轨迹。通过全烃、伽马和电阻率等曲线的结合进行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准确判断出钻头是否在油层中穿行。如果钻井轨迹偏离目的层,则会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

  与此同时,高清视频指挥系统实现了对井场监控的可视化。在丰深斜601井,通过在综合录井仪房顶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相关软件,专家支持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现高清摄像头的360度任意旋转和高清图像的实时无线传输,井场的要害位置尽收眼底。

  效率助推器

  远程录井无疑是录井技术的一次变革,消除了跑井察看、肉眼识别、电话传达、人工查阅等传统手段带来的时效制约,成为工作提速提效有力的助推器。

  为适应扁平化组织结构要求,在“公司-三级单位-录井队”的管理架构下,公司撤掉6个三级单位的部室,进一步压减管理和辅助人员55人,重返一线26人。优化一线队伍结构,试点建立的30个远程录井队,单队减少1~2人。

  公司在探井中推行随钻实时评价,在开发井重点推行地质导向,实现了地下“摸着打”向“看着打”转变,目的层、重点层卡准率保持了100%。

  西参1井在钻至井深2620.81米,现场地质取芯后,录井技术人员初步识别岩芯岩性可能为变质岩,不能确定具体岩性,将岩芯放在远程地质图像传输仪中,用放大50倍的高清三维图像实时传输回专家支持指挥中心。据此,专家判断其岩性为片岩,已进入元古界地层,可以确定完钻井深。这一方式为甲方决策有效地节省了时间。而在以往,如果遇到疑难岩性,现场采样后快递寄回东营需要5~6天,紧急样品由专人携带坐飞机赶回。

  界面的友好性、海量的信息吸引了众多客户群的查阅,仅在胜利内部,就有勘探项目部、开发处、采油厂、钻井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等30余家单位千余名人员使用。在垦127井录井实时分析时,专家、用户、现场技术人员可以调取垦126、垦119等邻井资料,直观化地进行对比分析。“原先几个小时的人工查询,现在一键即明。”一位甲方用户深有感触地说。

  在海外服务中,为哥伦比亚埃默拉尔德能源公司安装了远程录井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在服务器中加载了上电自动启动、程序自动运行、数据自动入库等。通过借助哥伦比亚互联网IP地址,在胜利油田就能对海外服务器进行管理维护,实现了无人值守。外方人员使用该系统后,称赞道:“这个系统非常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漂亮。”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